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4 15:3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吴建华

绿色家园



陶艺人才的摇篮——德化陶瓷学院


初冬时节,我们来到著名的瓷都德化。令人惊讶的是,这里没有萧瑟的寒风,没有纷飞的落叶。但见翠竹摇曳着婀娜多姿的身影,青松的绿叶在阳光下歌唱,我们如同来到姹紫嫣红的花园,来到生机盎然的春天。

绿色环境

走进德化,仿佛走进人间仙境。蓊郁的林木,延伸着绿色的葳蕤;青翠的竹林,演奏着绿色的叶笛。升腾的薄雾,让我们感受到绿色的氤氲;律动的气流,给我们带来绿色的清新。

走进德化,一组醒目的数据呈现在我们面前:土地绿化率94.7%,森林覆盖率77.3%,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园林绿地率34.1%,人均公共绿地11.7平方米。这些数据功不可没,使德化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的殊荣。

在城区,首先映人眼帘的是街树天竺桂,墨绿色的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我们前往城关的西北侧,来到唐寨山森林公园,这是一座省级城郊型森林公园。百竹园、桉树林、杨树花灌木林、鸟语林等清幽场所,成为居民休憩的好去处,也引来了不少外地游客。在县城的西门,我们见到了河边的一株老樟树,树高15.3米,直径2.1米,树冠半径10米,占地面积314平方米。这株千年老樟树,经历了岁月风雨的砥砺,也见证了德化建县1076年来的沧桑巨变。

我们驱车前往石牛山,这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地质公园,位于德化县水口和南埕两镇境内。岱仙瀑景区是石牛山的主要景区,白水漈瀑布遐迩闻名。在上游的榜上村,有几千亩翠绿挺拔的竹林,山风掠过,层层竹浪汇成奔腾的海洋。片片竹叶,响声如同进军的号角,气壮山河;竿竿修竹,躯干就像犀利的长矛,直指云天。我曾领略过松涛声响的雄浑,在石牛山,则感受到竹涛翻滚的壮观。在竹林中徜徉,不啻是人生一大乐趣。观赏绿色的竹林,呼吸绿色的负氧离子,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赐予。忽然,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景象,这里的竹子竟然都没有竹梢。陪我们上山的一位当地人分析说,可能是这里遍布山石,竹子一长出来,竹梢碰到石头便折断了。但也有一些地方是没有石头的,所以,此说不能令人信服。也有人猜测,是否是一种特殊的竹种,原本就没有尾巴,此推测显然没有科学依据。回来后翻阅《德化故事》,有人回答《龙湖寺池水为何浑黄》,却无人解读“石牛山翠竹为何无尾”,未免感到有些许遗憾。

在距县城24公里的九仙山,我们一边仰望古道旁郁郁苍苍的千年古椿树,一边欣赏树参、漆树、三角枫、深山含笑、大甜槠“五树共生”的奇观,不禁吟诵起清代诗人林槟“几树松阴石径幽,参差交影舞龙蛇”的著名诗句,身历其境,深切感受到诗情画意的浓厚氛围。

在“闽中屋脊”戴云山,我们惊叹“一柱撑空”戴云峰的巍峨,见识了“石壁悬松”的神奇。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里拥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湿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山地灌丛,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松、红豆杉、银杏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福建柏、半枫荷、闽楠等17种珍贵林木。值得一提的是,还拥有天然的、保护完好的6400公顷原生性的黄山松群落,是目前我国大陆分布最南端、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天然更新状态最好的黄山松群落。这里不愧是植物的王国,森林的海洋,绿色的宝藏。

如果说,戴云山如同一个巨大的氧吧,源源不断地向德化输送净化的空气,那么,面向城区一重山的森林资源,是城区气候的调节器。而唐寨山森林公园,则用它绿色的有力臂膀,形成环绕城市的绿化圈,造就了绿色的街道、绿色的城区、绿色的环境。

我们要感谢德化县委、县政府,为中国留下一片绿色的净土;我们要感谢德化人民,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绿色的家园;我们要感谢千年古城,让我们圆了一个绿色的梦。

华东第一瀑——岱仙双瀑


绿色产业

当县域经济在我省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不少人总是把期待的眼光朝向沿海。当然,沿海县经济基础好,又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势必拥有经济和区位的双重优势。然而,山区县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如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德化可谓是山区县的佼佼者,自1996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各县(市)第14位、41个山区县(市)第6位。

作为山区县的德化,为何能在众多实力强劲的县(市)中崭露头角、名列前茅?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仔细地考察了德化的产业体系,分析了内在的经济结构。德化共有陶瓷、矿产、水电、林业、旅游五大主导产业,这五大产业中,林业和旅游产业是绿色产业。县林业局的同志告诉我,德化在恢复和保持适宜人类生存自然环境的同时,做到实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有计划地采伐林竹。按每年采伐10万立方米的木材,年经济收入为4000万元,采伐200万根的毛竹以及采挖竹笋,年经济收入为6380万元,再加上油茶、红菇、松脂等的收入,林农每年的直接经济收入为1.7亿元。

