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16:2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游永文

 

闲话罗源濂澳古堡

游永文

濂澳古堡2.jpg

 

罗源县临海,为防御匪寇袭扰,史上有三处聚居点建有城墙,濂澳古堡即为其中之一,位于罗源湾口北岸的碧里乡濂澳村。另两处为罗源城和鉴江古堡。

濂澳古堡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至今已有460多年历史,其时由濂澳所在地居民募捐钱物,并投工投劳建成。城墙均用大石砌筑,长1000多米。建成后,罗源县在这里设立海寨,派两名机兵常年把守城墙,遇有海盗、海贼来犯,发动居民群起反击。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戚家军用“泥橇”战术歼灭在连江县马鼻镇滩涂上的倭寇,部分倭寇溃败流窜至濂澳海域及村庄。戚继光派一把总领兵百余进驻濂澳古堡,伺机歼灭倭寇残余。在当地百姓协助下,他们耗时半月,将流窜至此的倭寇残部二百余人全部歼灭。据传,这位把总进驻濂澳古堡期间,借住城中“谢厝里”大宅。撤军前夜,把总所睡大床莫名断裂。为感谢当地百姓的协助和“谢厝里”人的热情接待,他留下一杆令旗和一把宝剑作为纪念。因年代久远,令旗已经腐烂,令旗旗杆则仍存于“谢厝里”厅头。宝剑原存于谢厝里,十多年前不知所踪。

史料记载,清道光九年(1829年),驻守罗源的罗源营在濂澳设濂澳汛,辖下廪、土港等7塘,并配有大炮6门、哨船1艘、官兵若干名。经风雨涤荡,如今,濂澳古堡只剩下东门部分城墙,约300米。尽管不长,但它承载人们对古村、古堡和古朴民风的沉甸甸的记忆。

罗源濂澳古堡1.jpg

古堡城后自然村山林中栖息着数千只苍鹭。

其实,早在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当时政府就在今天的濂澳村设立永贞镇,并派官兵108名扼守南湾寨顶(今连江下宫一带山上),巡视连江可门至罗源濂澳海湾。巡视机构其时官称南湾巡检司。永贞古镇除了是御敌要地,还是当地一个风景区。这里的十景,曾经闻名遐迩。分别是:文笔峰、仙人道、山羊鼻、马鞍山、石谷笋、凤冠石、牛虎山、感梦泉、苍鹭冈等。元代著名诗人王翰曾赋诗以赞。其中对“文笔峰”赞道:“卓立峰头插远天,等闲泼墨弄云烟。谁言四友难兼美,纸写青霄砚醮川。”对“石谷笋”赞道:“灵根何岁进山石,笋染苔痕色尚浮。参透版师知是否,归寻坡偶到眉洲。”明嘉靖年间,这里有了古堡,因此永贞十景也就自然成了濂澳古堡的自然风物。

濂澳古堡4.jpg

当年戚家军住过的“谢厝里”古厝内景

濂澳古堡分城里、城后两个自然村。古厝保留得比较完整,其中的7座古厝都有数百年的历史,尤其是“谢厝里”大厝,保存得更为完好。虽有部分古物被盗,但作为见证历史的文化胜迹,价值未受太大影响。城后自然村后山有千余只灰鹤(又称苍鹭)。这里的灰鹤,早在永贞古镇年代就有了。它们在此栖息繁衍,佐证了这里自然生态的优良。元朝诗人王翰写过灰鹤:“斜日松林归千鹭,声声齐鸣应山谷。冈下民居冈上鸟,共谐春风夕阳红。”(《苍鹭冈》)这首诗道出了濂澳居民与鸟类和谐共处的情景。数百年来,苍鹭依城后山上树林安营扎寨,繁衍生息,村民也喜欢上了苍鹭,护鸟、爱鸟成了这个村庄的优良传统。夏季暴风雨之后的清晨,村民们都会自发上山清点损失,将刮落的鸟巢放回原处,将受伤的幼鸟带回去包扎,养好之后再放回山林。

2012年6月,3名外省籍偷盗者开车到濂澳村偷捕苍鹭。当晚下暴雨,苍鹭的翅膀被淋湿飞翔困难,出海捕鱼的渔民回来发现异样,立刻报警,偷盗者驾车逃离时,被民警抓个正着, 24只苍鹭得救,重获自由。从那时起,村里成立护鸟队,经常上山巡逻,救护幼鸟和受伤的鸟类。

如今,罗源县、乡二级政府对古城堡的保护开发已经启动。部分古厝修复后,改为苍鹭摄影民宿。这里修建了供观鸟和拍影的上山步道,设山上、山下两处观鸟点,挂牌成立“苍鹭摄影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络绎不绝。他们有的一住就是几天,有的春夏秋冬都来,拍摄不同季节的鸟类生活。到此观鸟的人更多,有的利用周末或假日,到此半是观赏,半是休闲;有拖家带口到此体味民风,为孩子讲授科普知识。城里、城后的村民,依据古城堡和苍鹭基地,大力发展旅游经济。逐渐做大做强的濂澳古堡,如今入列福州十大滨海文化景观。

濂澳古堡3.jpg

重修后的古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