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2 10:5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 芩



民生为本 山水为邻

 

陈  芩

 


建阳,钟灵毓秀,人文渊薮。她位于武夷山南麓,因闽越王余善在此建大潭城,也称“大潭”“潭阳”。有全国首批、福建省首家“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生态城市”和“十大醉美县城”等美誉。2007年至今,五次被评为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麻阳溪、崇阳溪穿过城区,潭山小巧地卧在城中,江水为经,路桥为纬,交织成了一幅欣欣向荣的动人卷轴。今日的建阳,沿着两条溪水布局,既生机勃勃,又平和安详。山岳之灵,人文之秀,现代气息与古典文明交相辉映,给小城增添了美的韵致。初到建阳的人,一踏上这一块土地,就被美丽的山水园林气息所感染。

 

 

风好正是扬帆时,建阳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谋篇布局,城市规划建设重在为民生,坚持高标准,抓好抓实,大手笔不断。近几年来,提出了“北接西拓”的发展战略和“人文古邑,生态建阳”的口号,把握良机,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大力调整城市布局,致力于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城乡绿地不断扩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闽北改革开放中最具活力的县级城市之一。

2013年城市建设重点项目62个,完成投资69.8亿元。人民西路、宋慈路“白改黑”顺利完成,潭山公园广场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2014年,66项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投资35.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3%,投入两千多万元完成童游宋慈路“白改黑”,打通交通瓶颈。黄花山路、朱熹大道、东入城口等道路改造顺利完成,考亭大桥、七贤桥投入使用,五福桥建设加快推进。以水为轴,建阳构筑起“两溪四岸”景观带,西区生态城、卧龙湾旅游度假区、潭山公园、七贤公园、塔山公园、沿河亲水平台、休闲步道等,一大批项目实施。建盏一条街、林产品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等相继建成。

2015年3月18日,建阳区正式挂牌,标志着建阳翻开了一个新篇章。在建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阳区规划建设和旅游局科学规划,制定建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项目。这些项目,因地制宜,具有前瞻性。2015年计划投资35.7亿元,完成人民公园、潭山大道、景龙路、四联大厦、麻阳溪绿水景观步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螃蜞路至西区生态城涵洞及道路拓宽、水西桥改造、城区公交始末站等项目开工建设。建阳建发城市综合体全面进入装修阶段,乡镇污水处理工程有的已投入试运营,麻阳溪两岸绿道加紧建设,水西大桥拓宽改造,市区道路景观提升,以道路为依托,黄花山、上水南等处的电缆全下地正在有序推进。同时,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潭山公园绿道进一步完善,市区供水管网建设即将完成,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加紧建设。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将焕发出无限的魅力。

从北高速路口下,一路新的景象扑入视野。朱熹大道宽阔而平坦,沿着崇阳溪蜿蜒入城。沿河两岸建筑错落有致。春天,站在朱熹广场仰头望潭山,一树一树的桐花开满枝头,淋漓酣畅,绚烂至极。登上潭山公园朱子阁,下瞰城郭,亲水平台在水之湄,崇阳溪水欢快流淌,水东桥、五福桥飞架于上,江滨大道、朱熹大道横穿眼前。

晨光照耀的时候,小城在朦胧中醒来,不久,就披上一层金灿灿的彩衣,如屏的远山是小城的背影。夜晚,潭山公园光影变幻宛如仙境,崇阳溪两岸的灯光如珠链般向北延伸。步行街里,店铺比肩,黄发垂髫,熙来攘往,一派怡然。

 

 

“村中流水潺潺,锦鳞游泳;屋后松涛阵阵,步道逶迤”,这是潭城街道溪源村的景致。“这里离城区不远,环境建设得越来越好,农民的收入现在也高了。”村民小吕说。溪源村,以“农家记忆”和以松树林休闲为主题,吸引许多游人。太阳、炊烟、房屋、村民……熟悉而亲切的场景,牵引出人们许多乡愁。农家记忆园里,有蓑衣,有山锄,有簸箕……它们,承载和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史。看到它们,农事记忆就会像金豆子似的排列在你的面前。

