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1 15:5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齐上志

围棋高手吴清源


吴清源(右一)在香港与金庸


围棋,古称弈,别名烂柯。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竞技艺术,它以双方各执黑白子,在纵横19道线交叉成361个点的棋枰上角逐。既有极高的逻辑思维、哲理智慧和心理素质,又体现人的品格境界风范。它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流行于中原,至唐代臻于完善,盛极一时,与“琴、书、画”并称中国“四大国粹”。自古以来,名家辈出,高手如林,著作棋谱丰富。自唐开元年间,传入日本后一直得到重视和发展,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态势。特别是清乾隆以后,我国围棋由盛转衰,清中晚期至近代数百年成了日本独霸天下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围棋列国家体育竞赛项目,在陈毅元帅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正如他的名言“国运兴棋运盛”所说的那样,中国围棋开始复兴了,并以棋会友开展中日友好往来。陈毅元帅还说过一句话:“中国围棋不赶超日本,我死不瞑目!”经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围棋选手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登上世界冠军宝座,形成世界围棋中日韩三国鼎立的格局。福州围棋高手辈出,除近代吴清源外,当代还有罗建文、赵之云和女子世界冠军张璇等。本文着重介绍一下围棋高手吴清源,以飨读者。

吴清源(右一)接受香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榕城名门 围棋“神童”

吴清源,原名泉,清源为其字。1914年6月12日(农历五月十九日)出生在福州市城内北大路半野轩。清源的曾祖父于清道光初年从浙江石门迁居到福州,是道光年间举人,历任松溪、漳浦教谕,漳州府学教授。祖父吴维贞,字叔章,清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1866年在马尾福建船政局任支应处委员,后任仙游、凤山教谕,福宁府学教授,著有《韵学备参》一书。晚年负责办理闽北五县的盐务,政绩卓著。父吴毅继承父亲掌管盐业,这在旧社会是名利双收的肥缺。可是到了北洋政府时期社会动荡,世风日下,海盗猖獗,运盐船常被抢,吴毅便辞去盐务一职,于1914年举家迁居北京,在北洋政府谋得一职位,吴清源这一年出生,他从4岁起便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其父督课甚严,从三字经、千字文到唐诗、古文都要背诵。

到了吴清源7岁半时,其父忽然信起道教来,热衷于盘腿打坐练功,有时也搬出字帖来练书法,对小孩的旧式教育方式也有所改变。吴清源和两个兄长开始学数学、英语。同时其父还将在日本留学时的围棋书刊翻出来和儿子们玩起来。吴清源一下子被这黑白棋子方格棋盘吸引住了,他对棋谱记性特别好,再复杂的棋局定式,只要一次就能记住,兄弟三人中吴清源的棋艺便脱颖而出。后来其父为他订购了日本出版的《围棋新报》合订本,吴清源捧着厚重的合订本不放,日夜学习。一年多后,其父已不是他的对手了。不久,连当时在北京福州同乡的一位福建围棋高手林贻堂也败下阵来。吴清源围棋名声从此在福州同乡中传扬开了。

吴清源父亲认为应该让儿子去见见世面了,便带他们三人到当时北京唯一的围棋俱乐部“海丰轩”去下棋,这原是一家茶馆,却有棋盘、棋子供爱好者使用,出入其间的高手如云,如顾水如、汪云锋、刘棣怀等,吴清源的棋艺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久便与他们互有胜负棋逢对手,于是这位“天才少年”便在北京围棋界崭露头角。

1925年,其父不幸因肺结核病发作,吐血不止而身亡,临终前,将碑帖善本给长子吴浣,书籍小说给次子吴炎,围棋书刊则给吴清源。

走出国门 东瀛称雄

当时段祺瑞主政的北洋政府,提倡围棋,因为段祺瑞对围棋非常喜好,常让北京的围棋高手作为门客出入他的公馆,还给他们一份不菲的薪水,其中就有当时人称第一棋士的顾水如,他将年幼棋高的吴清源介绍给段祺瑞,段对这位“神童”已有所闻,便爽快地答应,每月付给他100元大洋。段祺瑞的棋风如其人,一向骄蛮,只能胜不能输,因此门士们都让他赢。有一次,不谙世事的吴清源赢了,段不高兴拂袖而去,以致例行的早餐都取消了,不过每月的100元还是照付给吴清源。但好景不长,不久段祺瑞下台。这时吴清源在北京棋界获得优胜的奖金、奖品的照片常在报纸刊出,台湾的林熊祥就将吴清源介绍与日本棋手对弈。日本的古董商山崎有民,将北京的这位围棋“神童”告诉日本棋院理事长濑越宪作,濑惜才如命,随即派人来北京考察这位“神童”的棋力如何,吴清源与这两位日本四段职业棋手比赛获得三胜一小输的成绩,证明了他的实力,濑便决定引进吴清源去日本,这时吴清源才12岁。1927年吴清源胜北京围棋高手刘棣怀,登上了北京棋士第一把交椅,时年13岁。日本方面经多方磋商接洽,14岁的吴清源于1928年10月在母亲和大哥的陪同下东渡日本。

