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说两岸·
《连声》:两岸连城同乡声息相应
汪毅夫
《连声》是台北福建连城同乡会创办的刊物。据《连声》所载吴振彬《台北连城同乡会梗概》,台北福建连城同乡会于1973年2月18日“假台北市议会召开成立大会”,“出席乡亲,非常踊跃,大家见面,欢谈喜笑,倍感亲切。大会开始后,照规定程序进行,公推张福滨乡长担任主席,通过同乡会章程及经费预算,同时选举理监事”,并推张福滨为台北福建连城同乡会首任理事长。
(作者供图)
台北福建连城同乡会成立后,印刷“《连城县志》八大册”,并创办刊物《连声》。张福滨是连城新泉人,书法名家,“对甲骨文、盘铭文和篆书尤有研究”。他用小篆体题写的刊名“连声”,果然是名家手笔。
《连声》是两岸连城人声息相应的管道之一。《连声》刊载的童晓蕙《连城,我们见面了——陪侍父母探亲记实》生动地印证了两岸连城人的声息相应。该文写道:“逢年节,家人团聚,一边品尝母亲准备的丰盛晚餐,一边一定温习着父亲那一千零一次的家乡轶闻、儿时回忆……,这些老掉牙的情节,家中兄弟姐妹都可以倒背如流,常常父亲刚起个头,我们就赶快接下去,以便迅速结束这个无聊的话题。不过,从去年底,我陪双亲一同到大陆观光探亲后,情势逆转,当父亲再提起‘连城’二字时,我和母亲就附和联想出一堆回乡的趣事,‘连城’不再是睽隔数十年的名词,它是我们可以随时探访的家乡,住着许多憨厚可爱的亲人”,“母亲一向爽朗健谈,不过这次返乡,竟发现她也有脸红腼腆的时刻,她嫁给父亲已二十余年,这是头一遭进童家家门。当我们一走进童家大门时,原先预备好的鞭炮便声响震天,六婶扯开喉门喊道:‘新媳妇回家啰’。左邻右舍都围拢来,母亲很讶异也很不好意思地从挂着红布条的大门下走入,进入大厅拈香祭拜祖先”,“我最喜欢喝水酒,甜甜的不像酒,但后劲极强,连好酒量的母亲都有过不支醉倒的记录”,“大桥上的馄饨也令我记忆犹新,十分好吃,汤汁鲜美,馄饨皮薄馅多,佐料的搭配也很特别,不过最值得一提的是一大碗才人民币6毛(合新台币3元)”,“我非常希望能邀他们来台一游,如果没有那么多法令限制,相信人民的了解会更深,而只要六叔六婶他们来台湾玩,我一定也会请假,陪他们走遍台湾各个角落,将这个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宝岛介绍给他们,让他们觉得在台湾长大的连城子弟,全是热诚而有教养的好青年”。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