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9 00:2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黎星


·闽人要籍百部评鉴·


  47.陈第与《一斋集

 


陈第是明代著名学者,音韵学家、藏书家、旅行家。其一生的三个阶段,有三个各具特色的标签:将军、学者、旅行家。金云铭教授赞曰:“夫以一斋先生之鸿猷硕学,卓卓可传。观其御寇守边,在十年,调和文武,敦睦兵民,筑城创桥,兴学讲武,使边民乐业,行旅不惊,是名将而兼循吏,使上有明臣,假之便宜,则先生勋业,岂止于一游击将军哉!及其拂衣归里,杜门著书,晚年从事游历,四山五岳足迹殆遍,其行程所经,明代除后先生数十年之徐霞客外,实不多见。”陈第的主要著作汇刻为《一斋集》,从中颇以领略这位“三异”之奇人的独特风采。

 

《一斋集》三十五卷,(明)陈第著。

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晚年自号温麻山农、子野子等,别署五岳游人。福建连江人。明代学者,音韵学家、藏书家、旅行家。

陈第幼承庭训,十九岁“补弟子员,试辄冠军”,暇时尝学剑,倜傥喜谈兵,留意国事。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率兵剿倭至连江,陈第上平倭策,仗剑从游。万历元年(1573),陈第往晋江从俞大猷学兵法,尽得韬钤方略。次年,陈第随俞大猷至京师。经俞大猷、戚继光荐举,补授为教车官。后,又补为五军四营中军、潮河川提调。八年(1580),陈第为蓟镇三屯车前营游击军,以署参将驻汉儿庄,用副总兵体统行事。十年(1582),陈第遭徇私舞弊之上司嫉恨,情知事不可为遂辞官南归。

归连江故里,陈第筑“倦游庐”于西郊,博览经史子集各类著作,又时以吟咏自乐。万历二十五年(1597)后,陈第开始其频繁的游历山川、访友论道的活动。曾于万历三十年(1602)冬随沈有容将军之船队往东番(即台湾)剿倭。曾多次往游金陵,闻焦竑先生博学名,造访之,谈论竟日夜,引为至交。万历三十七年(1609),陈第年近七旬,欲出游五岳,乃作《豫戎诗》寄儿祖念并诸亲友,以示其志。在此后的六年多时间里,陈第以古稀之年,壮行万里,实现了遍游五岳的宿愿。四十三年(1615)秋,陈第游南岳衡山后归家,旋卧病经年,虽在病中仍不废读书。四十四年(1616)秋,复治装出游,拟入蜀游峨眉山,以病不果,返回连江家中,遂病革,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三月殁。

后世以音韵学家赞誉陈第,乃因其《毛诗古音考》倡明古音之学。《诗经》三百零五篇,据考,仅《周颂》《商颂》中七篇无韵,其它无一非韵。然而,先秦时代押韵者,以明代语音读之则未必押韵。陈第释曰:“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此诚真知灼识、切中肯綮之论。焦竑《毛诗古音考序》云:“诗必有韵,夫人而知之,至以今韵读古诗,有不合辄归之于叶,习而不察,所从来久矣。”“及观《古音考》一书,取诗之同类者而胪列之为本证,已取老、易、太玄、骚赋、参同、急就、古诗谣之类胪列之为旁证……而古音可明也。”陈第倡明古音之学,不仅明确地提出先进的观点,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开启之功。万历四十一年(1613)冬,陈第又著《屈宋古音义》,乃以《屈宋古音义》与《毛诗古音考》互为印证,故《四库全书》将《屈宋古音义》与《毛诗古音考》一同列入经部小学类。陈第研究《诗经》的古音问题,又有《读诗拙言》一卷。

陈第深喜《易经》而精研之。《伏羲图赞》是陈第的《易》学著作。焦竑《伏羲图赞序》云:“季立特起数千载之后,不繇见闻,独契羲易,然天启其衷,以明圣人之绝学,与周子(周敦颐)之图,未知孰为先后。”对《伏羲图赞》一书给予极高的评价。今观《伏羲图赞》一书,分上下二卷,上卷有图十三幅,前六幅是陈第根据朱熹《周易本义》卷首所载之图绘制,“以朱笔(刻板白代朱)为阳,黑笔为阴,两画即成两仪,四画即成四象,八画即成八卦,十六画即成十六卦,三十二画即成三十二卦,六十四画即成六十四卦。”对此前六图,陈第均加以注说,又有总注说。第七图,为《新创文王卦序图》,是陈第据《周易》六十四卦次序,依各卦之间“旁通”“反对”的相承关系,将六十四卦约为上下经各十八卦,计三十六卦,并以上经居左(左旋)、下经居右(右旋)的程式,创为圆图。关于“旁通”“反对”“三十六卦”之说,旧已有之,陈第依而用之,制为卦序圆图,实有其新颖之处。后六图则依次为:《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六十四卦方圆图》《季本拟易六十四卦图》《文王八卦图》,亦一一旁加注说。下卷为赞辞二十三则,均以“大哉图乎!”起首,从各个方面赞颂,剖明其所画成之“羲图”之精微天成,变化运用之玄妙,颇有独见。后又有《图问附》《杂卦传古音考附》。

