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福州的波澜
汪征鲁
宋代福州历经吴越、宋之间的交替, 两宋之间的交替, 宋、元之间的交替,前者是和平交替;中者几乎一遵如故,即州县行政没有中断;只有后者才是武力的改朝换代。终吴越、两宋时期,福州始终是一个州,即未成王都或诸侯割据地区,故其行政完全表现为知州的州治、知县的县治。这也是当时福州政治的最大体现。在这一期间基本上是政治清明,民生晏然。当然,也有一些短时间的、规模不大的政治、社会事件。条述如下:
(一)吴越纳土、福州归宋
闽国末年,内乱加剧。吴越开运三年(946),吴越军攻克福州,闽国亡,福州归吴越。宋朝建立,吴越率先臣服,一味奉迎。在开宝七年(974)十月至开宝八年(975)十一月宋军并吞南唐的战役中,吴越王钱俶以东南面行营招讨使率军合围南唐,立下战功。 开宝九年(976)春,朝见宋太祖赵匡胤,倍受恩宠。迨至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又于太平兴国三年(978)三月朝见。此时,宇内割据之地只有北方的北汉和南方的吴越与泉、漳。恰逢此年四月,占据泉、漳地区的平清军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陈洪进也朝觐在京。他看到统一大势已不可逆,遂顺应潮流,主动献出二州十四县。这给钱俶极大的压力。“五月乙酉,丞相崔任冀劝王纳王土,不然祸且立至。王遂决策。”其上表乞请献土,其中有云:“今者幸皇帝陛下嗣守丕基,削平诸夏,凡在率滨之内,悉归舆地之图。独臣一邦,僻介江表,职贡虽陈于外府,版籍未归于有司。尚令山越之民,犹隔陶唐之化。”“愿以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户五十五万六百八十 、兵一十一万五千三十六,献于下执事。”[1]宋帝虽多有嘉奖,也照单全收。福州因之归宋。这是一个和平的地域呈献过程。
《闽都记》里的宋外域图
(二)归宋之初的“堕城”事件
北宋建立后,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地方势力坐大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包括扒毁地方城市城墙的举措。福州城作为当时新占领的城市,为了防止旧势力的反侧,自不待言。宋廷对吴越国“堕城”是下了专门诏书的。“皇朝太平兴国三年(978),钱氏入朝,诏堕其城不用。四海混同,人无外虞。断垣荒堑,往往父老徒指故迹以悲。”[2] 直到嘉祐元年(1056)至嘉祐五年(1060),蔡襄第二次知福州时,也就是距“堕城”79年之后,蔡襄在《乞相度开修城池奏议》中还说:“ 以自太平兴国中,归纳疆土,后隳毁城池,至今四围城墙只高三五尺,可经遮蔽牛羊,至于私商小儿皆可窬越。” 当时被毁的有闽越国的冶城、西晋的子城、唐代的罗城、五代闽王的夹城。
(三)北宋末福州小规模的兵变
北宋靖康元年(1126)八月, 福州发生小规模兵变。“是月,福州军乱,杀其知州事柳庭俊。”[3]《宋史》卷377《陈桷传》叙述了事件的本末。陈桷任福建提点刑狱时,福州发生了兵变。当时,福州调发秋季边防兵,但军饷和物资不足,士兵不满,杀死了知州,导致了局势混乱,吏民奔溃。陈桷进入乱兵之中,向他们说明祸福利害,使叛兵的气势受挫。叛兵要求陈桷向朝廷奏明柳庭俊之死是自杀。陈桷假意答应,然后通过小路驰奏朝廷,前面报告的情况不实,请予处分。朝廷认为陈桷能够通权达变,不加计较。叛兵既而调往南剑州。 林遹,宣和间知南剑州事。 “时福州兵叛,害其帅,拥众数千,道出南剑。遹遣司录谢如意谕以祸福,众乃缚渠魁至,斩之。”“谢如意,邵武人。宣和间为南剑州司录参军。尝以太守林遹命,往谕福州叛兵之在南剑者。叛兵听命,缚其渠魁二十余人,至斩之,一郡帖然。”[4]
(四)南宋初建州叶浓兵乱与福州地区的交集
南宋建炎二年(1128)六月,建州发生以张员等为首的兵乱。“丙辰,先是张员等既诛,余党忽怀反侧。会朝廷调威果卒三千人入卫,未行。军士叶浓等相与谋,互杀妻子以为变。是夜纵火焚掠,盗本州观察使印,突城而出,进犯福州。”[5] 叶浓部至福州子城外,攻丰乐门,为李芘智退。李芘“建炎初,提点福建刑狱。值叶浓入寇,攻子城丰乐门,芘冒矢石登陴喻之,贼亟去”[6]。建炎二年七月“叶浓自福州引兵破宁德县,复还建州”,“既而浓又破政和、松溪二县”[7] 。建炎二年十一月,“赵哲大破叶浓于建州城下,叶浓遁而降,复谋为变,张俊禽斩之”[8]。可见叶浓兵乱波及福州境内,然未攻入福州城,仅攻入宁德等县。且为时甚短,整个叛乱仅半年左右。
(五)南宋最后的抗元行都
南宋末年,福州的地位再次凸显。随着南宋政权的风雨飘摇,福州成为了抗元的行都。据《宋史·瀛国公纪》,德祐二年(1276),元军攻破临安,垂帘听政的谢太后挟宋幼帝赵㬎降元,南宋朝岌岌可危。于是,在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陈文龙等官员的拥戴下,益王赵昰在福州登基,改元景炎,福州成为南宋朝廷的临时都城。福州凭借其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承担起了延续南宋政权的重任。在这一时期,福州汇聚了众多抗元力量,如文天祥、张世杰、姜才、陈瓒等爱国将领纷纷前来,组织军民抵抗元军。福州百姓也积极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保卫南宋的最后尊严做出了巨大努力。然而,由于南宋政权大势已去,抗元斗争最终失败,但福州军民的顽强抵抗精神,成为了福州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回顾有宋一代福州的主要政治事件,可以看出在宋朝的319年中,福州地区仅出现两次规模不大的社会动乱,且很快就平息了。在宋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福州是以和平的方式由吴越转归北宋;在北宋与南宋金戈铁马的转换过程中,福州没有中断和平的生活与宋代的政治和传统。究其原因,一是其偏安于南方海山之间的地理环境所致,二则与其长期清明的吏治与社会和谐也不无关系。福州沦陷于元朝那是历史大势的必然结果。
(原载于《炎黄纵横》杂志2025年第3期;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
[1]《二国春秋》卷83“吴越世家”,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76页。
[2](宋)蔡襄《端明集》卷21“奏议·乞相度开修城池”。
[3]《宋史》卷23“钦宗纪”。
[4]《八闽通志》卷38“名宦·延平府·宋”。
[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建炎二年六月”。
[6]《八闽通志》卷61“人物·良吏·宋”。
[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建炎二年七月”。
[8]《宋史》卷25“高宗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