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8 15:2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郑金树

梁披云先生的非凡人生



梁披云在家中


梁披云,学名龙光、乳名衮,号雪予,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二月初二),即1907年3月15日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蓬莱村(现为吾峰镇吾顶村),兄弟姐妹8人,他居长。父亲梁绪,字绳基,系清光绪己亥年(1899年)秀才,后入福建全闽法政学堂深造,毕业后执教永春梅峰书院,传播新学,后因家道中落,弃教从商。母亲潘密,1887年3月11日生,1981年4月去世,贤惠达理,精明能干。

永春民间传说中的梁龙光

1945年前后的永春,民间分黑白两派,黑派以郭礼宗为首(永春仙夹人),白派以林子坚为首(永春仰贤人),两派均隶属国民党势力。在笔者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听说,有一位姓梁的年轻人很能干,既不是黑派,也不是白派,在时局极端黑暗的情况下,敢站出来与国民党竞选“国代”(1946年底或1947年初),敢于主持公道,敢得罪地方上那些欺辱老百姓的流氓地痞,敢替老百姓伸张正义等等。三方角斗白热化,连大字报都贴满了大街,三方互相攻击,直到后来才知道传说中的年轻人是梁龙光先生。所谓“国代”代表竞选,只是一场闹剧。

第一次见到梁龙光先生

梁先生的年龄与笔者相差27岁,他是德高望重的长辈,是我们所敬仰的人。1961年10月中旬,笔者在晋江地区侨务局(现为泉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工作,有一天,接到上级通知说,印尼一位爱国华侨(永春人)回国参加北京国庆观礼,顺道来泉州,让我陪同该华侨回家乡永春探亲。当我到该华侨下榻的酒店时,双方自我介绍后,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在我眼前的竟然是原叫梁龙光的梁披云先生(梁先生本人告诉我他从1934年改称梁披云的)。

梁先生提出想顺路到南安梅山镇看一看李光前先生捐建的学校和医院。开始与先生接触时,我显得比较拘谨,但是先生没有半点架子,很随和,没有把我视为“小孩子”,而是与我平等交谈,谈了他的坎坷经历,还谈到1947年在永春县参加“国代”竞选的闹剧。先生问我:知不知道这件事?我说,当时我只有十三四岁,知道这件事,并且见过当时的大字报。先生说,这起闹剧他被利用了,也正因为这些,所以,感到回永春县很不好意思,对不起永春县的父老乡亲。我赶紧接上他的话说,不会的,永春县的领导和老百姓,一听说先生回来了,非常欢迎。当天晚上,永春县委书记、县长、统战部长出面宴请,在永春县探亲会友活动三天,县委领导、统战部长全程陪同,梁先生对当地政府领导对他的母亲多方照顾,深表满意。

有缘再重逢

梁披云先生于1966年由印尼移居澳门了,并于1974年在香港创办《书谱》杂志出版社,1981年创办黎明学园。相隔近20年,先生还记得1961年相聚仅仅三天的笔者郑金树。1979年年底,因工作需要,我再次调入晋江地区侨务办公室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与先生时常有电话沟通,尤其是在创办黎明学园之后,这期间碰到的地皮、地界矛盾问题,如与市公交公司、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泉州实验小学的“边界”纠纷,梁先生总是交代我去协助“理顺”,他常对我开玩笑说“侨办好办”。几十年过去了,梁先生每次回到泉州都要约我到酒店长聊,而且每次都是几个小时。黎明大学建校至今经历了三位董事长(梁披云、李尚大、梁灵光),而我也成为他们的“义工”(没有领取薪俸的秘书长),值得我们万分敬重的三位董事长都“走”了,而我这个秘书长至今还无法脱身。

积极果断把胞弟梁灵光推上革命道路

梁灵光同志在回忆录中,写到他与哥哥梁龙光和母亲的关系和性格时,有这么一段话:“母亲最清楚哥哥(指兄长梁龙光)那种敢下龙潭、敢入虎穴的胆色和脾性,想到他在集美中学闹学潮被学校开除学籍;在上海参加五卅运动,上街游行,著文演说,被华夷巡捕拘禁……十分担心我跟着哥哥瞎闯,会遭到什么不测。”梁灵光在回忆录中又讲到,当哥哥把他带到厦门自家店铺时,母亲从永春老家赶到厦门,准备把他带回永春,一来照看她老人家,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忙看护店铺,当时哥哥心一横,对母亲大声嚷道:“妈妈,你要逼阿湛(梁灵光)回去永春,我就去跳海!”可见梁龙光的个性是何等刚烈。梁龙光常对弟弟启发说,一个男子汉老是呆在自家床头、灶角、日为两餐,夜为一宿,太没出息了。“不登高山,不知山高;不下大海,哪知海深?”梁灵光在回忆录中说:“哥哥对我耐心启发、开导、激将、归劝,最终还是起到所期望的作用,使我在人生道路的抉择中,确定了自己要走的第一步。”1928年夏天,梁先生带着12岁的梁灵光从永春经厦门到上海,终于走上革命道路。