由于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优越的绿色生态环境,又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2008年,德化被评为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

这两大绿色产业,如同两根擎天的大柱,和陶瓷、矿产、水电等支柱产业一起,支撑起德化雄伟的经济大厦。德化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靠的是绿色产业,因为,林业的发展,提高了水源涵养能力,每年向闽江、晋江下游提供24.92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丰富的水源促进了水电业的蓬勃发展。而水电业的发展,又为陶瓷业、矿产业提供了低价、优质、清洁的能源,增强了陶瓷业、矿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形成了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德化县域经济的发展,靠的也是绿色产业。绿色产业,使人们解开了德化经济快速发展的谜团。

绿色食品

时下,绿色食品已成为大众消费的时尚食品。有两句流行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优为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从过去的饱腹阶段、色味香阶段,向保健阶段迈进。而保健阶段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绿色食品成为饮食的主流。

德化人在打造绿色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也精心生产绿色食品。德化大力发展德化黑鸡、德化黑羊、德化黑兔、德化梨、黄花菜、无土栽培大棚蔬菜等品牌特色产业,经科学认证后,这些绿色食品可进入市场,进入千家万户的厨房。据县农业局的同志介绍,德化黑鸡属特种珍禽,肉蛋兼用,具有滋阴补肾、补血、益气、祛风湿等药用价值,且有保健的功效。2007年德化黑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德化黑羊,也叫“黑山羊”,体较小,耐粗饲,毛全黑,皮薄细嫩,以散养为主,所以肉质特别鲜美。德化黑兔具有高蛋白、高赖氨酸、高消化率、高烟酸、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和营养丰富、肉质细嫩等特点,素有“美容肉”之称,也是肉类的绿色食品。

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也深得消费者的青睐。德化早熟梨是全国最早上市的梨品种之一,2004年荣获全国优质梨的称号,德化2008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早熟梨之乡称号。深受欢迎的佛手瓜,已发展到5000亩的规模,每亩产量可达万斤。在诸多的绿色食品中,不能不提及引进的两种,一种是黄花菜,从台湾引进,不仅好吃,且效益高。一种是雪莲果,2007年从云南引进,原产地在南美洲。这种植物,形状像向日葵,可作蔬菜,也可作水果。我尝过它的果肉,很鲜嫩,也喝过用它制作的饮料,别有一番风味,雪莲果还是很好的保健食品。

德化还在丰富的林竹资源上做文章,打造林竹绿色食品。全县每年生产竹笋1.8万吨,成为市场的抢手货。潜在毛竹生产能力预计可达300万根左右,年可产竹笋3万吨,将大大提升德化绿色食品的比重。

绿色陶瓷

我国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在世界的陶瓷史上铸造辉煌;陶瓷的颜色是绚丽多彩的,如同天穹璀璨的朝霞。

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底蕴浓厚,瓷器以“白如云、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色著称于世,无愧于中华陶瓷的瑰宝。德化瓷烧制技艺,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德化,我看到了天地方圆、大地福禄、红美人、鼎晟红、富贵红以及陈仁海的中国红、中国白等一大批艺术陶瓷。这些精品基本上以红色为主,光彩照人,目不暇接。红色,在我国不仅是三原色,还有喜庆吉祥等美好的寓意。

俗话说:红花再好,尚需绿叶扶持。在红花绽放的花苑中,我终于看到了绿色的陶瓷,它们就像鲜嫩的绿叶,点缀着万紫千红的陶瓷世界。在创意集团,有一对健硕的工艺瓷“绿青蛙”。我仿佛看到,只要它们有力一跳,就可以飞跃大洋彼岸。德化的大量工艺瓷,不正像那对绿色的青蛙,飞越关山和海洋,前往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鼎晟的艺瓷硕果瓶“绿宝石”,中间圆、颈较小,呈酒杯状,使人感到春华秋实的丰硕。我还看到了红黄白黑绿五种颜色的富贵红禅瓷,这些禅瓷是赠送给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其中东方阿阁佛为绿色。东方阿阁佛即指东方不动如来,其色青,方位属东,五行属木,五常属仁,仁者无敌,象征喜悦净土,法性不变,故能使人们生活快乐,身体清净,内心安静祥和。

如果说,德化工艺瓷只是绿色的一种表象,那么,德化在陶瓷工艺上的改革,体现了绿色陶瓷更为丰富的内涵,赋予它们生态、健康的深刻含意。

过去,是用木柴作为烧制的燃料,既乌烟滚滚,污染大气,又砍伐了森林,破坏了生态。1987年,德化县委、县政府做出了“以电代柴、发展瓷业”的重要决策,逐步淘汰了燃薪龙窑,既保护了森林,又净化了环境。目前,全县近90%的陶瓷企业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10%企业使用液化石油气、柴油,结束了“以柴烧瓷”的历史,使德化瓷都成为绿色瓷都。绿色,成为德化瓷都独特的符号,也使德化陶瓷的生命化作不朽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