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天下人快乐
马星辉
一
福州台江,依江望海。两水吐纳,九流交汇。为江而生,因海而出。水陆两盛,独一无二。
九月的夏末仍暑,省采风团的作家们走进台江,在探访历史文明遗存、追寻上下杭古街商市、品读台江万千风韵的同时,看到了18平方公里内“中心突破,两翼齐飞”发展战略的辉煌成果,心生许多惊喜与由衷的敬佩。历史悠久的古老台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现代创业激情,向人们充分展示这块土地特有的商贸气质与文化魅力。而我,同时还被台江另一种传统的、美好的温情互动所感染。
此次,我的采写任务是社区志愿者组织。
现代城市的高楼社区,住宅宽敞明亮,舒适安逸。但钢筋水泥亦封闭了邻里之间的往来,常常同住一个楼道,甚至对门对户,老死不相往来。很多时候,人们都在试图寻找可以倾诉的人,让孤寂的心情有所舒缓。因为风雨坎坷,日月麻缠,生活中有很多无奈,无论是谁,都有个如意或不如意的时候。很多事扛在肩上有些压力,需要有人分担解压;生活中有许多喜悦,需要有人分享。谁都喜欢热心肠的人,一杯热茶,暖的是身,一句懂得,暖的是心。这是心灵的慰藉,相通的懂得。亲人之间是如此,邻里之间亦是如此。现在的人大都不缺物质享受,缺少的是快乐,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位学者曾感慨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而人与狗的关系更加亲近。”这话虽然有点过分,但也说明因为人与人之间友情淡漠,有些人这才把感情转移到宠物身上吧。
台江因其临江近海,历史上“华夷杂处,商贾云集”,受码头帮派影响,有民风强悍,争勇好胜一说。故而我心存疑虑,志愿者们要处理好社区邻里之间的人际关系,或许是个不小的难题。
陪同我一起采访的台江区社科联吴永飞副主席说:“台江民风强悍,虽有此一说,但正因为如此,台江人性格亦显得敢为人先,爽直豪放,讲朋友义气,善助人为乐,而且此风由来已久。”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确为台江传统古风。茶亭街是台江的一条商贾名街,《闽都记》记载:“茶亭在南门外,昔有僧以暑月醵金煮茗饮行者,因名。”传说原先茶亭街市未成之时,四处田野水浦,杂草丛生,荒凉芜秽。鼓山有一个和尚下山化缘,深体早出晚归、晴雨酷热之艰辛,为方便过往行人,将化缘所得,在途中筑亭,夏时免费施舍茶水,以供路人解渴。其后,茶肆林立,逐渐形成街市。清时,里人何长浩立有“乐善好施”坊。咸丰年间,里人集资建一座茶亭庵,内有戏台。诗人杨雪沧撰写两副楹联:
南北两途往来此解渴,古今一样善恶看收场;
甲歌丁舞且下十石酒,南来北往亭中一杯茶。
时至今日,茶亭老街逐渐消失在台江人的生活中,成了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但老街的传统文化、老街的情怀、老街的传说、老街的精神不会被台江人遗忘,包括像煮茶送水,方便过往行人这样的好习惯亦不会断档忘却。
在上海新苑小区10号楼门口,就有一个不起眼的七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面,这里不卖货物,不做生意,而是专门提供环卫工人和过往行人歇歇脚、饮杯茶的温馨之地。社区主任黄华灵告诉我说:“这个爱心茶是上海新苑社区‘夕阳红’平安敬老志愿服务队自发筹建的。之前这个地方是个垃圾堆,老鼠横行,臭味熏天。‘夕阳红’志愿者们就想着把它利用起来,做一点好事。说实话当时设立茶摊并非易事,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小区居民闻之,纷纷主动捐款,加上社会爱心人士资助,筹集了约6万元。2015年7月19日,茶摊开门迎客,每天平均有几百人喝上了这爱心茶。”建茶摊的领头人是74岁的潘志明,他自豪地告诉我说:“免费茶摊开张一年多了,志愿服务队成员每天轮流早起,从来没有人缺席过,爱心的接力棒传递得满顺畅。”
前不久记者专门报道了此事,2016年8月21日的《福州日报》以醒目的大标题写道:“齐心协力建起爱心茶摊,这支夕阳红志愿队不简单。”
二
修桥铺路,方便他人,是台江人传统美德的一个体现。早在明代初期,这里是全国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有几十个木材商号聚集在台江,并在这里组成了“木帮商会”。他们将“杉”字和“木”字合在一起,组成“彬”字,以“彬社”的名义救火、治水、义葬,行善事,做公益。始建于明代的“彬德桥”便是“彬社”从事公益活动留下的历史见证。“彬德”二字正是人们对“彬社”最好的褒扬。继往开来,古今相承,洋头口社区志愿服务站,正是在继承传统文明的基础上开展社区服务创新工作。
台江茶亭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友民介绍说:“现今高楼大厦取代了昔日的低矮房屋,随之而来的社区管理问题亦摆在了街道工作的重要地位。洋头口社区志愿服务站正式成立于2012年6月,登记在册志愿者150名。志愿服务站下设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巾帼关爱他人志愿服务队、便民利民志愿队、文化教育志愿服务队、科普志愿服务队、市容环保志愿队、平安建设志愿队、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网络文明传播志愿队、物业学雷锋互助志愿队、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志愿服务队11支队伍。”从林友民的介绍中了解到,这11支队伍经常开展扶贫助残、帮困助学、敬老爱幼、法律援助、美化环境、文明倡导、平安建设、社区文化、便民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关爱自然”活动通过开展植绿护绿、宣传节能环保、倡导低碳生活、关爱茶亭河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志愿行动倡导健康生活、建设美好家园,取得很大的实效。
