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1 13:5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景 艳



 

   

 

 

孟夏是竹子拔节的季节。从政和城中高处向四周望去,可见山岭上郁茂绵延的竹林,团团浅翠起起伏伏,叠镶于深色的林海。步入其中,宛若进入青影世界,笔直高挺的线条和纤纤狭披针叶构成疏密有致的水墨丹青。望不到边际的婆娑,交织着灵动雀跃和宁静沉稳。正午的阳光从天空直射而下,仿佛被绢纱滤过,散落成温和的光点,是慈母凝望的目光。未蜕的笋箨是初出茅庐的保护伞,未褪的白霜是新硎初试的通行证。它们,和脚下的这块土地一样,郁郁苍苍、生机勃发。

 

 

在石先生没有给我讲述他到大陆寻找孟宗竹的故事之前,我并不知道大陆的毛竹在台湾被唤作孟宗竹,这出自《二十四孝》三国孟宗哭竹的典故。在那样一个曾经充满离愁别绪的小岛上,这样一个名字意蕴深沉。

美籍华人产品设计师石大宇祖籍重庆,留学毕业后在美国海瑞温斯顿珠宝公司从事珠宝设计,曾荣获戴比尔斯国际钻石设计大奖等诸多国际大奖。从炫目时尚的珠宝设计转而取道国韵古风的竹产品设计,可以理解为他在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内心不愿妥协、不愿弃守的文化坚持,也可以理解为他有意以最具中国意象表达能力的竹材作为联通东西的桥梁。从美国回台湾,从台湾回大陆,石大宇的设计之风一直追随着孟宗竹的脚步。他相信,挺楷秀柔韧的孟宗竹加上原乡广阔的舞台,定能让他的设计灵感激荡出更加绚丽的光芒。怀揣着自认材质最好的台湾孟宗竹的标尺,石先生来到了大陆。

拿着孟宗竹的名片去寻找耳熟能详的毛竹,哪怕是俯拾即是,也少不了一番周折。石先生去过很多地方:浙江安吉、安徽木坑、四川蜀南、重庆永川山……那风摇千顷、浪涌万山的竹海,是孟宗竹,却又不似孟宗竹。冬天下雪,竹子中空,含水量高;缺风少水,竹子韧性不足,容易开裂……闽北山区与台湾有着相似的竹生长环境,有山有台风,有水不积水,特性匹配。兜兜转转,石大宇先生选择了政和,他说,他在这里找到了心目中的孟宗竹。

更重要的是,他在政和找到了志趣相投的合作者。石先生的很多设计需要把竹的韧性和弹性用到极致,工序复杂精密度高,单单备材就很讲究,时间沉淀与打磨的成本,并不是每一个厂家都愿意支付。而他的“铁粉”合作者杨忠说:“他想要的我恰恰都有。” 共同的文化基因、审美取向和目标追求,仿若心意相通的眼神,轻轻碰撞就可默契相扣、解码心灵。如果石先生对孟宗竹的选择是一种必然,那么,他对政和的选择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竹屏风、竹地板、竹桌椅……走进这个完全由竹打造的空间,一时难免恍惚,不知是穿越到了唐朝,还是东渡去了瀛洲。但见清案素几,疏朗简括,笔墨席榻,清新宁静。此时,只宜香茗对饮、丝竹轻拂。不言不语,自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的雅韵禅意。一把“椅君子”,近90度的反弓异形,疏密有致的套圈组合,不仅有光滑细腻的质感、竹弦弹颤的透气感,还有根据人体结构科学配置的舒适感,那是传统意境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

小小的政和有二百多家竹企业呢。在这个有时代楷模引领, “先贤过化”文化的依托,有氤氲茶香浸润滋养的城市,竹企业的发展已成规模,越来越多环保、优质、价廉的竹工艺制品正在进入家庭和酒店、商场、学校、办公区等公共服务空间。

石先生是位设计师,但他认为汉语中“开物”语词的表达比“设计”更精准,就是通晓、顺应天然材料的属性规律,用科学的工艺技能挖掘开发创造它真正的价值,并为人所用。他说:艺术是一种表达,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需要提供答案。

如果说“开物”是在自然的理中寻求出一条人为的道来,那么,中国竹在“开物”的道路上已经行走了很长时间。从以竹为偏旁的汉字生成、竹简、毛笔等文化载体的发明到以竹为原料的生活器具的使用,竹子不仅成为人们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精神生活和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乃至于文明的映射。然而,随着万物互联、高速运转时代的到来,小小的竹子也迎来了挑战与机遇并举的时代。中国人对竹的理解、解析与诠释需要增加新的内容,否则就会像虚拟世界中被留在时光隧道里的白衣剑客,衣袂飘飘甚是好看,但没了剑气也没了神韵。

图片.png13.png

竹空间(余明传  摄,下同)

杨进财先生做竹灯饰十多年了,从小作坊经营成长到有一定规模的宝菱公司,靠的是手艺,赚的是人工。这些天,恰逢茶叶采摘期,厂里没有多少工人,“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让管理结构相对松散自由。他说,政和的竹产业已经形成了上下游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分工明确,不用像过去那样什么都亲历亲为了, 自己研发机器设备,成本自然会降下来些。除了灯饰之外,老杨也承担些半成品的加工。他苦恼的是,质量好的竹制品常常因为价格被投机取巧的低端产品打败,智能化的设备还是太少,“很多东西是因为想不出来才做不出来,而不是想出来做不出来。”格物才能致知,知至才能开物,而另一条逻辑是“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来自《大学》的启迪。从产业链顶端向下俯探便知资金投入重点在研发设计,不在底层的循环往复、复制粘贴。“百姓日用即道”,当一种贵材要取代另一种作为日需,要么科学降低成本,要么普遍提升购买力。这个世界, 有阳春白雪的闲庭信步,也有下里巴人的生存奔波。

 

 

“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开物终究是为了成务。

在政和县高速连接线旁,矗立着一座闳敞轩昂的建筑,上面红色的“中国竹具工艺城”字样格外醒目。那是已经建成完工, 计划在2024年启动的竹产品博览集散中心,即将交付商户装修入驻。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富强说,“中国竹具工艺城是2010年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授予政和的牌子,我们就想把这个工艺城打造成中国乃至全世界所有想要买到竹产品的人的首选之地,让他们在这里能找到所有想要的竹产品!”

这里预留了竹空间设计研发数字中心、竹行业工艺设计标准实验室和国际竹产品设计打样中心的打造空间。这不仅仅是场地资源的预分配,更是着眼当下和未来观念上的提升。福建省竹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把秘书处设在政和,更为规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提供了保障。有了通行的标准,有了科技的赋能,中国竹产业才能在国际场域掷地有声。

不知为什么,忽然想起我其实是见过台湾孟宗竹的,就在南投日月潭边。时下,那片竹林笼罩于一片朦胧的雾气之中,像光影之下的结界,将世界一隔两边,半凉半温,半静半喧。然后, 人进人出,结界被打破,边界不再。其实,不管是孟宗竹、毛竹,还是西藏箭竹、牡竹、准噶尔石竹……都是中国的青士、明玕、此君、郁离……不影响它们为spacer.gif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就像其他天然环保材质一样。

此时的我在想,有空到政和这座魅力独具的小城来走走,访竹林,品白茶,谈朱子,听廖俊波的故事,一定会有一番别样的感受。面向未来的竹,不会在笋萚上遗梦、不会在竹梢上空想, 只会迎着阳光,一寸一寸,倾听拔节生长的声音。

        竹

图片.png14.png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