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 22:0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爱技



 

 

林爱技

 


走近惠女

 

遥想当年,刚进福建日报社不久,一位领导很风趣地对我说,我建议你要尽快到惠安县去采访一次,那里的妇女很有特点,她们的服饰,人们这样形容:“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我听了感到莫名的新奇,很想快快去一趟惠安,观赏她们的异样。

有一次,参加在惠安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工作会议。期间,我偷偷跑到崇武,站在街边,细细观看惠安女。真的很有特点,看过去,花团锦簇,五彩缤纷,我情不自禁地拦住她们说,让我好好欣赏你们身上的佩饰。她们也很乐意,四五个人围在一起,我边看边问,一串串笑声不断地传开去。

她们头上戴斗笠,用花头巾别在斗笠沿边。衣服出奇的短,下摆或尖或圆,长至肚脐或腰间。裤子特别肥大。单件看,都有些怪,总合起来看,却很漂亮。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巴掌宽的银腰带,铸满了花样,因为上衣短,银腰带都露出来了。原来,那是展露财富的地方,因是夫家送的,多宽、多厚、多重都是夫家贫富的展示。

后来,我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惠女演出,其中有两个节目,一个是舞蹈,两人抬巨石,另一个是锯一棵树,太使我震撼了!虽是艺术表演,却如此生活化,如日常生活劳动再现。抬条石的,造型是两个演员头顶在一起,肩膀紧贴着,身子紧靠着一步一顿地负重、前行,耗尽全身力气;锯木材是两人隔木相对,打成马步,两手拉着粗壮的铁锯,一来一去,显得既有力又柔和,似乎是惠女独特的舞蹈。

这些细节和片断,植入我心中深处,从此,一提到惠安女,喜爱、崇敬、佩服诸情便油然而生。


走进惠女

 

惠女风情园,在崇武半岛的大岞村,这个村恰是惠安女发源地和聚居地。

风情园的园主,叫曾梅霞。第一眼看去,她只是一个小巧的南方女孩,觉得她还应该是和姐妹们沿着沙滩狂奔,挽起裤腿逐浪,捋起袖子寻找散落在沙滩上的小洞,摸小海呢。

可她已经思考着怎样有形有状地把惠女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文化宣传出去,让惠女的美丽为世人所知。

因为惠女服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弘扬和保护惠女文化,她身体力行,除了自己惠女服饰不离身,还苦口婆心地动员年轻的惠安女穿着惠女服。动员自己的祖母参加模特儿队,连自己的女儿从小也穿着惠女服。

她创办惠女风情园,是想打造一个融惠女文化研究、展览交流、摄影写生、惠女博物馆、游客接待中心、5号餐桌、民俗场景展示、海峡眺望台、特色民宿、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极大地满足游客们娱乐、猎奇、求知和审美的心理追求。

她和她的风情园及祖孙三代成为惠安女代言人,荣登了CCTV-1、CCTV-4。CCTV-1每天晚上新闻联播之前,有一组画面是祖孙三代从洛阳桥走过来,组成了一组有山、有水、有人的天然画面,那三个人即是曾梅霞祖孙三代。曾梅霞的事迹还被《中国海外妇女报》《福建日报》《泉州晚报》等各大报纸报道。风情园先后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点”“福建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三星级”“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福建省五一巾帼标兵岗”等。全国及不少地方摄影写生基地在此挂牌。

╗▌░▓┼«101(1).jpg

惠女与影雕(薛瑜婷  供稿)

惠女风情园,以传播惠女文化、传扬惠女精神,提供生活信息,搭建交流平台为办园宗旨,已接待了许多海内外摄影家、画家、艺术院校师生,游客,每年达10万人,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点”“福建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三星级” “泉州市妇女创业就业基地”等几十项荣誉。

进得园中,先是面对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眺望远处,水天相衔,视野无比遥远!水面上时时漾起波纹,在蓝天映衬下,只感到无边无际的绿色在铺展,不时地,水面上这里那里一团团白色水浪跃起,我想,那可能就是鱼跃,打破水面的宁静,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去追寻水中生灵。

