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1 09:4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肖忠生

近代闽籍造船专家郑清濂


郑清濂


郑清濂(1852-1927年),字景溪,福建闽县(福州市)人,是由福建船政局培养出来的中国近代著名的造船专家之一。少时聪明好学。清同治五年(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与沈葆桢在马尾创办福建船政局,同年年底,沈葆桢为了培养船政各类人才和海军人才,又开始筹办船政学堂(初名“求是堂艺局”),在马尾校舍尚未竣工之时,学生暂在福州于山白塔寺上课,同治六年(1867年),马尾校舍落成,学堂就从福州迁入,这时才分前学堂和后学堂。郑清濂14岁时,考入福建船政求是堂艺局,后入前学堂制作班学习造船。该专业要求学生能够计算蒸汽机功能、尺寸、设计、制造零件及船体,能够放样;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实习课摆到十分重要地位。头两年,实习课每天都要进行数小时的体力劳动,以熟悉车间的工作,并逐渐培养指挥工人的能力。郑清濂等学生曾到装配车间实习如何操作各种技术的实际锻炼。学习中,郑清濂很重视理论课与实践相结合。因此,考核成绩出色,学会掌握设计蒸汽机的实际知识和管理车间的能力,学会设计木壳船、计算船体面积、掌握航海性能、绘制船壳和帆具图纸,能放样以及指挥施工等,正如《洋务运动》一书中所讲:“明于制造理法者,则以李寿田、游学诗、罗臻禄、吴德章、郑清濂、汪乔年为最”。同治十三年(1874年)春,郑清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福建船政前学堂第一届制造班,派充船政船厂任监工。

清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十七日,郑清濂等28人被福建船政局第一批选派到欧洲留学,郑清濂等先入法国瑟堡造船工程学校(削浦官学),学习轮机制造兼造枪炮。光绪五年(1879年),郑清濂等转入瑟堡造船厂和土伦造船厂见习。后奉命赴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参观考察造船厂、轮机厂、钢铁厂等。光绪六年(1880年)三月,郑清濂学习期满毕业。监督李凤苞认为枪炮为防海要务,郑清濂等继续留法加学制造枪炮技术4个月,郑清濂、林怡游等就到汕答佃洋枪官厂专习验料炼造诸法。由于郑清濂等刻苦学习,学业进步很快,经考试获“监工官文凭”。

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郑清濂回国,先担任马尾造船前学堂教习,后在船政工程处任制船总司(相当工程师),官为都司,赏戴花翎。同年,由北洋大臣李鸿章致函驻德公使李凤苞向德国士旦丁伯雷度之伏尔铿(即瓦罗堪)厂订立合同承造“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郑清濂与刘步蟾、魏瀚、陈兆翱被派往德国监制,并由该厂代购康帮铁甲及一切配备。回国后,郑清濂被授为参将衔,是福建船政局技术骨干之一。郑清濂爱国热情很高,他和魏瀚等人积极向福建船政局报告,要求制造新型双机钢甲舰。上疏中谈到,根据留洋回国学生魏瀚、郑清濂、陈兆翱等人的报告,法国新创制的双机钢甲舰,马力1700匹,驾驶容易,费用较省,每艘工料银价约46万两,可以仿造。“闽省如有此等钢甲兵船三数号,炮船、快船得所卫护,胆壮则气扬,法船断不敢轻率启衅。”上疏中还谈到郑清濂等工程技术人员“均无希图名利之心,只以马江死事诸人,非其亲故,即属乡邻,以报仇雪愤之心,寄于监作考工之事,成效必可观。”并向朝廷表示:“如果虚糜工费,甘与该学生等一同科罪”等语。

