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6 11:3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李豫闽

 

壬戌年东山关帝庙的对场

李豫闽

 

前记

东山关帝庙号称中国四大关帝庙之一,稽考《东山县志》,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明嘉靖清康熙嘉庆年间均有重修,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历有修葺。民国二十九年在废庙毁神的运动中,关帝金身神像被民众移驾保护。1957年,关帝庙恢复,归住僧管理。1966年,“文革”破四旧,铜陵关帝庙惨遭浩劫,关帝金身神像再度移藏民间,其神像和祀器联匾俱被焚毁,文物飘零。197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东山县政协提出“恢复保护铜陵关帝庙”的建议案获批。接着铜陵关帝庙管委会成立,于是着手筹备并动建。1982年8月13日关帝圣君诞辰日,东山关帝庙重修开启。

 

潮涌东山,感念关帝爷

在福建东山城郊的铜钵村,凌晨3点,媳妇阿香早早起了床,她蹑手蹑脚进了厨房,生火做饭。东山是著名的滨海小城,海鲜遐迩闻名。若有若无的海潮声,送来一枕的夏夜清凉,或许也托来一个梦。阿香听到婆婆阿缎含糊不清的呓语,又听到她辗转反侧的动静,泛上一阵心酸,不禁幽幽叹了一口气。

待婆婆阿缎起床时,乖巧贤惠的阿香已经将地瓜稀饭熬好,八仙饭桌上,两小碟满满当当,盛着萝卜干炒蛋、豆豉小鱼条,都是婆婆喜欢的美味。今天是重要的日子,不仅要给婆婆煮好吃的,还要给婆婆梳理妆饰一番。梳妆台前,灯光如豆,暗黄的镜面依稀勾勒出阿缎的脸庞,她的鹅蛋脸大眼睛分明地提示年轻时她也是十里八乡出名的美女。17岁那个花季,媒婆踏破门槛,她于众多的求亲者中挑了阿香的公公贤仔。刚完婚不到两年,花前月下你侬我侬的日子即成记忆。1950年5月的一个风雨暗夜,贤仔和同村140多个男丁被国民党抓壮丁,至今杳无音信。阿缎属马,1932年生,虚岁才52岁。可阿香爬梳婆婆白而稀疏的头发,感觉指缝间流逝水一般的青葱岁月。

阿缎的苦难生活从那刚刚开始。她一个人既要照顾贤仔的婆婆,又要将遗腹子阿诚生下来拉扯大。同村100多个老公被抓壮丁的姐妹,彼此撑持打气,或许成为夜色暗沉中微弱的些许星光。然而,解放没多久,阿缎被打成“敌匪”家属,全村的姐妹同样遭受突如其来的厄运。这个“寡妇村”默默地坚韧地承受着历史的不白之冤。世人皆知惠安女的形象,亦为摄影、文字中的惠安女所感动。她们用肩膀扛起石头乃至生活的重担,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在东山的小渔村,有一个女性群体,比惠安女还坚韧,在守寡的同时,忍受着非常痛苦的心灵煎熬,毅然决然地扛起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同为女人,阿香太清楚婆婆阿缎的难处。阿缎的名字“缎”,取绫罗绸缎锦衣玉食之意,寄寓了父母无限的怜惜和期盼。不承想造化弄人,婆婆非但没享什么福,反倒咬牙度日,虽不曾在儿孙面前抱怨,可在夜里梦里,她会不会痛骂不知踪影的丈夫:你这个讨债的,一去不返,不管不问孤儿寡母的死活,还连累我们成为敌匪,在乡亲面前都抬不起头。

这一天是1982年7月3日壬戌年农历5月13日,关帝圣君诞辰日。今天也是阿缎筹备很久的进香祭拜日。阿缎一边催促儿子阿诚囫囵吞枣吃个饭,一边和媳妇阿香仔仔细细检视昨晚收拾进竹篮的那些备料:篾香、银箔纸、贡品。再拜拜壁龛里的关帝像,点三根香。凌晨四点多,儿子阿诚骑着脚踏车,载着妈妈出了门。民间热议关帝庙重修这个公共大事已经很久了,也听闻政府花费重金下了大力气修葺,阿缎按捺不住好奇和瞻仰的热望,她还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验飞快地分享给那些老姐妹。东山关帝庙位于铜陵镇。铜钵村距之约七八公里。本来,她可以搭公交去铜陵镇,但早班公交要早上6点半才发车。那样太迟,对关帝爷是不尊敬的。阿缎在心里早已许了一个小目标,希望能进一炷头香。她打心里感谢党的政策好,她要在关帝爷面前祈愿谷文昌谷公长命百岁,还要感恩她有这么贤惠孝顺的媳妇,祈愿小家庭和美齐家开枝散叶,今年小两口盖的新房能为家族未来立下长青基业。她有好多话要向关帝君倾诉。