终身从事教育事业

1929年,梁先生在泉州与社会进步人士许卓然、秦望山、陈清机、叶清眼、杨逢年等共同创办黎明高中,公推梁为校长;1934年梁先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创办尊孔中学;1936年转到印尼苏门答腊的棉兰市,出任苏东中学校长,他团结华侨,全市8所小学,一所幼儿园,由苏东中学统筹统办,传播华文种子,为了培养师资,对学校进行改革,增开《教育概论》,创办《苏门月刊》,亲自撰写《我们的路向》;1938年,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他又重返马来西亚吉隆坡尊孔中学执教;1939年为开展抗敌后援会工作,与马来西亚几位侨领和学校董事发起创建中华中学,梁先生被推为校长。他为了声援祖国抗战,课外选授毛泽东《论持久战》,用黎明高中的办学方针和精神办好中华中学;1940年因学校部分进步师生被捕,梁先生毅然参加陈嘉庚先生率领的南侨归国慰问团,回国慰问抗敌将士;1944年受聘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校长,他大胆进行改革,实行多样化学制,加强职业教育;1945年被调任国立海疆学校校长和福建省教育厅厅长;1946年受菲律宾华侨之托,在石狮创办石光中学;1947年续任海疆学校校长;1952年赴印尼创办雅加达中华中学并办附设中学教师进修班,1966年移居澳门,1990年创办澳门福建学校;1981年在泉州创办黎明学园,聘请巴金为名誉董事长;1984年创办黎明职业大学,亲任校长兼首届董事会董事长,一直到2010年1月29日在澳门逝世之前,仍挂任黎明职业大学名誉校长。时间跨度达80多年之久。

在从事教育工作70多年的时间里,梁披云先生善于总结经验,精于研究,提出一整套教育思路,因地制宜积极推行平民教育、抗日救亡教育、华侨华文教育、海疆教育、职业教育、劳动教育、爱与法教育,他最强调“德”的教育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提倡“爱本、思本、固本”思想,一个好学生应该是既动脑又动手。1929年,他在创办黎明高中被推为校长时,为学校写了两副对联,一对是:“学校何尝是学校,宇宙才是我们的学校;家庭何尝是家庭,学校才是我们的家庭。”另一对是:“少爷气、小姐气、书呆气、流氓气根本要不得;劳动化、平民化、科学化、艺术化,着手做起来。”横幅是“奋斗便是生活”。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目标明确,旗帜鲜明,就是要为社会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的实用型人才。

坚持奉献,不图索取

梁披云的书法可以说闻名东南亚,在国内,上至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下至平民百姓,都有梁披云先生的墨宝。很多商家、店铺、公司、名胜古迹等,寻求梁先生题写商号、招牌者众多。1985年,梁先生主编的《中华书法大辞典》在香港出版,这是我国首部介绍和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专业辞书,内收辞目13000条,220余万字,附图2500余幅,是研究书法艺术、考索书学发展之瑰宝。198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梁先生“乐育英才”金质奖章。4月,为全国侨联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题写:“三十周年,欣有所托,落叶归根,相期报国”,为《人民日报》海外版题写“神州”刊头等等。他一向坚持无私奉献,从不收取“润笔费”。并说,“写字不收钱,给钱不写字”。泉州市中泉公司在澳门开设分公司,聘请梁先生挂任名誉董事长,中泉公司总经理林金山提出支付给梁先生薪俸每月港币一万元,被他谢绝。还有一次梁先生为他的一位学生题写公司名称,后来该公司发了大财,这个学生送给梁先生港币三万元,梁先生即将这笔钱转赠给黎明大学。1995年8月,他在泉州市侨联会为很多人题字,休息时突然问我:“写几个字给你留做纪念好吗?”我答:“我很想要,看你那么辛苦,写得满头大汗,不敢开口了。”稍息片刻后,他为我题写:“仁为己任,善与人同”和“闽江滚滚日朝东,虎踞龙盘气势雄。试上罗星塔顶望,万山腾耀水云中。”落款为“金树老兄两正”。我赶快说:“梁老,你给我戴的帽子太大了”,梁先生说:“刚刚好”,使我很受感动,也深感不敢当。经过我的手向梁先生求写的墨宝,不下30幅,而未曾给他送过一份水果。