临岸搭建一座小屋,功能不少,是茶室,是服装展卖部,是小仓库,是书画室,是小书店……

临海品茶,心底里海阔天空。

那处展示着惠女服饰和婚屋的地方,有惠女最独特的风情。

惠女头饰的样式及演变,专家学者们有诸多的研究,也有不同的或一致的认识。

我们只看现实。黄灿灿的斗笠下面,淡绿色(还有其他颜色)碎花白点的头巾紧紧包裹着秀丽的脸庞;蓝色短衫,紧裹着上身;环绕腰际的8股、10股银制裤链和用彩色线带编织的宽腰带,在腰间闪耀,而宽大的黑色肥绸裤,随着轻盈的步伐,飘逸出大海的韵律……

曾梅霞说,我们惠安靠海,男人们常年都要在海上漂流讨生活,女人在家里什么事都要做,劳动很艰苦。所以什么都要服从劳动,衣服也这样。惠安在海边,风沙大,如果不包头巾,天天头上都装满了沙子;上衣窄短,也是为了方便劳动,裤腿大,是因为被海水泡湿了,飘飘忽忽干得快。

惠女在自己的服饰上体现了智慧!体现了讨生活的积极态度!

在风情园里,惠女们一律着装上岗,只看到满园五彩缤纷,流霞涌动。

从风情园展出可知,惠女服饰从明清至今,经过长期的演变,越来越漂亮。其中最突出的是头巾,有一种叫方仔巾,戴起来成长方形,走起路来,流苏晃动,独具一格。

布置的婚房,嫁妆5大件很漂亮:婚床、衣柜、大小梳妆台、桌子,各件表面满满精美雕刻,赏心悦目。

 

惠女精神

 

用朴实、勇敢、坚韧,吃苦耐劳来说惠女是实至名归的。

她们长年累月要下地栽种,要讨小海,要料理家务,事无巨细,一年到头,艰辛备至。

这里只说惠女两次参加建设的大工程。一是20世纪50年代,1.5万名民工上阵,修建乌塘水库,惠女占了80%。因为工期提前,当时工地党委提出“咬紧牙关,突破难关,自力更生,勤俭治水”的号召,参与者不计报酬,也不管酷暑严寒,夜以继日,培训了施工员200多名,办起54个小工厂,创制仿挖、装、运、卸、压等工具54种,1.5万多件。在“万女锁蛟龙”的燃情岁月里,涌现出了3000多名女功臣、女标兵,260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500多人加入了共青团。

为了纪念她们的贡献,表彰她们的劳动成果,乌塘水库最终以“惠女”命名,这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结合防洪、供水、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跨区域重要大型水利工程。它于1958年7月8日动工,1960年2月8日大坝主体工程竣工。设计洪水标准为百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万年一遇。

1960年2月,水库大坝主体工程竣工,全国妇联给惠安县委发来贺电:“修建这样大型的水库,不仅显示了惠安人民改革农村面貌的宏图大志,而且显示了惠安妇女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用‘惠女’命名是党和人民对英雄的惠安妇女劳动功绩的最高奖赏,是惠安妇女的光荣,也是全国妇女的光荣。惠女水库已为我国妇女在水利建设上树立了一面红旗,充分证明了在党的领导下,解放了中国妇女什么也能干,什么也能干得好。”1963年6月,《福建日报》社论《惠女颂》首次提出“惠女精神”这一崭新概念:让“惠女精神”发扬光大吧!让这种革命精神成为全省妇女的精神、全省人民的精神,并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苦斗争中发挥伟大的作用!

2009年5月,泉州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弘扬惠女精神,提振创业激情,促进科学发展”活动的决定》,精辟概括了惠女精神的丰富内涵——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她们完全凭一身力气、一身胆识,在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用铁锹、锄头、土箕等原始工具,硬是挖出一个照亮天地的大圆月。

另一件是前两年,又在自己家门口崇武海域修建一个渔码头,一两千惠女上工地大展身手。

精神不灭,激情永续。从1958年至2018年,从惠女水库建成运行到今日取得的成就,60年来惠女精神成为我们正视困难、直面挑战、团结协作、拼搏创业的导向和人生坐标。曾经,惠女精神创建了一座伟大的水库。而今,同样的精神正创造着一个更加伟大的城市。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