1.png

东山关帝庙

阿缎念叨的谷公文昌,是东山县的老书记,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口碑官声极好。在历史书写中,他最杰出的贡献莫过于治理风沙,在东山141公里的海岸线修筑绿色长城,造林8万多亩,变荒岛东山为宝岛。但与阿缎个人命运最接近的谷公政绩是,1958年,时任县委书记的谷公向龙溪地委和福建省委报告:建议将东山县铜钵村140余户村民身份,由原定“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这个极具人本关怀的政策像阳光照进灰色现实,铁锹砸开坚冰,春天来了,阿缎和寡妇村的村民从此昂首挺胸做人。

不到5点钟的光景,阿诚已经载着老母亲赶到铜陵镇。天色未亮,镇子还停留在乡人的梦境之中,偶尔公鸡打鸣,打破寂静,预兆这是拥有无限可能与活力的一天。路灯下,阿诚停好车。阿缎交代阿诚八九点钟再来接自己,径自往通向关帝庙的山道走。阿诚目送老妈妈佝偻的背影,慢慢在视野中变小变模糊……

东山滨海,风沙大,自然灾害多,海事海难频仍。自然愈严酷,底层人民的信仰愈强烈。民国和“文革”两次对关公信仰的冲击,都被民间的机智和团结消弭于无形,足见关公崇拜根基无可动摇。

东山自然灾害之外,人祸亦加强了人们对关公的信念依赖。解放前夕,国民党抓壮丁,东山被抓4000多男子,三分之一家庭被拆散,造成骨肉分离夫妻两方的人伦悲剧。东山与台湾,除了亲情纽带,还有一个俯瞰人间冷暖、有情有义的关帝圣君。在阿缎的内心,贤仔就像卡喉鱼骨,潜伏极深且折腾无法磨灭的痛,也是需要诉说和拔除的痛。她很少对人说,说也无用。世上苍凉,大海茫茫,唯有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和义薄云天关帝爷可以倾诉和救助。阿缎心里默念着关帝爷,一边加快步伐。昨夜烟花爆竹的硝烟味还在空气中残留,红纸屑打着卷满山道都是,这是怎样浩大的排场和气势呀。

也许,今天的一炷香,便能改变阿缎的内心,从此不再焦虑,余生平静安稳。

 

晋头香,谒拜关帝庙

行至山腰,天放曙光,山色也愈见明媚滋润。绕过一小片树林,阿缎心想应该要到了,便抬望,遂为眼前景象迷醉震撼。脚下一池清水,睡莲朵朵,只见不远处关帝庙层层叠起,巍峨高耸,五彩斑斓,山门八字照壁,尤显门庭威严。阿缎心是坚韧的,亦是柔弱的,她情不自禁,轻唤一声啊,双膝就跪下了。只觉得鎏金匾额上“东山关帝圣君”几个大字像一束光,一簇火苗,让她内心欢喜雀跃。

阿缎也不知道自己跪了多久,她的眼前缭绕的仿佛都是金光与青烟。她的身后不知不觉跟了很多的香客,一字长龙逶迤不绝,大家都抱着一睹圣颜的心情,噤声不语,空气里流动一股超然的芬芳,檀香、兰香、龙涎香,雨雾似的沁人心脾。

大门吱呀一声开了,有人唤阿缎入庙,阿缎低眉敛手,应声穿过左右拱卫的石狮,拾级而上。庙门庄严且雄阔,乃由六根石柱顶托数百支纵横交错、承力均匀的木制拱梁。拱梁上建有一座宫殿式楼亭,世称“太子亭”。太子亭上还雕塑各种各样戏剧舞台上的人物,五彩斑斓,生动形象。阿缎这辈子第一回见到如此气派奢华的建筑和阵仗,不禁在心底暗暗喝彩。

主殿正中,垂悬“万世人极”四字匾额,为咸丰皇帝御笔。中间塑着关帝圣君神像,万千威仪。背后是神龛。两侧回廊,伫立四位神将。阿缎拜倒在关帝圣君神像前,喃喃自语良久,诉说、祈祷、感恩,不一而足,关帝爷威武地坐着,熟悉的卧蚕眉,重枣面,不威自怒的目光中却也透些许柔和悲悯。