清廷批准建造钢甲舰后,船政技术人员做了分工,郑清濂、魏瀚、吴德章监造船身,陈兆翱、李寿田、杨廉臣监造船机,船图仿自法国(1885年)创造的双机钢甲兵船“柯袭德士迪克”、“士飞礼”、“则唐”三船。光绪十二年(1886年)冬,郑清濂与魏瀚等设计的中国第一艘双机钢甲舰“龙威”号开工,郑清濂等人“索隐钩深,困心衡虑,或一图而屡见,或一器而屡改其模。”技术上精益求精,以期“创中华未有之奇”。郑清濂等人,经过14个月的艰苦奋斗,于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1888年1月29日),“龙威”钢甲舰终于下水。随后归入北洋水师。该舰首尾装有鱼雷炮,利于攻击,首炮、边炮、后炮装备完整,且“均以一人司机,三面施放,无不如意”,为船政局所有船舶中大炮装备最精良者。“船之精良,轮机之灵巧,钢甲之坚密,炮位之整严”均超过以前。丁汝昌接受该舰时也称:

“ 舵位工程布置妥帖,大机器两副亦复坚固灵通”。该舰的制造成功,“不用一洋员洋匠,脱手自造”,标志我国科技人员造船技术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船政大臣裴荫森奏称“该监造等绝无师援,竟能独运精思汇集新法,绘算图式,累黍无差,其苦心孤诣,直凑奥微,即外师匠入厂游观,莫不诧为奇能,动色相告”,“该船工坚料实,万一海疆有事,不特在深水洋面纵横荡决可壮声威,即使港汊浅峡,进退艰难,斯船吃水不深,其攻守尤资得力”。郑清濂等人的造船实践,证明了光绪十二年(1886年)洋监督斯恭塞格向曾纪泽报告中所指出:“郑清濂……堪胜船厂总监工之任,亦可派制造军器”等语。

郑清濂还积极参与设计和监造穹甲快船“开济”、“镜清”、“寰泰”,这三艘快船制成后,随后郑清濂又参与监造“广甲”、“广庚”兵船,“广乙”、“广丙”、“福靖”猎舰和“通济”练船等。对此,郑清濂等人也都殊费苦心,成绩显著。

光绪十三年(1887年),郑清濂、吴德章还被奉命负责勘察、设计、监建马尾罗星塔青州船坞,使当时中国大船均可入坞维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郑清濂以船政局首届出洋留学生,擢用福建船政会办,升副将,加总兵衔,管理船政工作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秋,郑清濂免去会办职务,奉调入京。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郑清濂调任汴(开封)洛(阳)铁路总办。次年,又调任京汉铁路总办,还任邮传部参议,他在收回京汉路权的交涉中起了重要作用,邮传部曾评价郑清濂“品端守洁,不染习气,熟谙路政,兼精工程艺学”。

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郑清濂任筹办海军事务处顾问官,同年秋,他以顾问官兼译员身份随筹办海军大臣载洵、萨镇冰等赴欧洲各国考察海军,年底回国。次年,清廷海军部正式成立,郑清濂授海军参将,出任海军军政司司长,并充留学生廷试总考官等。

1913年10月,海军总长刘冠雄入闽,收福建船政局归海军部,郑清濂被任命为船政局长,主持船政局务整顿,他将船政前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以陈林璋为校长;把船政后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学校,以王桐为校长;改船政艺圃为海军艺术学校,以黄聚华为校长。1913年,他添购马限山洋船坞一所,并向北洋政府提出改革船政的一套计划等,当时在郑清濂的整顿下,福建船政局“规模乃振”。

1914年6月28日,海军部授郑清濂造船舰主监衔。1916年9月25日,郑清濂因当时袁世凯不重视兴办实业,船政局经费不能落实,振兴船政局的抱负难以实现而辞职还乡。

郑清濂不愧为中国近代著名的造船专家,他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艰苦创业,一心为中国的海军、造船、铁路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其功绩显著。他逝世时,家无长物,无力治丧,由其女婿驻比利时国全权大使王景岐及门生等办理后事,郑清濂的爱国思想,创业精神,清白作风,深受后人钦佩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