《尚书疏衍》四卷,亦有可观。《尚书疏衍自序》云:“少时读经不读传著,口诵心维得其义于深思者颇多。近因宋元诸儒疑古文伪作,窃著辩论数篇。复取古今注疏读之,意所是者标之,意未安者征释之,句读未是者正之,其素得由深思者附著之。间又发挥言外,以俟后世。”陈第敢于疑古、勇于思索的精神与方法,使《尚书疏衍》一书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陈第在诸子、文学、政治、军事、伦理思想等方面亦有深见。陈第之杂纂,以《谬言》一卷,《意言》一卷为代表作。《谬言》一卷,是陈第归田后居家训子之言,也是陈第综合戍边经历所得、读书思索所感、交游问学所获的军事、政治、文化、学术、伦理思想的论述,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其有八篇,曰论学,曰论圣,曰论经,曰论性,曰论政,曰诗文,曰诸子,曰论兵。每篇各有数十则,均为简明扼要的答问形式。取名《谬言》,盖陈第之自谦也。万历二十五年(1579)春正月,风雨连旬,陈第杜门拥几,增订《意言》成,三月望日序而刻之。是书者,陈第之读书杂感录,其体例一如《谬言》。《松轩讲义》一卷,是陈第给供求学者答问解疑的讲稿,收录“论”“辨”文章六十篇左右,涉及到经书章句、子史杂传以及品性修养、世事人情等方面问题,与《谬言》《意言》同为见陈第道真之作。陈第杂纂中有《蓟门兵事》二卷,录其在蓟十年所作之策论、揭帖、文告、谕檄、书信、祭文等,可见其戍边时所展示之才干韬略、品行功业,亦为研究陈第从戎戍边生涯之重要材料。《书札烬存》一卷,是陈第在蓟时所作书札之仅存者,归田后之书札亦少附入,其内容与《蓟门兵事》相类。

陈第之诗作,成帙刊刻者有《蓟门塞曲》《两粤游草》《寄心集》《五岳游草》四种。其诗作各体皆备,有四言、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言排律、五绝、七绝等,若以内容分,可略分边塞诗、赠答诗、议论诗、纪游诗等。

陈第早年诗作,颇富慷慨激昂之气概,亦投其投笔从戎,正值壮年,“思洒一腔热血,为国家定封疆大计”之壮志的流溢,同时,边塞风光景色,战地风云变幻,亦反映在其诗作中。陈第一生四海壮游,师友朋辈甚多,其赠答、思忆之作亦不少,所涉及之最多者,为俞、戚二公,焦竑,其兄又山,沈士庄沈士宏兄弟,同邑吴文华,闽县董应举,广东东莞林培之,及在福州如兰精舍求学时诸同学、泉漳二地诸友。俞、戚二公、吴文华、沈士宏等,均军界名流,陈第对他们守边征虏、安民保国之勋业,曾予极高评价。陈第与其兄,悌友之情最笃,“寄兄”、“忆兄”之吟作甚多,情真意切,动人情怀。其他如焦竑、沈士庄、董应举及泉漳诸友,陈第与之过从交游,知交莫逆,其挚情厚谊亦洋溢诗中,间或有谐谑之作,亦别饶情趣。陈第之议论诗,或感时,或怀古,或咏物,或抒情,寓识见于诗,显才智于诗,寄情思于诗,发感触于诗,颇有可观者,故焦竑谓其诗作“有风人之遗,其动物感时不让杜子美、白乐夭”。

陈第晚年从事游历,五岳行遍,其余名山大川亦多有登临观览者,故其纪游诗所占分量尤重,几乎是每至一地,每览一景,必留吟作,甚或一景一地而数诗咏之,或状物摹景,或纪行抒怀,其诗神采飘逸,旷达雄奇,可与徐霞客之游记并列为中国古代游记文学之瑰宝。

应该特别提及的是《东番记》(收录于沈有容辑《闽海赠言》),它是陈第著述中弥足珍贵的一种。全文仅一千三百三十一字,但内容翔实,记载可靠,乃研究台湾古史之重要文献。

此外,陈第曾将家藏一千九百余种、一万余册图书(其中有三百余种为珍稀善本)进行编目,撰有《世善堂藏书目录》二卷(收录于《知不足斋丛书》),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基础上加以调整、发展,分经、四书、子、史、集、各家共六大类,下再分小类,其编目比以前各私家书目更详,立类亦不同。

陈第的著作,明万历间曾汇刻为《一斋集》,(会山楼刊本),或称《陈一斋全书》,凡三十五卷(存三十三卷),有:《伏羲图赞》二卷(附《杂卦传古音考》一卷),《尚书疏衍》四卷,《毛诗古音考》四卷(附《读诗拙言》一卷),《屈宋古音义》三卷,《松轩讲义》一卷,《谬言》一卷,《意言》一卷,《书札烬存》一卷,《蓟门兵事》二卷,《两粤游草》二卷,《寄心集》六卷,《五岳游草》七卷,董应举撰《一斋陈先生考终录》一卷(附《杂文》一卷)。(《蓟门塞曲》一卷,初版《一斋集》及后来所刊行的《一斋诗集》均未收录,四库全书总目误以为已佚。)《一斋集》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乾隆四十六年(1781)作了两次补刊。至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陈第七世孙陈斗初又重刊《陈一斋全集》,增补了《蓟门塞曲》,又辑入了《七世祖一斋公年谱》。陈第未收入《一斋集》的著作有:《世善堂书目》一卷,《东番记》一卷。陈第已佚的著述有:《尚书古今文考》《二戴礼纂粹》《麟经直指》《防海事宜》《诗词漫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