阿缎想该晋香了。今天上头香真是有福啊,老天有眼,心诚则灵。阿缎从竹篮取贡品,并香十余炷,至天公炉前,先拜天公,随后至三界公炉前,再拜三界,各晋香三炷,最后至关帝圣君炉前,晋香尽数,三揖三跪三叩首。人神相遇,往往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场域,仪式感为媒介,借人神之对话,人完成了自身心灵的重塑和安顿。

阿缎这一次晋香的经历,特别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眼界大进。东山关帝庙有好多宝贝。咸丰御题匾额“万世人极”堪称国宝。主殿石柱上的木刻楹联“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戚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乃明武英殿大学士、太师太保黄道周手迹。大殿东侧悬挂的铜钟,高1.2米,底长2.15米,400多斤,清道光年制,亦文物耳。如果没听当地文化人讲解,阿缎很难领略此间政治文化的尊荣,但她的眼睛耳朵的感知以及心灵的愉悦,让她苏醒满足。这里华丽精工的石雕、木雕,惟妙惟肖的花鸟鱼虫,让世界充满喜乐和生气。

阿缎的脚刚迈出大殿,便有个小伙子叫住她。阿缎有些纳闷,是不是认错人了。小伙子告诉阿缎,他是管委会的,他的领导想见见今天晋头香的香客。瞅着阿缎一脸狐疑,穿咔叽布中山装的小伙子笑着解释:阿婆,这是件好事,领导请你当评委呢。小伙子一边说,一边带路,领阿缎到厢房的一个管委会办公室去。

 

雕神,若有神明

熹微辰光,透过雕花窗棂,把扶疏的剪影投在墙面上。等待阿缎的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他沏了一壶茶,茶烟袅袅,香气四溢。中年男子坐在一把老藤椅上,含胸拔背,十指交叉抱圆垂于腿上,目微暝,显得儒雅闲淡。进门后,阿缎有些局促,小伙子很活络,马上招呼开了,这是晋头香的阿缎阿婆,这是李主任。李主任邀阿缎入席饮茶。李主任向阿缎介绍了东山关帝庙的前世今生,以及这次铜陵关帝庙重修的背景。

文革”破四旧之后,全国范围内,遭到破坏的文物、名胜古迹亟待抢救性保护和恢复。1979年,东山县委、县政府成立“维修铜陵关帝庙文物管理小组”,“文革”中散佚的关帝庙文物陆续收拢。春风化雨,金光万道,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关帝庙董事会决议,延请优秀的工匠艺匠承担维修殿堂、重塑神像及屋顶剪瓷雕工作,指导与评审领导小组,由关帝庙董事会谢君六、文史学者陈汉波、景区管理负责人李吉川、有声望的渔民代表翁袄等组成。

阿缎眼中伟岸、威严、神圣的关帝爷,是艺匠以虔诚之心的献礼之作,也是经历科考一般层层加码的竞技成果。评审小组对艺匠的选拔标准是:事前需制作头像模型,必须符合关帝威严神圣的外形、符合雕塑专业的艺术要求、符合民众心中崇敬的形象。

戴眼镜喝过墨水的果然知识渊博,李主任娓娓而谈,阿缎听得津津有味。虽然很多知识性的讲述云里雾里的,但无疑阿缎很满意。她插了一句嘴:你们塑的关帝爷,就是我梦里常常显灵的那一个。阿缎梦里的关帝爷与她观潮剧芗戏有关,耳濡目染,日思夜想,关帝爷就嗖地“铁马冰河入梦来”。李主任告诉阿缎,他们创作关帝神像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也就是要符合东山人民日常审美以及世俗仰望的社会心理。他们选定塑造关帝庙镇殿木雕像的艺匠是铜陵本地人许庆石。雕关帝神像须择吉日良辰,不得一丝一毫懈怠马虎。定于1981年农历十月。先由东山造船厂老技工吴九秋选定直径足够大、上等的樟木料。择日开斧时,还须聘请德高望重、五代同堂的老者,郑重捧举托盘,敦请庆石师傅动斧,宣告雕像仪式开启。此日之后12日,方能开始创作。许庆石沐浴焚香,住进关帝庙。秉持虔敬,闭门潜心创作历时两月之久。塑金身、贴绢、上底漆、上面漆。农历十二月初,伟岸威武、庄重神圣的关帝金身神像落成。