建阳区委、区政府在重视城市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生态美、百姓富”目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尤其在试点村的建设上成绩斐然,农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村容村貌逐步改善。全区11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162个行政村被评为南平市级以上生态村。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合力,考亭、溪源、芹口、九峰等首批试点村在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一幅奇妙的乡村风情画。

建阳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凸显个性设计,在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的同时,努力打造建阳“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探寻乡村发展的文脉、民俗风情的沿革、自然风光的内涵等,使乡村文化更具魅力。着重打响考亭、溪源、小源等一批有特色的乡村品牌,走出了一条“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美丽乡村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让乡村“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把乡村建成魅力能凸显、民生有保障的新型农村。一个个美丽村落如散落在潭阳大地上的珍珠,掩映在青山之间,和其他小村庄相互聚集、参差错落,在这一块土地上描绘了一幅幅生息繁衍的动人画面。

如今,考亭村绿水环绕、山水相融,重点打造以葡萄产业为主,建成集吃、住、游、购为一体的新型“农家乐”,葡萄成熟的季节,游人如织,来到这,家家户户满是葡萄香。小源村,重点对朱熹老师刘子翚后裔所建的屏山书院进行保护性修复。村前大树绿荫盖地,古民居幽雅别致。一条青石路,弯曲幽深地直通民家。穿过一条小巷,赫然看见屏山书院,这是小源文化精华所在。长坪村,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变,令人惊奇,伫立在入村口高大的石牌坊下,一排排徽派民居村落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马坑村,在蓝天的衬托下,几十座白墙黛瓦的三层小楼沿着大路而建,气势赫然。水南村,麻阳溪水长流,一座拱桥飞架。村旁,一片楠木林,一片葡萄园,一片桃树一片梨……一个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相继建成,昔日许多的穷山村如今已成为市民周末休闲游乐的世外桃源。

建阳城市和乡村变美了,现在,每逢周末,自驾的、骑行的、步行的,一群群、一伙伙的人忙着往乡村跑,这样的变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冬日,天气清朗,阳光高照。走进兴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内,传来阵阵歌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老太太们在阳光下唱着歌。还有的老人或在下棋打牌,或在服务站楼前的草坪上跳扇子舞、打柔力球,玩得不亦乐乎。一位大妈笑着告诉我,她把养老服务站当成乐园,她已经78岁了,可算是真正享福了。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牢记“民”字当头,将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作为第一要务,围绕民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认真做好服务文章,多措并举,为民谋福祉。因此,社会救助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治理规范,优抚安置、双拥共建保障得力,社会专项事务工作积极创新,福利慈善事业稳步提升。

2014年,2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一体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从每年240元提高到每年28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提高到每年1900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提高到每月350元。新建三所敬老院,23个社区完成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主体工程完工。2015年,农村居民低保标准每年2300元,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月420元。完成2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镇职工人均退休养老金每月提高200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月70元,扶贫开发扎实推进,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610户。

位于童游街道水尾村赤泥埠自然村的社会福利中心于2013年开始投入建设,项目总投资9100万元,资金由上级部门补助、地方政府配套和民政局自筹组成。全区194个行政村、23个社区。各社区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已建成六个省级社区综合服务站。2015年,区民政局建立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并于9月成立了建阳市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全面开展“阳光低保”行动。全区23个城乡社区全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站以为老年人服务为宗旨,以诚信服务为标准,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无偿、低偿、有偿居家养老服务。

重视老年工作,改善老年人活动场所。区民政局投入12万元对老年人活动中心进行修缮改造,并增加了三百多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增设了乒乓球室、棋牌室、电视厅、阅览室等,改善了老年人休闲娱乐环境,有效缓解了多年来老年人活动用房紧张的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12所农村幸福院有九所已投入使用,其余三所主体完工。农村幸福院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的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建阳大地上,留下了一串串为民惠民的扎实足迹。在建阳,民生工程被老百姓称为“民心工程”,老百姓们从这一件件一桩桩中真正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了为民惠民的温暖。

