2024-09-27 23:2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吴建华



墨绿色的橄榄林

 

吴建华

 

 

仲冬时节,我们来到闽侯春阳橄榄基地。基地创建于1997年,坐落于中国橄榄之乡的闽侯县,位于白沙镇大目埕村的东洋山。逶迤的闽江,在初冬的阳光下熠熠闪光;墨绿色的橄榄林,在山风的吹拂下,发出豪壮的声响。

在闽侯农科所叶燕丽所长的带领下,我拜访了闽侯县春阳农业综合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赛仙。这位精明能干的女强人,原先从事房屋装修行业,后改行种植橄榄,创建了600多亩的橄榄基地。目前种植橄榄12000多株,既是推广“福榄1号”和闽春阳系列鲜食优良品种的示范基地,也是县橄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微信图片_20240927234004.jpg

闽 侯 橄 榄

近年来,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橄榄种植、嫁接改良、水利设施建设、厂房建设、机耕路修建等,已嫁接优良橄榄达7000多株,建成办公楼1000多平方米,仓库500多平方米,环山机耕路3000多米,蓄水池蓄水量可达700多吨。目前,公司实行“公司+基地”的经营模式,在当地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民进行种植,具备了产业规模效应。此外,公司长期与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对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加强对员工的技术指导,不仅提高了橄榄的产量和质量,也使销量得到快速的增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品一标”上,公司获得了可喜的业绩和骄人的荣誉。2012年获得了“闽侯橄榄”的国家地理证明商标首家使用权;同年4月,公司基地培育的新品种“福榄1号”,获得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证书;2013年,公司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注册商标“闽春阳”于2015年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名牌”。此外,还分别获得“2014年农业部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014年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14年福州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14年闽侯县农民创业示范基地”“2014年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15年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2015年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橄榄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示范企业”“2016年度闽侯县优秀龙头企业”“2016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2016年全国巾帼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作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的带头人,陈赛仙总经理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的知识,先后参加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大专班青年农场主培训班、浙江大学举办的福建省巾帼致富种子工程培训班、全国巾帼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培训班。通过学习,她开拓了视野,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湖南本业太阳能扇吸式多功能捕虫器,有效地提高了灭虫的功能。

基地所在地白沙镇,森林覆盖率高达76.5%,每立方厘米负离子含量高达5万个以上。橄榄树常年在群山中孕育果实的营养,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含有丰富矿物质的土壤。我们在墨绿色的橄榄林中徜徉,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飘荡着橄榄味的清香。

闽侯,以“橄榄、荔枝、龙眼、雪柑”四大名果蜚声海内外。橄榄的面积和产量,历年均居全省之首。不仅品种繁多且质量上乘。1996年,闽侯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评为“中国橄榄之乡”。2006年,闽侯县通过农业部橄榄标准化示范区的验收。

闽侯县种植橄榄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很盛行,《新唐书》及《八闽通志》均有记载。唐朝时,福州府在土特产贡品中就把橄榄列入。据民国版《闽侯县志》记载:“橄榄出福州甘蔗洲,芋原八十里间,沿麓树之。”2014年,全县橄榄种植面积6.6万亩,产量2.64万吨。闽侯橄榄,闻名遐迩。1990年,福建电视台在闽侯县拍摄了《闽中橄榄》;2002年,中央电视台在闽侯县白沙镇拍摄了《橄榄奇情》节目;2008年,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栏目组到闽侯拍摄橄榄专题;2012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沿海行》栏目组也到闽侯拍摄橄榄专题。此外,2000至2013年,闽侯县成功举办了十届橄榄节,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9月9日,闽侯县选送的具有福州特色的橄榄、福桔、茉莉花三种农作物的组织培养株,搭乘“实践八号”卫星成功上天,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品尝到特殊风味的太空橄榄。2007年9月14日,闽侯县橄榄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闽侯县橄榄产业化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08至2014年,闽侯橄榄五次亮相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09年10月13日,闽侯县建立了闽侯橄榄交易中心,拓宽了橄榄销售渠道,有效缓解了果农卖果难的问题,标志着闽侯橄榄产业又迈上了新台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福州大世界橄榄有限公司生产的橄榄汁、甘草榄等橄榄制品,代表“福州橄榄”亮相世博会,其中橄榄汁还作为上海世博会福建展馆唯一指定的果汁饮品。闽侯橄榄代表福建特色食品,向世界展示蕴含福建本土的文化。2010年8月,闽侯橄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这是闽侯县首个获准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2014年1月,闽侯县被农业部列入第十四批常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橄榄)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单,这是福州市第二个进入创建期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近年来,闽侯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橄榄产业的发展,把做大做强橄榄产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对橄榄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措施,作出具体部署和要求,墨绿色的橄榄林里,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脚印和身影。