吴清源作为濑越的正式弟子加入棋院,首先,要定段位,棋院中多数人认为只能定初段,濑越主张三段,最后决定以实践对局来考核,首局吴清源胜本季度第一名的四段,次局胜日本最强的秀哉名人九段,三局又胜四段棋手。因此顺利定为三段。1930年他在春季的七胜一负和秋季的八全胜后升为四段,1932年又势不可挡地晋升为五段,便以优异成绩跻身日本棋界“最强者”行列。这一年他才18岁。从1928年到1933年是吴清源最春风得意的时期,是他棋士生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其取胜率在九成以上,这在围棋史上是罕见的。1932年的擂台赛中,他如入无人之境,一人连胜18员大将,令日本棋界一片惊呼。

创新布局 饮誉棋坛

1932年,吴清源在春季大平台比赛中获全胜,在与最强棋手木谷实对决中就一反常例以别开生面的新布局手法,使木谷实惊慌失措。吴清源认为棋艺应不断革新,不能墨守成规,便同木谷实一起研究新布局法,使传统的“金角银边草肚皮”的布局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在赛场上是劲敌,平时又是推心置腹切蹉棋艺的伙伴。《时事新报》社举办吴清源与木谷实的“擂争十番棋”赛,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尝试新布局的好机会,于是便置胜负于度外,放开心态展示新法,一方是“一手占据角地,尽快向边展开”;一方是“比角地更重视中央势力”,棋下得酣畅淋漓。日本棋界上上下下都被这破天荒的崭新走法惊呆了。他俩在日本棋院“专业段位赛”中应用新布局,屡建战功连续取得最优与全胜,震惊了日本棋坛。在专业棋手和业余爱好者中引起极大重视和影响,新布局法随之迅速传播开来。1933年,吴清源在《读卖新闻》社主办的围棋选手16强争夺战中获冠军,取得了与本因坊秀哉名人决战的资格。当时,这一具有国际棋赛意义的“世纪性决战”,引起全日本棋界的注目。此次比赛吴清源有意谦让,顾全秀哉数十年盛名,以输一子结局。翌年冬季,吴清源21岁时晋升六段。21岁至25岁四年时间他因病休养,未能参加比赛。从26岁恢复健康,当年秋季晋升七段。当时《读卖新闻》主办吴清源与木谷实七段十局赛。当时两人称雄日本棋坛,十局赛成为日本棋界关注焦点的特大新闻。比赛规定一个月对垒一局,全赛程10个月,前6局吴清源取得5比1压倒优势,最后以6比4取胜。

吴清源战胜木谷实后,在日本年轻棋手中已独占鳌头。《读卖新闻》又邀请当时老一辈棋手中最负盛名的雁金准八段同吴清源对阵。议定连赛10局,吴清源在前5局中连胜4局,雁金准即认输停止比赛。1942年28岁的吴清源与日本最强手决战中名列第一,晋升为八段。1936年《读卖新闻》社连续主办了吴清源与日本第一流棋手的十局赛,除对木谷实和雁金准外,1946年升九段后,又对桥本宇太郎九段,1948年对岩本薰九段,1952年对藤泽朋斋九段,1954年对坂田荣男八段,1956年对高川秀格九段等,每战皆胜,击败了日本最高段中所有强手。吴清源一度被誉为日本“实际上的围棋泰斗”,“昭和棋圣”称号绝非偶然。在日本棋院创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吴清源由于对围棋艺术的重大贡献,受棋院的嘉奖。1952年应邀访问台湾会见应昌期先生共同研究围棋规则,同时收10岁的“神童”林海峰为弟子。

吴清源由于天资聪明而又勤奋好学,竭力进取、创新,故其棋艺脱去窠臼独辟蹊径。他集中国古棋风和日本传统棋风于一身,并加以革新创造自成一家。对局中,短兵相接,棋艺高超,争先转换,灵活机动,布局构思,深远奥妙。

不幸的是,1961年8月的一天,吴清源正步出家门,一辆飞驰而来的摩托车,把他撞飞摔倒,失去知觉后送医院医治,但还是造成严重的脑伤后遗症。从此连连输棋。他以顽强的毅力,静心疗养,逐渐恢复。但体力、精力毕竟大不如前。

1985年5月吴清源应国家体委的邀请到北京,出席中国围棋馆开幕式,并与年轻棋手下指导棋,切磋棋艺。1986年到香港接受香港大学授予的荣誉中文博士学位。1988年率日本围棋代表团回福州省亲、扫墓,并与福州棋手下指导棋。此后他常回国。如今吴清源已到了95岁的耄耋之年,但他表示有生之年要继续为中国围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