 

 

建阳,是“朱熹宋慈故里,建本建盏之乡”,是古时候的闽越王国、理学之邦,是三大“国家印刷文化保护基地”之一,也是法医学鼻祖宋慈的故乡。有“南闽阙里”“图书之府”“文公故里”“七贤过化”“嘉禾之乡”的美称。201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书院文化、陶瓷文化、医学文化、印刷文化等又给这美丽的山水增添更深层次的韵致。

建阳人重视和珍惜这厚重的文化,有自觉的文化传承和责任担当。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经过认真梳理城市文化脉络,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进行论证,延伸拓展文化内涵,提出重点将朱子文化、宋慈文化、建本文化、建盏文化四大文化瑰宝落地入园,央视《寻宝》走进建阳,司法部宋慈文化专题研讨会在建阳召开,“金油滴”建盏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同时,支持文化创作,不断推出有建阳特色的文化精品。文化部门精心策划各种文化活动,十番锣鼓、采茶舞、花钵舞、牛角巫舞走上文化广场舞台,文化站、博物馆、图书馆等场馆建设,对外开放,使山水与文化相融,让文化得到全面而立体的展示,让文化升温。

“有宋闽峤,万年如封,山川蓄积,乃蕴文公”。考亭朱子文化园的建设,黄坑“朱子林”项目的保护建设,从考亭到黄坑,沿着麻阳溪水,追寻朱子足迹,感受圣贤魅力。建阳文化部门以传承和弘扬朱熹理学文化为己任,精心打造麻阳溪两岸的“朱子之路”,集合学术、文化、教育、旅行为一体,致力将麻阳溪沿岸的“朱子之路”建设成为一条求知之路、体道之路、游学之路和文化之路。他们以歌咏、文化讲坛、专题片纪录片等方式,扩大朱子文化的影响力。将朱子文化结合学校的教育推广,组织力量诠释普及朱子文化,把朱子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把朱熹思想中有益的东西传给人们,成为鼓舞人们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

“社会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建阳的教育事业近几年来持续发展,教育投入的力度持续加大。实施城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扩容,重点抓好西区生态城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推进一批乡镇中小学薄弱校及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建阳区委、区政府把城区学校扩容提升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投入五千多万元的曼山小学、漳墩小学、第一初级中学、水东幼儿园等教育民生项目相继完成。2016年,建阳还将投入两千五百多万元,兴建7030平方米的实验幼儿园新校区和3200平方米的机关幼儿园新校区等。城乡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投入1.43亿元的市立医院病房大楼、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以及卫生监督所建成投入使用,乡镇医疗机构达标建设全面铺开,完成130所村级卫生所改扩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国优水平……

“倾心为民谋福祉,百姓冷暖记心间”,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乡村建设,无论是民政部门还是文化部门,还有教育医疗部门等,“为民谋福祉”总是牢记于心。一件件、一桩桩,民生工程之花开遍了潭山建水,芬芳了潭阳大地。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是朱熹的《春日》。站在七贤公园的“潭阳七贤”群雕像前,回眸朱熹的足迹,高山仰止。当年,在考亭,得英才而教之的朱熹,有大批优秀弟子围绕在他的周围。他们“为往圣继绝学”,在杏坛之上,弦歌鼓琴;在晨光之中,书声琅琅。朱熹的光辉沐浴着弟子,而弟子的风采也衬托着朱熹,他们是那一个时代的一片璀璨星空。建阳的这一片青山绿水,在璀璨的星空下,一同生辉。

现代的建阳,继承了古贤之风,乘势适时,加快发展,用“团结和谐,拼搏跃升”的建阳精神凝聚着建阳人的激情和梦想。

(本文原载于《走进建阳》;图片来源于“建阳论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