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9 10:2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翁得禄

 

圭屿城兴衰记

翁得禄

圭屿高塔.jpg

圭屿高塔

 

圭屿,位于九龙江入海口,礁石林立,陡崖峭壁,形如一块古玉圭,故而得名。它北临厦门海沧区,南接漳州龙海市,是古月港海上丝绸之路通往东西洋航线的门户。圭屿岛的东南有一海蚀柱,形肖引颈长鸣的雄鸡,名“鸡屿”。

海澄县,明隆庆元年建置。因常受倭寇与海盗袭扰,城防事务成为重中之重。为了确保居民安全,置县开始,漳州知府、海澄县令都很重视海防堡垒建设,尤其是扼九龙江之咽喉、进入内陆门户圭屿的设施。

鸡屿.jpg

鸡屿

明隆庆二年(1568年),浙江省海防同知罗拱宸因筑城门敌楼箭台环濠,率领兵民积极抵抗倭寇有功,调漳州府任同知,负责漳州地方捕盗、江防、海疆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隆庆四年(1570年),他多次出航巡视漳州沿海,见圭屿岛战略地位重要,与漳州知府罗青霄商议,决定在圭屿建筑城堡,抵御海寇、倭贼,盘验督查商舶巨贾。罗青霄将此决定向朝廷上奏,但没有被批准。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闰四月,福建矿税监高寀选择在澳头及圭屿分建两馆,作为别署办公地,耗费白银高达三千多两。万历四十年(1612年),湖广道监察御史周起元奉敕巡察湖广漕运时,得知高寀所作所为,向朝廷参了一本,导致高寀被裁撤。

海澄县民众并没有因上述事件放弃圭屿这块战略要地,他们向县令陶镕建议,在岛上兴建高塔。一则可作为瞭望高台,监视海盗倭贼来袭,提前示警;二则可驻兵于岛上,盘查过往船只,抵御贼艇偷袭,弥补漳之门户空虚。陶镕向漳州知府袁业泗反映民众请求。袁业泗同意。此时,恰逢乡贤、侍郎周起元返乡,陶镕便前往海沧请他主持圭屿塔构建之事。周起元觉得此事攸关乡绅商贾利益,便答应下来,还亲自撰写出近千字募捐倡议书《圭屿建塔募缘疏》。同时,还带头捐献俸禄,募捐举事。郡县官吏在他的带领下也纷纷捐俸,其中漳州府司理萧基和新任海澄县知县傅櫆捐俸最多。那些当地商贾船主,氏族大姓,以及沿海百姓亦不落人后,也纷纷捐资出力。

圭屿古庙.jpg

圭屿古庙

一座青石垒砌成、高逾百尺九层高塔终于耸立在圭屿之上。它既是军事瞭望台,也是过往商船的海上坐标。“圭塔凌霄”从此成了古月港八大景观之一。

 经过数年时间,圭屿塔周边又建起了天妃宫、文昌祠和大士阁。为了抵抗海上贼舶的侵扰和偷袭。福建参政、分守漳南道的洪世俊向南吏部侍郎蒋孟育、萧基、傅櫆等人提议,修筑圭屿城。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四月,圭屿城开始修筑,并于次年(1618年)二月竣工。整座城广二百余丈,高一丈五尺,内设兵营,驻兵230名,由当时把总林兆旂统辖。

天启二年(1622年),盘据澎湖的荷兰侵略者逼攻圭屿城。圭屿塔上哨兵及时发觉,迅速点燃烽火示警,圭屿城内兵民经过一番狙击,打退了荷兰侵略者的舰队,赢得海澄县民众一片欢呼。

由于国家积贫积弱,加上圭屿守军月粮日少,军心涣散,导致有一天外舰偷袭圭屿得逞,放火焚烧了城内与塔边建筑。燹火过后,天妃宫、文昌祠、大士阁等成了废墟,唯独圭屿塔没有损坏。

经过此次血与火教训,时任海澄知县的刘斯徕,令把总张问行兼管圭屿城,又在圭屿左右两翼的钱屿和木屿上建筑铳城,与圭屿铳城组成内外防线,确保海澄县平安无事。清道光年间,由于城池年久失修,逐渐荒芜而废弃。如今,岛上唯有圭屿塔沐浴着海风,倾听海涛,默默地阅读着历史风烟。

月港旧地.jpg

月港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