关帝神像制作完成后,先举行“入圣”仪式,在雕像背部凿开18公分见方的空间,装入银元、活鹦鹉、五谷、镜子及银饰的戥子、剪刀、算盘、尺子等物品。此谓“入圣”。又在此空间装入两个银元和一副表示内脏的镀金银饰品,称为“金肠银肚”。

又延请古来寺住持拱清师主持开光点睛仪式。继而拜天公、做大醮。首个环节为奏报天公,拱清师亲自撰写好“表”文,乘坐“表”马上天禀报;其次为请佛:反复念经,拜请列位佛祖神明见证关帝金身安位,接受民众朝拜。最后做大醮,也称为“做庆成”。由18名武者,边献上贡品,边穿灯花,表演武术,传统表演共有108招,即南少林传承下来的九座派和尚戏。诵读、诵经、祭拜、献贡一系列经典程序,仪式庄严肃穆。而后,红缎遮盖神像金身,12天之后才能揭开红缎,向世人展示万千威仪。

阿缎听完李主任对关帝爷神像雕刻过程的讲述,神色愈加虔敬,她转向大殿关帝圣君的方位,合掌闭目,喃喃絮叨。洪流似的情感冲击,她眼眶濡湿了。李主任禁不住认真地打量阿缎,她是坊间最熟悉的东山妇女,佝偻却挺着腰杆,面庞苍老,眼神却也坚毅。只是今天她收拾得特别整洁,散发着芬芳。因为专注观察,李主任仿佛窥见另样的一个东山妇人,她内心强大、风景辽阔:悲苦、坚忍、刚强、乐观。只要手提信念一盏灯,哪怕跋山涉水,孤独半生,但又何妨。

阿婆,今天我们请你来,还有一件特别的事想请你裁断。李主任谦恭地邀请阿缎重又入座。原来,工艺评审小组排除了聘请潮汕名匠和邻县诏安沈氏的提议,决议邀请两位东山本土重量级艺匠林少丹、孙齐家担纲东山关帝庙剪瓷雕的创作。约定俗成,要请今天晋头香的香客,裁决谁拔得头筹!

 

对场,屋脊上演大戏

东山关帝庙重修,在剪瓷雕项目门类艺匠的选聘上,董事会援引了手工艺行会中古老而经典的办法——对场。行业生产之对场,指不同的师傅和团队同台斗艺。这种源自民间戏曲斗阵的习俗,清代以来广泛流行于闽南地区农村集镇,最初是为长辈祝寿、金榜题名请不同戏班到村里演戏酬谢,有时在同一埕口,或分庙前村后设对场,有时分日场夜场斗阵,于是就有同场竞技情形出现,后来寺庙宗祠营建将此习俗引入,并传至台湾,愈演愈烈。对场好像文戏武考,打擂台。竞技前约定:赢家在工酬之外,另有奖赏;输家只领份子钱(工酬)。对场有二种结局,一为同地域或师出同门的匠师之间斗阵,输赢都不声张,给足对方面子;二是不同地区,不同门派的匠师之间比拼,胜负一旦分出即大肆鼓噪,负方往往离开此地到别处生存。此间沿袭古老的行业游戏规则,主要用意在于激发创作者高昂的创作热情与斗志,为大厝营建不遗余力。

2.png3.png

屋脊上的剪瓷雕

剪瓷雕,也叫“堆剪作”,是闽南传统建筑上的一种装饰体系,主要以灰塑、剪粘工艺组成。工艺特色,在于选用颜色鲜艳、胎薄质脆的彩色瓷碗为原料,将其剪、敲、磨成细小瓷片,进而贴雕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工艺兼具绘画的色泽感和雕塑的立体感,耐受日曝雨淋、海碱侵袭而不褪色。相传剪瓷雕技艺始于明万历年间潮汕地区(潮汕地区称之为嵌瓷),后流入与潮汕接壤的闽南地区。清嘉庆后,海运经济迅猛发展,带动闽南一带广建庙宇祠堂、民居官府,为剪瓷雕艺术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广东潮州釉水较薄的笔架山窑源源不绝提供了质地优良的彩瓷原料。时至1980年代,闽南地区剪瓷雕艺术,又以东山为最,诏安次之。往前溯源,剪瓷雕经闽南艺人进一步流转惠及台湾、东南亚文化圈。

