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8 10:4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马照南


·“重温党史 不忘初心”专题·

再读重阳

 

马照南

 

 

历史上许多历史文化名楼,皆因诗文名篇扬名,如南昌滕王阁与王勃的《滕王阁序》,武汉黄鹤楼与崔颢的《黄鹤楼》,洞庭湖岳阳楼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些名楼大都沿江湖而建,因景观秀丽,引发历代文人墨客吟诵诗词歌赋,获得普遍赞誉,流传千古,成为人们仰慕的文化旅游圣地。地处闽西上杭的临江楼,则因毛泽东1929年在这里写过一首《采桑子·重阳》,脍炙人口,闻名天下。像一颗耀眼明珠,临江楼为中国革命圣地、共和国摇篮闽西红土地,平添一份神圣的光彩。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c4a855f398841d187ce3f7c7f823fb1_th.jpg

上杭临江楼

90年后,同样是“秋风劲”时节,我登临临江楼。深秋的汀江,依旧空阔旷远,浩渺秋水,流向天际。江之两岸,绿树成荫,街道整洁,新楼林立,鳞次栉比。远山郁郁葱葱,生意盎然。

上杭自古繁华。山城扼汀江中游,江面宽阔,航道通达,舟楫云集。宋代以来,北达赣湖,南通潮汕,及于南洋。各类货物,集散于此。又筑有坚固城墙,素有“铁上杭”之称。紧邻汀江水码头的临江楼,始建于清代。原来是一座平房,1927年改建为中西合璧的3层小洋楼,作为货栈,名“广福隆”。后改为酒楼,因名临江楼。临江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骑楼式建筑风格,占地面积293平方米,分为上下厅和一天井。楼的底层和2层走廊前,上下各有石砌藻饰的3个拱形廊檐,显得精致典雅。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自1929年初入闽,建立了红彤彤的中央苏区。随着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队伍的扩大,许多新问题产生,特别是旧军队中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未能克服。1929年6月,红四军在龙岩召开第七次党代会,会上由于领导者的意见不一致。毛泽东未能继续当选前敌委员会书记一职,和贺子珍离开部队,到闽西各地指导地方工作和调研土地革命运动。因长期工作繁忙,积劳成疾,不幸染严重疟疾,身体虚弱。9月,毛泽东的战友朱德指挥红四军4个纵队和地方赤卫队,以万人兵力,一举攻下久战不决的“铁上杭”。很快成立了上杭县苏维埃政府。至此,上杭成为中央苏区重要的核心县域。

10月上旬,重阳节前夕,病中的毛泽东由当地赤卫队员抬着担架,从永定县合溪来到上杭临江楼。到达临江楼,毛泽东热情挽留赤卫队员们留一宿。他们却因为要赶回过重阳节,决意要连夜走山路回去。毛泽东与赤卫队员们一个个握手,表示感谢。

毛泽东住在临江楼2楼东厢一房。这是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木板屋,一张床,一张桌,桌上一盏油灯和一只碗。床上铺着毛泽东喜爱的白床单,给人一种悠长和静远的历史观。据介绍,毛泽东刚在临江楼住下,就在2楼前厅接见了红四军第4纵队司令员胡少海、政治部主任谭震林和上杭县肃反委员会负责人傅柏翠等,并指示他们做好地方政权建设工作,恢复各地群众组织,筹备成立闽西苏维埃政府。

上杭的重阳节特别隆重热闹。客家人称重阳节为“兜尾节”,意为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带着小孩一起爬山,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饮菊花酒等。客家人还把重阳节俗称为“芋卵节”,或叫“肉丸子节”。“芋卵丸”,香软顺滑,鲜美可口。当地老乡以此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品尝后连声称赞。

