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7 11:0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王玉琴

 

开国大典,他设计的旗杆高扬五星红旗

——记“旗杆设计师”林治远

王玉琴

按照要求,国旗旗杆必须处在天安门城楼和正阳门之间的中轴线上..jpg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

林治远.jpeg

晚年的林治远

 

翻遍北京城,只找到4根合适的无缝钢管

2019年的国庆档电影,热闹非凡。《我和我的祖国》上映3天,票房就突破8亿元。影片中,黄渤饰演保障第一面国旗升起的“旗杆设计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旗杆设计师”有原型人物,就是林治远。开国大典时,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他就站在伟大领袖身旁保驾护航。这根旗杆使用了42年,直到1991年4月才更换下来,珍藏在博物馆中。

林治远,1913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祖籍广东潮阳。因为父亲是铁路工程师,他一直跟着施工队到处跑,后来定居天津,22岁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此后,林治远一直做交通工程设计工作。1949年7月初,开国大典筹备组将整修天安门广场的任务下达给北平建设局,那时,林治远是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负责人。整修任务之一,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与正阳门之间的中轴线上修建国旗杆。开国大典时,毛主席将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林治远接到任务,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按照要求,旗杆的高度与天安门城楼应该等同。经实地测量,得出的数据为35米。35米虽不是很高,但在刚刚解放、一切百废待兴的北京,要找到适合的材料绝非易事。

林治远几乎跑遍北京城,都没有找到一根满足要求的钢管,这可把他愁坏了。后来得知,市自来水公司有一些水管可以代用,立即前往,找到了4根直径不同、长短不一的无缝钢管。他将这些钢管一节一节地套接起来,长度也只有22.5米,达不到要求,只好向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汇报。指挥部当即研究,并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确定国旗旗杆的高度为22.5米。

至于后来的焊接,就像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描述的一样,林治远身边没有一个懂得焊接技术的人员,于是他亲自上阵,把四根钢管焊接在一起。

为设计国旗自动升降装置煞费苦心

当时,国庆筹备小组领导同志到现场检查工作,提出升旗要自动。

自动升旗方案由林治远具体落实。任务艰巨,他立即与有关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自动升降的开关设施。首先设计出的方案是:国旗自动升降,速度与国歌演奏时间一致,国歌奏毕,国旗升到顶端并自动停止。

电动升旗的技术很难,当时中国没几个人懂。林治远找来建设局梁昌寿协助设计。技术人员设计出一个简单的机械设施控制升降速度,并在升降旗用的钢丝绳两端各焊一个钢球来控制升降开关,只要控制升降速度物件碰到两端的钢球,便会自动停止升降并自动断电。 

一个月后,旗杆底座、汉白玉栏杆制作完毕,国旗杆树了起来。为了让毛主席能在天安门城楼上操纵升旗开关,林治远从旗杆下引出一条导线,将导线通过修东西长安街道路工程埋设的钢管横穿过街,跨越金水河,然后顺着天安门城楼东南角,上升至城楼,与天安门城楼上安装的开关连接。

在开国大典上.jpeg

在开国大典上

在毛主席身边戴眼镜为林治远.jpg

毛主席身边戴眼镜者为林治远

 

为了控制升旗的时间和速度,保证国歌奏毕,国旗正好升顶并自动停止,还土造了计时器。

9 月30日晚,林治远和梁昌寿做最后一次实验。升降开关意外出错,旗子升顶,马达不停,旗子被卷到杆顶的滑轮里,退不下来。

此时,脚手架已经拆除,相关负责人闻讯赶到现场,弄清故障原因,即与消防队取得联系,请求帮助。消防队的云梯升起后仍差几米,够不到旗杆顶。见此情景,在场的建设局副局长赵鹏飞找来搭棚彩的兄弟二人。他们穿上铁鞋,从云梯顶爬到旗杆顶,把那块大红布取了下来。此时,总指挥聂荣臻和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也来到现场,对故障进行了分析,责成有关人员再作细致检查,每个环节都不能疏漏。

经过多次试验,直到10月1日凌晨,终于确认国旗升降设施没有任何问题。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升起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许,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陆续登上天安门城楼。3时,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国大典典礼开始。伴随扩音器传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广场上万众齐唱,歌声如狂涛巨澜,震撼着北京城。

接着,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毛主席大步走到升旗按钮前。这时,林治远就站在主席身旁。升旗电钮安在三脚架上,升旗时林治远悄声告诉主席:“把电钮向右转动一下就可以了。”

毛主席当即按动电钮。此时,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华民族开启了新的纪元。30万人肃立,抬头仰望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上迎风飘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升得好!”毛主席的话音刚落,礼炮齐响,全场沸腾。

除了参加1949年开国大典天安门工程设计外,林治远还参加了1950年、1951年和1959年国庆的天安门工程设计和建设。人们赞誉他是“工程设计大师”,他却说自己只是一名“道路交通工程师”。他说的也对,每一项道路交通工程,他都要亲自到一线考察,越是危险路段,越能见到他的身影。1964年,在北京怀柔山区勘探隧道时,他从20多米高的陡峭山壁上摔了下来,因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命。在家休养不到半年,他不顾劝阻又走上工作岗位。那些年,北京周围山区的公路,几乎都有他留下的脚印。

2002年3月31日,林治远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林治远的故事,过去鲜为人知。直至2019年国庆到来,随着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上映,人们才了解这“旗杆背后的故事”,才了解林治远。不过,剧本中故事和历史真实有少许出入。首先是人物,真实的林治远是典型的文人科学家,从不讲方言,且都保持面容干净、衣着整洁。其次,电影里只说他设计了自动升降装置,其实,整个旗杆都是他设计、制作的。

黄渤饰演的保障第一面国旗升起的“旗杆设计师”.jpg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林治远(左)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林治远(左).jpg

黄渤饰演保障第一面国旗升起的“旗杆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