剪瓷雕工艺艺术,基本上以家族沿袭心口相传的形式传承。在潮汕,潮州潮安湖美卢氏家族赫赫有名,汕头则为大寮许氏家族。在漳州,诏安乃沈氏家族扛大旗;东山则由康美派林氏家族、钱岗派孙氏家族平分秋色。以钱岗派为例梳理谱系:第一代孙润成,第二代孙齐家、孙溪水,第三代孙丽强、孙周文。就这样,代有传承,生生不息。

历史上,剪瓷雕名匠对场,发生在1906年,广东汕头“存心善堂”重修,由名匠吴丹成和何金龙共同承包完成。吴丹成创作的“双龙戏宝”和何金龙创作的“双凤朝牡丹”同台斗艺,堪称艺术双壁。昔日斗阵,分左右对场或上下对场,即以大殿四根巨柱(四点金)为界分左右两侧;上下对场则以大殿与中殿、山门为界前后对场。东山关帝庙剪瓷雕对场属于后者。

历史的镜头拉近,这一次是1982年,艺匠同台竞技的舞台更高更阔大。东山铜陵关帝庙延请的对场两大班底,一家是康美派林少丹领衔第一把手,负责大殿屋顶剪瓷雕装饰;另一家是钱岗派,负责中殿和太子亭屋顶装饰。林少丹技艺全面精湛,康美林氏家庙“戏曲故事组雕”与林日瑞纪念馆“凤凰牡丹”均出自他的手笔,民国37年,林家承包闽南古刹三平寺重修业务,林少丹担纲第一把手,专事剪瓷雕、壁画、雕塑,传统工艺之全面由此可窥全豹。林少丹幼读私塾,文化水准高,当过中学美术教师,1950年任实验小学校长。在国画、雕塑领域颇多斩获。在闽南文艺历史中,他以钟馗画像“工写合一、虚实相融”的风格造诣成就个人标签。当地人普遍认为,少丹所绘钟馗被赋予了“魔法”,家里挂此图有“辟邪挡煞”的作用,于是他的写意钟馗,一画难求。据孙齐家口述,东山关帝庙对场,孙家军可谓全阵押上。孙齐家领衔大师傅第一把手,孙溪水任二师傅第二把手,孙丽强(现为剪瓷雕省级非遗传人)任炝手,孙周文为小徒弟,各司其职、协同作业。孙齐家是孙氏剪瓷雕的灵魂人物。民国24年,他12岁,向其伯父孙润成学艺,聪慧颖悟,锲而不舍,乃有大成。对场竞技规则很公平,艺术题材与创作思路各自发挥,比现代高考的作文题还要自由。两家团队各自去干,因此,竞技者一般也会对自家的创作进行保密。基于大殿乃主祀神殿的崇高地位和性质考虑,林少丹选择“双龙戏珠”和“丹凤朝阳”作为创作母题。而孙齐家决定以人物、故事场面搭建起一个舞台,戏出都表现“忠、义、信、智、仁、勇”的特点,在他看来这些故事,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理想的追求,恰好吻合了关帝圣君的思想精神。

孙齐家识字不多,他的文化艺术修养更多来自民间耳濡目染和口传心授。孙齐家打小就喜欢潮剧,据说他曾经追剧追星到痴迷程度,曾经紧随戏班上山下乡,三月不知肉味。潮剧非东山本地戏剧,发源于潮汕,然而东山与潮汕相隔不远,同属闽南方言区,东山人既听潮剧也听芗剧,由此看出当地人的包容性。民国时期,东山潮剧最盛时,有30多个剧团和曲馆。“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此类剧目数不胜数。孙齐家对潮戏到了痴迷的程度,虽对唱腔不一定掌握,但对戏文、主题内容和故事情节、性格命运、舞台空间照应的熟稔,对人物形象“举手投足”“揖让顾盼”“一颦一蹙”的敏锐,这从他所勾勒大量的人物造型速写和手稿可以看出,无论是骑马射箭、刀戈相戎的战场厮杀,还是眉亭台楼阁芭蕉树下的眉目传情,他都特别强调人物之间的彼此呼应,可以说依剧情所需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细腻表现,他已大大超越于同时代民间工艺师。