始终洁身自好

梁先生始终站在革命进步势力和劳动人民一边,深受爱戴。1921年,14岁时,就读集美中学,就开始向厦门《民钟报》投稿。1922年,15岁时,就参加集美中学第二次学潮。1924年,他以第一名成绩考取上海大学文学系,受业于右任、瞿秋白先生等,深受影响。1925年,他积极参加上海爆发的五卅运动而被捕。1926年,他在上海大学毕业后,赴日本东京补习学校学习,1928年回厦门,主编《民国日报》,编写《世界社会运动史略》。1929年创办泉州黎明高中,1930年再次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大学院研究农业经济。1931年重组黎明高中,利用学校和报刊,宣传民主思想和社论,主张抗日,时适十九路军入闽,应蒋光鼐之邀出任惠安、永泰县长,离任时惠安人民赠予牌匾“政通人和”,(该匾现收藏于黎明大学梁披云先生事迹陈列室)。梁先生在马来西亚尊孔中学执教时,兼办当地《益群报》,号召侨胞团结爱国,振兴中华文化,反对蒋汪亲日。1941年在马来西亚柔佛州他被蒋帮特务逮捕,经陈嘉庚先生出面交涉始得释放。1945年被时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提名任福建省教育厅长,奇怪的事经常在梁先生的身上发生,如他常对我说:“加入国民党的申请表塞满了抽屉,我就是不填,太腐败了。”1948年梁先生积极支持福州地下民盟发动的“福州四院校罢教、罢研、反饥饿斗争”,并授意省教育厅拨出一批大米,供参加活动的人需要,促成反饥饿斗争取得胜利。1949年他利用教育厅厅长、省参议员身份之便,积极参与和推动反对征兵征粮活动,设法为遭受宪兵和特务迫害逮捕的进步师生申辩、担保、帮助逃离。由于梁先生保护过不少进步师生和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当局获悉梁的胞弟梁灵光为新四军高级干部,加上梁本人的表现,特务头子毛森下令暗杀梁先生,幸遇厦门警备司令李良荣、厦门机场经理林汝良和友人林珠光(永春蓬壶人)等的掩护,即离开厦门赴香港。1950年他到印尼,被推选为印尼永春同乡会理事长,协助我国驻印尼总领事馆的侨务工作,积极筹备华文教育。1952年他担任《华侨导报》总编辑,连任印尼椰城中华侨团总会工作委员会常委兼文化部副主任,永春公会主席。1960年印尼发生排华,梁先生积极协助使馆参加接待华侨归国工作。以后梁先生定居于澳门,1968年创立澳门归侨总会被公推为主席,一直连任。总会坚持这样的宗旨:“发扬热爱祖国传统,维护华侨正当权益,促进归侨团结互助,开展归侨福利文教事业。”

热心参政,诚心议政

梁先生自1966年从印尼回澳门定居后,创办澳门归侨总会并连任会长30余年,并担任许多在国内的职务,此外就不一一赘述了。就讲他积极参政议政的事。1993年全国政协八届会议向港澳委员征言中并以百字为限,梁先生便写下:“历年决议,洋洋大观;见诸实施,寥寥可数。为政不在多言,事实胜于雄辩。愿今后议以集思,决而必行。双百方针,大政所系。一士谔谔,可以兴邦;万马齐喑,祸福倚伏。诚宜开言路,察民心,化戾气为祥和,纳人治于法治。庶几,中国社会主义为人类历史开新纪元。”第二天“为政不在多言“这句话被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乔石所引用。

在澳门回归祖国的历程中,他先后担任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澳门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为澳门的顺利回归和平过渡和筹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贡献良多。特区政府成立后,他积极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澳门基本法,坚决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积极参与澳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层面的事务,成为澳门侨界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为表彰他对澳门社会进步和市民福祉所付出的辛劳和卓越功绩,2001年,澳门特区政府授予梁先生首届莲花荣誉勋章,2007年,澳门特区政府又授予大莲花勋章。

梁披云于2010年1月29日在澳门仙逝,积闰享寿106岁。黎明大学老师们写了一对挽联:“天可鉴,75年情缘师生情谊旷世少;地作证,一夕陨星泰斗乘鹤哀无边”。

梁披云先生逝世时,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习近平、贺国强和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刘延东、张高丽以及中央有关部门领导都送了花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时任省长黄小晶,福建省各相关部门、厦门市、泉州市、永春县以及家乡吾峰镇也发来唁电和敬送花圈。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并在2010年2月6日澳门各界公祭仪式上讲了话,他说:“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为著名爱国侨领、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梁雪予先生送别……梁老在历经百年的奋斗生涯,爱祖国爱澳门爱家乡,为发展祖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澳门回归祖国和促进澳门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与梁披云(左)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