临江楼是一栋白墙平顶,拱形廊檐的3层小楼。虽不似滕王阁豪华壮观,但也称得上清奇雅致。

第2天清晨,毛泽东伫立在上楼屋最高层正厅平台上。深秋的汀江,秋风猎猎,寒霜万里。四顾江天,寥廓悠远。古朴山城,屋瓦接堞,尽收眼底。毛泽东触景生情,挥毫写下《采桑子·重阳》上阕:“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正是上杭菊花盛开的时候。毛泽东凝望烟波荡漾的汀江两岸,战地的黄花,丛丛簇簇,如同播撒满地的碎金。回顾红四军入闽半年多来的战斗历程,战场上硝烟未尽。此情此景,毛泽东心潮澎湃,高声吟诵,一气呵成下阕:“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但见黄花不用伤。”

“但见黄花不用伤”,是毛泽东原稿。当时,他身处逆境,又患重疾,但是没有一点消沉。“不用伤”,勉励自己不必伤心,革命意志依旧坚定。菊花和悲秋,古人总是托物咏怀,借景生情。把人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面对四季轮回,花开花谢,都会引发对人生的感叹。萧瑟深秋,或叙写羁旅的清冷孤寂,或寄寓伤时忧国的痛楚苦闷,或描述仕途失意的抑郁衰颓。屈原《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陶渊明吟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样透着秋节的苍凉之情。毛泽东的这首词,充满壮志豪情,一扫凄凉萧瑟之气,抒发出登高远眺,恢宏空阔的深远意境。

下阕起笔化用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生易老”是自然之理,时光流逝,难以逆转;“天难老”同样体现自然规律。以“易老”对“难老”,看似矛盾,实则表现作者“只争朝夕”,解黎元于苦难的急迫心情,展现了“慨当以慷”的胆气与豪情。

有意思的是,《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发表毛泽东的《词六首》。《采桑子·重阳》这首词的上下阕原先是相反的,刊发时毛泽东把它调整为现在的顺序。同时,诗人将原句“但见黄花不用伤”改为“战地黄花分外香”。这一改动,更凸显了毛泽东对人民革命事业自信和乐观的情怀,给人以刚毅的鼓舞,从豪迈的诗意中体验到哲理的光辉。

临江楼下,有朱毛“临江谈心”旧址。出楼,下穿拱形城墙,便是著名的汀江水码头。一坎坎大型石条铺设的阶梯直插江边。码头旁边,一棵粗壮榕树昂然挺立。榕树下摆着石桌棋盘,石桌边有两张石椅。当年毛泽东与朱德在此一边下棋一边谈心。这两位一同走上井冈山,进军赣南闽西,经过激烈战火的洗礼生死相依的战友,在此推心置腹,深入谈心,相互交换建军治军的看法和建议。毛泽东深刻分析当前军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不解决,红四军便难以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朱德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种种原因,诚恳地谈到这些问题与纠正不力有关,请求毛泽东病愈及早归队领导。“临江谈心”,两位红四军最高领导在新的思想基础上肝胆相照、达成高度共识和默契,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两位战友的手更紧地握在一起。“临江谈心”,两位伟人在这里吹响前进的号角,拉开革命胜利的帷幕。

 

在临江楼居住十几天之后,10月21日,毛泽东离开上杭临江楼,前往古田苏家坡指导闽西特委工作。

两个月后,在古田廖家祠堂,红四军召开第九次党代会。朱德、陈毅坚决贯彻中央“九月来信”,毛泽东重新恢复前敌委员会书记职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古田会议”。

85年后,重阳时节“战地黄花”再度盛开。2014年10月31日,“新古田会议”成为人民军队在强国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新的里程碑。以“古田会议”为标志的党和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深深融入党和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血脉,延绵持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临江楼前,汀水长流。我沿着汀江岸边漫步,回望秋阳中的临江楼,更加壮丽、更加伟岸。和着滔滔汀水,再次吟诵《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宇宙无穷,初心永恒。这首词的历史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意境,我似乎理解得更深了一些。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上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