阿缎今天晋头香,因此李主任受董事会委托,邀请阿缎来担任裁决人,评一评太子亭和前殿的剪瓷雕和主殿的剪瓷雕,谁雕得更好?李主任没有告诉阿缎作者分别是谁,何况阿缎对行业对两个团队也一无所知。主殿之上,龙凤呈祥喜庆欢腾。尤其威武双龙,通过戏珠,动态地勾勒龙角龙须的灵动,色彩饱满,生机勃勃。龙凤乃动物界至高至灵之物,而且雕刻得栩栩如生,非常匹配关帝圣君庙的权威和祥瑞之气。阿缎心里想,这应该是完美无瑕了吧。在主任和一干人等的簇拥下,阿缎又移步去太子亭。早晨来晋香,当时只是觉得屋脊上神仙众多,走马灯似的,绚烂非凡。这下感觉摄人心魂,阿缎屏住呼吸,被眼前浩荡的美所劫掠。孙齐家真是大制作大场面的调度高手,他动用了30个历史故事来阐述“忠义可昭日月”的主题。“岳母刺字”“武王伐纣”“李世民登基”“樊梨花征西”。看得阿缎心潮澎湃,眼泪又溢出来。这些内容老百姓喜闻乐见,具有很强的家国情感总动员的能力。仅仅在太子亭的屋脊与“堵”(大脊脊堵、垂脊、戗脊、围脊和水车堵)上,密布着120多个人物,讲述“八仙骑八兽”“狄青平南”“战洪州”“薛仁贵征东”“金山战鼓”等16个戏曲故事。阿缎仿佛听到舞台上竹弦悠扬唢呐洪亮,看到战马嘶、烽烟燃,忠奸不断交锋,正义终于得胜。

孙齐家屋脊上的舞台艺术,以其生动传神的形象塑造,加之与“忠义”母题同理共情的叙事张力,俘获了阿缎的内心。

她裁决孙齐家胜出。以现代人的评判观点,对场的这种裁决方式似乎比较草率,但作为一种传统,能够被坚韧地传承,亦有其神秘感和合理性。至少,愿赌服输是工艺江湖信守的契约精神。据说,林少丹得到他的那份酬劳,而孙齐家得到双倍的酬赏。林少丹无疑是一个多能全才的艺术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的钟馗造像至今堪称经典,但他在剪瓷雕艺术领域金盆洗手,康美林家从此艺绝,终究是闽南工艺文化的憾事。

东山是福建省闽台关系最深厚最聚焦的空间地理。东山关帝庙及台湾不少关帝庙亦成为许多香客信众两岸思念与希望的寄托。铜钵村,像阿缎这样的留守妇女都保持着关帝庙上香许愿祈福的传统。透过民俗事象往往真切地反映在地文化的特征。正如当年参与神像制作的吴九秋老人讲述过一个小故事,在雕神过程,有一天晚上,他右鬓剧痛难忍,又不明就里。而许庆石正在雕凿关帝塑像的头部,刀斧所至,竟发现了一支铁钉。这支铁钉是取用樟木时,为了便于拖动吴九秋钉上去系绳子用的。两人赶快找起钉工具拔出,当晚,吴九秋头痛便不治而愈。或许关帝灵验之说广为流传。晋头香的人必定最虔敬。最虔敬者,与神的心意最相通。因此,在对场中,晋头香之人便成了裁判的当然之选。

晋香许愿当晚,在阿缎的梦境中,她梦见贤仔,他骑着白马衣袂飘飘,离自己越来越近。

 

后记

东山关帝庙是台湾众多关帝庙分灵入台的祖庙,源远流长。明永历18年(1663年)郑成功的儿子郑经撤离铜山归台湾,宁靖王朱术桂特地在王府内建造了从铜陵关帝庙分灵过台湾的关帝庙,庙宇仿效铜陵关帝庙的形式建造,神龛上挂着一幅清乾隆54年府知事杨延理献的仿明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为铜陵关帝庙书写的对联。据澎湖红毛城关帝庙管委会王镜芳先生介绍:红毛城关帝庙早在明朝就从铜陵关帝庙分灵入澎湖,再由澎湖入台,衍播于台湾南部,称“文衡帝君”。清康熙23年,水师提督施琅率师复台后,官兵们把“铜陵关帝庙”香火分布台湾。

林应狮赴铜陵关帝庙分灵,渡海到台湾葛玛兰建庙,名协天庙,成为台湾北部最早关帝庙,并传播各地建关帝庙。民国23年,东山康美村建筑师傅林进金、林进添、林保宗三人应聘到澎湖的马公、赤嵌、小卷及台北,历时3年建了4座和铜陵关帝庙同式样的关帝庙。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