台江区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社区志愿服务站还定期设台问需,收集需求信息,提供咨询服务,每年约为社区居民提供1000多人次的服务。让人欣慰的是,通过设台问需这个平台,社区居民时时刻刻感到温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入佳境。林友民深有感触地说:“说实在的,现代人的心态与过去相比大不一样,现代人想法多,戒心也多,不像过去的人那么单纯、淳朴。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都不大愿意交往,多数是擦肩而过,如同陌生人。现在,通过社区志愿者服务这个组织的润滑剂作用,邻里之间加深了理解和沟通。谁有个气不顺、心烦闷的事儿,说出来大伙儿开导开导就没事了。还有谁家少个钉儿、铆儿或缺少个头疼脑热的药片儿,只要吭一声就有了。更别说谁家老人、孩子遇上个急症或碰上个什么急难的事儿,只要左邻右舍知道了,哪怕是刚才还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你赌气红脸的,定然都会争先恐后来帮忙。”
确实如此,“依和成里,与德为邻”这个传统美德在洋头口社区逐渐形成风气。关键时那真诚的、热心的、烫人的、暖人心窝的好言好语,让你感动不已。邻里之间经常走动,互相了解,互相关心。你帮我,我帮你,少一些淡薄,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疏远,多一份交流;少一些高傲,多一点邻里情。
我问林友民书记:“能做到如此不容易,你认为关键是什么?”
林书记回答道:“人!人的因素是关键。社区在招募志愿者时,特别注重吸收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服务意愿的人。”
三
近傍晚时分,来到洋头口社区。正值人们放学、下班高峰期,社区内外立马显得拥挤起来。我看见一个精神饱满的老人,佩戴红袖章,手提高音广播器在小区四处巡回,并提醒道:“居民同志请注意,防火、防盗、防诈骗,注意交通安全,共创平安社区……”
这是社区每天必须进行的一项群防工作。住在这里的业主们深有感触。自从小区群防群治实施以来,小区内盗窃、诈骗案件直线下降。全仗力于这些群防群治的志愿者。这个队伍的成员有的是共产党员,有的是退休干部,有的是退休工人,他们任劳任怨,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烈日炎炎,都坚持巡逻,为小区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邵敏是这个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虽然年逾花甲,但只要社区有什么重大活动,他都热心积极参与;谁家有了困难,他都主动帮助。河口新村5-403住着一位空巢老人林荣山,行动不便,邵敏隔三差五地到老人家里嘘寒问暖,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长了,老人有什么事情也愿意找他,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
邵敏什么事都管。一旦他发现小区某一个角落卫生有问题,发现有人在小区张贴小广告,就及时向社区反映情况,使社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他经常带领志愿者进行社区的环境卫生清理,虽然上了年纪,但总是第一个到达,干起活来从不示弱。他的行动感染和影响了广大的小区居民。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充实扩大,志愿者的素质也不断提高。邵敏真心实意地说:“我愿意做一辈子的志愿者,在有生之年为他人多做点好事。”
郑光波,洋头口社区另一位乐于助人、奉献爱心的志愿者,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公益活动。社区内卫生死角、道路破损、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一旦被他发现,他就会出面干涉,有时还急得面红耳赤,甚至生气发火。有人对他说:“你没有必要太较真,到了这把年纪也该享福才是。”他回答说:“心里快乐才是享福,为别人做好事时心里会快乐,这就是享福。”
洋头口社区像邵敏、郑光波这样热心肠的志愿者还有很多。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劳付出,才换来了社区“世上闲愁千万斛,不教一点上眉端”的和谐与快乐。住在这里的人们心情舒畅,心境平和,脸上带着笑容,心里带着祝愿。左邻右舍谦恭揖礼,见面互相问个好,是那么美好温馨,一身轻松,一身愉悦,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红火和多彩。这一切要归功于这些社区热心人——志愿者。他们的言行就如同冬日的暖阳、夏日的凉风,让社区生活变得更有人情味,为社区增添了许多快乐和幸福。
四
另一个采访点——上海新苑。社区主任黄华灵应我的要求,请来了“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的依伯依姆们。一条大长桌,大家排排坐,喝着大碗茶,品着绿豆汤,一块拉家常,讲故事。
