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5 00:0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 挺



·闽人要籍百部评鉴·


37.蔡絛与《铁围山丛谈

 


为北宋奸相蔡京之子,官位虽不高,但身处北宋政治中心。他颇具文才,在学术、音乐等方面亦造诣甚高。北宋灭亡后,蔡被流放到广西博白,追思往事,诉诸笔端,撰成《铁围山丛谈》。此书为宋代史料笔记,所记太祖建隆至高宗绍兴约二百年间的朝廷掌故、琐闻轶事共235条,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且大都详尽具体。在宋代笔记中,《丛谈》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一向为学者专家所重视。

 

《铁围山丛谈》六卷,(宋)蔡絛撰。

蔡絛(生卒年不详),字约之,号百衲居士,又别号无为子。福建仙游人。蔡絛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为北宋奸相蔡京第四子,蔡絛幼年时,其父就已经位列三公,他的兄长们也己经步入政坛, 蔡氏一门在徽宗初年多人为官,权倾朝野。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耳濡目染的都是当时的朝政。

蔡絛虽官位不高,为徽猷阁待制,但有文才,深得蔡京宠爱。据《宋史·蔡京传》记载:徽宗宣和六年(1124),蔡京再起领三省,至是四当国,时年七十八岁。“目昏眊不能视事,悉决于季子絛。凡京所判,皆絛为之。且代京入奏。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而从。”与其父蔡京被称为“大小相”。蔡絛此时是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得到其父如此信任,可见其得宠的程度,他在当时是一个炙手可热的红人。

蔡絛的弄权不仅引起朝臣公愤,同时与其兄蔡攸矛盾加深。蔡攸与左、右相白时中、李邦彦联名上书徽宗,指陈蔡絛恣为奸利,窃弄权柄。徽宗于是革去其太子侍读一职。宣和七年(1125)金军重兵大举南侵,惊惶失措的徽宗将帝位让给赵恒(钦宗),自己带着一帮人马离开汴京到江南避难。朝臣趁此机会群起抨击蔡京父子擅权误国的奸行,声言“愿斩蔡京以谢天下。”靖康元年(1126)二月蔡京被革除职务贬儋州(今属海南),行至潭州去世。蔡絛也被流放白州(今广西博白),并在那里度过余生。《铁围山丛谈》是蔡絛流放广西博白时所作,而博白境内有铁围山,在兴夜县(在今广西郁林西南),古称“铁城”,蔡絛在此居住,也正是本书书名的由来。蔡絛好文学,还著有《国史后补》、《北征纪实》、《西清诗话》及《蔡百衲诗评》等。

《铁围山丛谈》自南宋高宗绍兴末年问世以来,辗转流传到现在已历时八百五十余年,现存世的有多个版本,这些版本同中有异,在分段、分卷上有两个系统,但总的来说区别不大。具体比较两种分卷,中华书局本更为合理,因此本文就以中华书局本为考察对象进行说明。

中华书局整理点校的《铁围山丛谈》,全书共六卷,235节,各节之间内容相对独立。具体来看:

卷一,第1-51节。内容为政治方面,且多记叙北宋君王事迹,少涉及经济、文化等方面。首先为帝系,涉及太宗、神宗、哲宗、徽宗、高宗等,但这些帝位传承的记载,大都是一些不经的征验之辞,很难作为有力的史实依据。其次是体现帝王、后妃之德的事迹,其中有反映北宋后妃参政的内容,真宗的刘皇后、仁宗的曹皇后、英宗的高皇后、哲宗的向皇后都曾经成为太后而垂帘听政,对北宋政局有重要的影响。最后记宗庙器物、国家制度。

卷二,第52-85节。上半部分集中记叙了国家礼仪制度,这些内容以一些轶闻趣事引出,显得较为轻松,所记之仪制涉及宗室大臣等。之后记叙文化教育方面的制度、掌故。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第66-76条中关于军事方面的内容,如第69条“真宗定边防策”、 第72条“蔡京反对北伐”、 第73条“北伐前不祥之兆”、 第74条“敌骑渡河”诸条,涉及到北宋的军事策略及蔡京党人与北伐的关系,百般为蔡京开脱,“卢文弨抱经堂本”后所附的宽山《跋》,即愤然曰:“呜呼,酿靖康之祸者,非伊父而谁哉!”。其下则是一些朝政掌故,作者自得之情,溢于言表,这一点历来遭人垢病颇多,鲍廷博在刊刻《知不足斋丛书》本时,更是讥之:“是非羞恶之心撕灭殆尽!”