橄榄,看似平凡,但它的贡献可谓大矣。据《本草纲目》记载:“橄榄果实味涩性温,无毒,生食、煮饮消酒毒;嚼汁咽之,治鱼鲠;生啖、煮汁能解诸毒;开胃下气,止泻,生津液止烦渴,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鱼鳖毒。”《本草再新》亦记载:橄榄“平肝开胃,淘肺滋阴,消痰理气,止咳嗽,治吐血。”此外,橄榄还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橄榄钙含量为“百果之王”,据分析,每100克果肉中含钙204毫克。橄榄每100克果肉中含维生素C15毫克,比猕猴桃高5-10倍。橄榄补益强身,老少皆宜。由于橄榄富含维生素C和有机钙两大特点,所以对不同人群都有效果:对儿童,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使骨胳不断更新,促进生长发育。对老人,可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血压,可防止老年骨质疏松症。对女性,可消除人体衰老元凶的体内自由基,促进机体平衡,美容抗衰老。近代医学研究表明,橄榄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临床应用中,以橄榄为主对肺癌治疗后出现的口干心烦、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嗽咳血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墨绿色的橄榄林,南国的青青果,在历代诗人的诗句中,留下了不朽的吟唱。宋代诗人王禹锡所作的橄榄诗中写道:“江东多果实,橄榄称珍奇。北人将就酒,食之先颦眉。”橄榄生吃虽然苦涩,但食后回味无穷,满口余甘。欧阳修的橄榄诗中有这么几句:“五行居四时,维火盛南讹。炎焦陵木气,橄榄得之多。”诗句蕴含哲理。苏轼的《押盐韵》也写得非常精彩,诗曰:“纷纷青子落红妍,正味森森苦且严。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清代文人黄绍芳的诗颇为风趣:“珍珠粒粒露花鲜,崖蜜檀香味绝妍。唱到两头尖一曲,女郎连臂月亮灭。”充满古朴真挚的地方民俗色彩。橄榄的民俗风情和民歌,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有一首在当地广为流传的古老民歌这样唱道:“一粒橄榄丢过溪,对面依妹是奴妻。京鼓花轿都定了,是哥没钱误佳期。”这首福州民歌,俗称“盘诗”,唱的是以橄榄传情,青年男女大胆追求爱情,却因家贫一再推迟婚期的凄美故事。还有两首民歌也很感人,一首是“一粒橄榄丢过河,我哥想妹无奈何,日里想妹摔一跤,夜里想妹泪滂沱。”另一首是“一个橄榄溜过溪,对面依妹慢慢嗑。嗑来嗑去嗑到大,苦尽甘来做吾妻。”

闽侯不仅以优质的橄榄声名远播,而且还以特色的橄榄文化饮誉八方。2012年,成立了“青橄榄”合唱团。在县文化馆林琳馆长的带动下,老师、自由职业者、机关人员等纷纷加盟,不少老同志也踊跃参加。合唱团以闽侯的青橄榄、福州的茉莉花为题材,创作出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合唱团还参加了福州市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合唱节”。2014年,合唱团参加福建省艺术节,荣获一等奖。此后,又在第13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荣获国际A级合唱团的称号。在墨绿色的橄榄林,“青橄榄之歌”响遏流云,轻轻地飘荡。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闽侯》;图片来源于“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