上海新苑小区的情况比较特殊,绝大多数是回迁户,地盘小,人口密度大。其市、区“示范小区”工程项目,动工于2010年4月,2013年5月竣工并正式交付使用。小区共有3389户,人口将近15000人。初期,由潘志明、何荔珠等10位热心人自发组织起志愿者队伍,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治安巡逻等力所能及、简单易行的义务服务,主动为10号楼周边进行绿化地改善,创建道路栏杆、路灯、铁门、围墙,以及安装健身器材等。2014年初,上海新苑社区借用物业公司一间面积约40平方米的房屋作为活动中心用房,由上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拨出专款,装修添置一些必要设备,这支志愿者队伍从此有了栖身之地。目前,志愿者人员有近百人,成员大多数是社区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他们退而不休,满腔热情,成立了上海新苑唱歌队、舞蹈队、自行车队、太极拳队等,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节假日则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得社区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为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治安和防火一度是上海新苑社区的一大难题,曾出现盗窃案件、治安案件高发的现象。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进行调查,掌握本辖区各类人口的基本情况,并做好统计,然后将情况汇报到派出所,克服了社区警力不足、流动人口管理的难点问题。
全国青运会在福州举行期间,这支志愿者队伍身穿红马甲,佩戴红袖章,手举红旗,在小区不间断地日夜巡查,为确保社会安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特意到上海新苑活动现场,亲切看望了志愿者服务队,赞扬他们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
2015年,上海新苑社区“夕阳红”平安志愿者队伍荣获福州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特别要点赞的是担任“夕阳红”队长的潘志明老人。他是福州开发区利达电力公司退休老干部。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人们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有时替邻居锁上没锁好的门,有时领着志愿者队伍清洁大环境卫生,有时带领子女不在身边的生病老人到医院排队挂号。甚至发现谁家的摩托车忘了上锁,他也会扯开大嗓门念着车牌号码,提醒车主人下来加锁。
住在10座409室的婆媳俩,因为住房问题闹了近20年的矛盾,关系十分紧张。潘志明老人知道情况后,多次联系物业,帮助安排暂时住所,还帮助无业的儿子和媳妇当小区保安和卫生保洁员,家庭关系得到很好的和解。
2016年高考期间,潘志明得知10号楼有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为了让他有个安静的复习环境,他提前两个月,早早地把志愿队的合唱团转移到偏远处练唱,一直到高考结束才搬回。这让考生与家长感动不已。这位考生接到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第一时间就来向潘志明老人报喜,表达衷心的感激之情。
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潘志明老人热心社会治安公益事业,投身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业绩突出,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尊敬。2015年,他被评为福州市“十佳平安志愿者”。
五
在采访中我欣喜地看到,洋头口社区与上海新苑社区在服务教育中摒弃了过去那种赤裸裸的说教和假大空的方式,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讲伦理、塑审美、育习惯,重公德培养,亦注重私德教育。在小区的一处宣传栏上写着:
生来同是共乡邻,不是交淡要交亲。
礼尚往来互关照,休戚相关是一家。
这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词语,春雨润无声,通俗又易懂,亲切入耳、入脑、入心,比任何慷慨激昂的现代口号来得更加实在。社区的宣传需要这种溯源报本、文脉传承、贯古以通今的方式方法。
不论是洋头口社区,还是上海新苑社区,志愿者绝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这些老人们让人心生敬意,在他们身上流淌着一种快乐之源。说来,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坎坷了一生,临到老年该是享清福的时候。但是他们并没有停下忙碌的步伐,而是在有生之年尽力发挥夕阳之光。
这些老人们豁达、快乐,在他们的眼中,以往的一切都成了过去,无论是成败得失、荣辱贵贱、是是非非、对对错错,现在都不那么重要了。他们年逾花甲、古稀之年,鬓虽衰,志犹壮,白发未除豪气在,叶黄犹有傲霜枝,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继续为社会的进步、周围群众的利益操心竭虑。他们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润滑剂,是使人快乐的正能量。
潘志明老人发自肺腑地说:“在志愿者工作中,我享受了人生‘三乐’,一是助人为乐,二是奉献为乐,三是平安为乐。我真心愿意成为志愿者队伍中的一粒铺路石,尽己所能,把快乐传递给大家。”
潘志明老人的话代表了“夕阳红”志愿队所有人的心声:快乐不必中秋月也明,快乐不必清明花也好。助人为乐,奉献为乐,自己亦快乐,众人皆快乐。这就是人生一种快乐的天机,快乐的秘诀。凡是有了助人为乐的好心境,便拥有了快乐的源泉。
但愿天下众生皆快乐!
(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台江》;图片来源于《福州晚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