卷三,第86-132节。内容集中在一些朝廷异闻上,前几则多涉及占卜、谶言。此下多为朝臣逸事,大部分记徽、钦朝事,其中许多涉及蔡京,因为作者有直接的资料来源,由此看出蔡絛对当时政坛一些重要人物的态度,从而分析蔡京一党的情况,因此,具有特别的史料价值。

卷四,第133-169节。前半部分记叙文化人物、文化事件,如第133条,讲到米芾《辨颠帖》;第137条,范温妙语。后半部分记叙诸多异事。本卷内容较为丰富,涉及人物上至宰臣,下至百姓,除一些鬼怪异事外,还有一些风俗民情、自然现象。如第149条“马行街无蚊蚋”、 第150条“消夜图的由来”、 第157条“峤南果蔬变异”、 第161条“南人祭礼”等,对研究当时各地,尤其是岭南地区的民俗、自然状况,都有一定价值。

卷五,第170-196节。本卷也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第170-186节,主要记载了一些僧道事迹。如第176“魏汉津异事”、 第177“王老志其人”、 第178“王仔昔生平”、 第182“道士李德柔事”等。第185条“岭南僧婚嫁同俗”,后世多有讨论,其是对佛教在当时中国传播过程中各种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说明了一种外来宗教在适应本土文化中发生的异化。后一部分第187-196节,主要记各地名产,尤其是文房四宝。如第188“制笔之诸葛氏”、 第189“张滋名墨”,反映了北宋手工业发展的水平,从侧面反映了北宋文化事业的发达。一些章节也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境遇。如第196条“产珠记”,可见作者对劳动人民还是抱有一定同情的。

卷六,第197-235节。集中记载了当时的各地名产、异宝及动植物特性,对了解北宋自然物产、手工艺水平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中的第217节“诸大臣献媚宦官”、 第218节“鹦鹉”、 第219节“以肉引鸢”节,对了解当时政局,宦官在当时政坛的地位、作用都有所帮助。

总而言之,《铁围山丛谈》记载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全书235节记载,大致以君—臣—民的次序依次编排。本书价值,四库馆臣所论较为精当,其云:“陈振孙谓其归罪童贯、蔡攸,为蔡京文饰。此书所叙蔡京事,亦往往如是。……至于元祐党籍,不置一语。词气之间,颇与其父异趣。于三苏尤极意推崇,而丁现仙一条,乃深诋王安石新法,则仍其《西清涛话》之旨也。……以其书论之,亦说部中之佳本矣。”(《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

总体来看,该书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对南北宋之交政局的记述,使得后人可以多角度了解这段历史。除政治方面,该书还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有诸多记述,这些记载对了解宋代礼仪及典章制度、风俗民情、科技手工业发展水平、自然物产等,都有很大帮助。

但是,由于蔡絛的特殊身份,该书自成书以来,作者的立场历来多受人抨击,倍受争议,后人评价本书作者时常用的一个词汇就是“助父为恶”。 鲍廷博在刊刻《知不足斋丛书》本时说:“絛为蔡京季子,京最钟爱,助父作奸,罪与攸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评语则更为严厉,称其“罪盖与京等”。对该书的认识随着对宋代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日趋理性,对本书的评价也日趋客观公允,不断发掘其中的客观价值。

该书辗转流传到现在,见于文献著录及现仍存世的大约有40余个版本,这些版本同中有异,互有关联,因多种原因,形成了在书名、卷数、篇目、内容等方面的诸多不同。现最早著录该书版本的为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小说家类”。所著录曰:“《铁围山丛谈》五卷,蔡絛撰,谪郁林博白时所作,惜已不传。”现存最早的《丛谈》版本,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秦氏雁里草堂抄本,清钱谦益校,施城跋,今藏上海图书馆。还有明万历刊《历代小史》本等。清代的刻本则有:清乾隆年间卢文弨抱经堂本,六卷,前有宽山跋。乾隆四十六年(1781) 鲍廷博刻《知不足斋》本,六卷,傅增湘校并跋,今藏北京图书馆。《知不足斋》本以明嘉靖秦氏雁里草堂抄本为底本,详录了各版本异文,指出了不少讹误,并随文做了若干考订,使得全书篇章完整、条理清楚,可以说是现存旧本中最好的一种,这也是《丛谈》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版本。因此,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冯惠民、沈锡麟点校本,就是选用了此本作为底本,且书后并附有历代题跋,颇便读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