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6 14:5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王 淼

牌坊与牌楼


北海公园牌楼

五台山龙泉寺牌楼

牌坊和牌楼,有人说是由“门”,如“衡门”、“乌头门”、“棂星门”等演变而来的。也有人认为是由“阙”演变而来,始见于西周,盛行于汉代。

牌坊这个概念如何产生呢?隋唐时期,实行“里坊”制,居民区被道路分割成诸多块块,每个块块就成了居民区的单位“里坊”。每个里坊外筑围墙,四面设有定时启闭的“坊门”。宋代,坊门与现在的牌坊大致相仿,时称为“坊”。到了明代才出现“牌”与“坊”连用,认为“坊”下有“牌”,“牌”下有“铺”,牌和铺是计算户籍的单位,坊依据所属牌或铺的多寡统计人口,即牌坊是城市居民的里坊制派生出来的。

有人认为,牌坊与里坊制无关。“牌”相当于“坊”上的“额”,作为坊门的建筑特别标识,即“牌坊”仅是“坊”的一种。牌坊这种建筑成熟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明代以后牌坊成为一种纪念性或表彰性的建筑。

那么,牌楼和牌坊是不是一回事?是不是古代官方称牌坊,百姓俗称牌楼,两者是同指一物吗?

在汉语词典中,牌楼和牌坊分别作为两个词或两个概念加以解释:

牌楼,“是一种有柱子像门形状的建筑物,由两个或四个并列的柱子构成,上面有檐。旧时多建于路口或要道或名胜处,以为装饰。”牌楼上方有楼样的屋顶,不少时候,是用竹木等扎彩搭成临时性建筑,它多由木料制作,也有采用琉璃和石料构建,且多建于人口密集的街巷或用作某路口标志,主要起装饰作用。现在的牌楼除了用石料制作基座外,立柱和横枋也有的用石料或水泥制作,其中有的将其粉饰成形似木制的。

湄州妈祖牌坊

牌坊

牌坊,“是旧时为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而建立的一种形似牌楼的建筑物。”也就是说,立牌坊有明确的针对性,如颂扬某人的功德、忠孝、贞洁。规模和大小多种多样,主要起宣传礼教作用。牌楼上面有楼样的屋顶,牌坊上面没有;牌坊都是永久性的建筑,没有临时搭建的,且多由石、砖、琉璃、水泥制作,少有木制作的。

显然,从制作材质上讲,用石料制作或用木料制作,是早期牌楼和牌坊的主要区别。如北京大学断桥残雪小牌坊、北京旧宫六和商街牌坊、海口海瑞墓牌坊等,肯定不能称为牌楼;而北京前门大街牌楼、国子监街牌楼、潭柘寺牌楼、河北张家口堡牌楼、山东蓬莱丹崖仙境牌楼等,都有彩色斗拱楼檐,显然不能称作牌坊。当然,也有例外,如南京中山陵牌坊、山东曲阜金声玉振牌坊、泰山天街牌坊、香港黄大仙祠啬色园牌坊等,它们虽无斗拱,但顶部也有类似的楼檐,甚至有三层结构楼檐的牌坊。

无论牌坊还是牌楼,都有等级区分。从规模上讲,普通的牌坊、牌楼多为两柱单门,少有四柱三门,更少为六柱五门。从标高上看,高度一般为一层或三层,少数牌楼有五、七、九层结构。六柱五门九楼档次最高,仅皇上才可拥有。牌坊并非想立就立,都须由官府批准。即使官方为名人立的牌坊,如为功德、慈善、贞节等而立,也需经地方官府逐级呈报,由皇上定夺。牌坊建筑地点也有讲究,皇家牌坊、官宦牌坊和平民牌坊建立的地方明显不同。

北京、浙江、福建、广东、安徽、山东、山西等地是牌坊牌楼最多的地方,广东潮州有著名的牌坊街坐落着二十二座牌坊,安徽黄山有歙县棠樾“牌坊群”。当今,牌坊和牌楼已被视为文化古迹,成为文物部门的保护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