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0 12:1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祖贤



棋坪风云

 

黄祖贤

 

 

平潭综合实验区可誉为“桥之乡”,桥梁已经和这座城市的发展血脉相连,走进平潭,有如饱览一幅桥的风景画,将平潭岛的美景,更多地展现在你我面前。

2011年,时年19岁的陈泓盛,在高手云集,有17个特级大师,40个国家象棋大师参加的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中,以普通棋手身份,一路斩关夺隘,并最终以90名选手中排名第11的优异成绩,晋级加冕“中国象棋大师”,这是泉州象棋史上的“破天荒”,也打破了福建省沉寂15年未出大师的局面,更是崇武这个海岬边陲小镇建城600多年来涌现的第二位“国手”。

 

小荷时露尖尖角

 

2011年加冕后,我对泓盛及其父亲进行了深度采访,探索了他从一个象棋天才少年走向国手的历程,并写下《渔乡里走出的象棋大师》通讯报道。

其实,关注陈泓盛,始于2000年他先后夺得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10岁组第2、第3名。

陈泓盛小时候就表现出对象棋的强烈爱好,从观棋不语进而下场参与,无拘无束地和成人“吃车捉马”,潇洒进退于“楚河汉界”。不知不觉中,他无师自通。父亲发现儿子这份天赋后,6岁就为他物色了一位当地棋手为师,至此,泓盛更是与象棋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这位老师又将其推荐给了自己的弟弟——全县象棋高手陈瑞阳,于是他每个周末到老师家习棋,风雨无阻。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的棋艺进步神速。7岁那年,五峰村老协会举行象棋比赛,在众人的怂恿下,“初生牛犊不怕虎”与一群老人对阵厮杀,居然击败所有参赛的老爷子,令人惊叹地夺走第一名。

一路走来,泓盛有很多象棋老师,因为每次他的棋艺水平提高之后,老师就会为家长推荐更适合其发展的老师。在象棋技能处于提升阶段的小学4至6年级时,在象棋界有“江湖杀手”之名的周小平进驻陈家,悉心指点,倾囊而授,让他的棋艺有了一个较大的飞跃。后来,他又成为象棋特级大师郑一泓的弟子,棋艺更是突飞猛进。

有人说,泓盛是个象棋天才。这话毫不夸张。6岁上阵“厮杀”,7岁技压群雄,10岁以后崭露头角,连续5次获全省儿童组、少年组象棋冠军。此后不断地在省市级乃至国家级象棋比赛中得奖,到底得过多少奖项,他自己都忘记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泓盛并不因天赋而懈怠。他常常早上6点就起来打棋谱,晚上则用新学的招数同网上高手较量。10多年间,未曾间断。凭着沉稳的心态和不断精进的棋艺,泓盛斩获一个又一个大赛冠军。2004年(12岁),他在厦门市中国象棋锦标赛(成人组)中折桂;2006年,在新加坡第2届全国象棋联赛中,作为外聘的他为所在团体夺冠立下汗马功劳;2007年,在第14届全国象棋赛中,作为主力队员为我省赢得阔别15年之久的冠军;所有的努力和积累,使他迎来棋艺事业的一个又一个高峰。

 

根深叶茂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修筑的崇武所城,一下子涌进来自全国各地,85个姓氏拖家带口的1000多个戍兵,骤然成为一个繁华的小镇。泓盛所在的五峰村,就是因筑城而来的石匠聚居而成的村落。

此后,古城卫士后裔,当兵从文业渔学匠……这些人战余、休渔、歇工期间,往往以下棋为首选爱好,文人更是热衷此道,日传月承,崇武民间充满象棋氛围,也有了一支数量庞大的爱好者,因此,崇武象棋名手之多,棋艺水平之高,在泉州罕有匹敌。

据“象棋世家”陈瑞东回忆,“我小时候经常在祖父身旁看他与人弈棋。父亲和3位叔父都是当时全县乃至全国颇有影响的象棋高手。而今弟弟陈瑞阳一直从事象棋培训。”由此可见崇武的象棋活动长盛不衰。

明朝末年,崇武曾出现象棋国手何家骏。他挟技游历京师,与当时京华名手对弈,10局之中,能胜七八局。他的棋艺,特别是让双马局法,深为当时棋人所叹服。至今,崇武棋界还保持着“让马不荫兵”的传统。

清末民初,王英是崇武棋坛主将,在闽南一带是很有名的。对崇武棋艺的发展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1939年和1940年,惠安官方举办过民国时期的两次象棋比赛。第一次崇武棋手囊括了成年组的全部名次,少年组获得了亚军。第2次除第2名外,崇武棋手前5占4。

当时的第3名卢憨中,是个船老大。在走南闯北的生涯中,有一次遇上号称全国10大高手的浙江刘忆慈,下了3盘棋。除第一盘败绩外,其余两盘均为和局。崇武当时的棋艺水平可想而知。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重视体育运动,象棋列入体育项目,崇武的象棋运动更得以蓬勃发展。不论夏晚秋夕,街头巷尾三五成群,围着一块棋盘,或架炮挺兵,或呼车换马,有的埋头叹息,有的喝彩叫绝,为小城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象棋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1959年以后举行的县象棋比赛,崇武选手都先后获得过前3名的名次。

从1964年开始,崇武经常举行各类棋赛。尤重与外地棋手频繁交流。此时,崇武涌现张文章、涂钟馨、陈尚佳、陈上平后起之秀。形成群雄蜂起的局面。

1971年,蝉联省4届冠军的泉州名手康启明应邀来崇武举行友谊赛。这次比赛,规模十分宏大。古城几乎万人空巷,连素不下棋的女同胞也来观战,把赛场围得水泄不通。前几个夜晚,崇武棋手无人能战胜康启明。但在最后两夜,涂钟馨竟然连胜康启明4局。当时台下观众,群情鼎沸,欢声雷动。

1974年,惠安县象棋赛在崇武举行,涂钟馨、陈尚佳分别获得冠亚军,并代表惠安于1975年赴泉州参加比赛。自此奠定了崇武棋艺在晋江地区的地位。

陈尚佳(1956—1980),原名上加。8岁便能下棋,15岁即能力敌泉州亚军黄原。1976年晋江地区象棋比赛中,他以全胜的战绩取得冠军。1977年4月,又获得福建省象棋赛第3名。同年10月,代表福建队参加全国运动会中国象棋比赛获得团体第6名。

在崇武棋艺的发展过程中,崇武棋社起了重要的作用。棋社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初,社长张寿菊,是搬运社的负责人。每次比赛,他出面联系,经费、场地、物资、奖品,都策划得井井有条。他善于用马炮兵,喜欢与人兑车,有“菊舍善走无车棋”之称。他边下棋,边吟诗,谈笑风生,豪爽坦诚,深得棋界人士拥护。棋社的另一中坚是卢憨中。许多青年棋手,总是经过他让双马、让马、让两先的训练逐步成长起来的。他自称是少林18铜人之一,实际上,他是当之无愧的崇武棋坛总教练。

 

盛世棋坛蔚云锦

 

改革开放以来,崇武象棋人才层出不穷,实现了从参与数量到棋手质量提升的飞跃,瑞阳象棋教学室走出了国家大师陈泓盛,国家一级棋士魏依林,一、二级运动员曾雅茹、曾奇,2015年获得全国象棋儿童赛丙组冠军黄钧泓以及外乡镇到崇武学棋艺的张烨、杨聪煜、张翔雁、黄子炀等。

为标杆的陈泓盛不仅在各项棋赛中收获颇丰,学习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他中考时以高分考入泉州五中,高考时又高分录取于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专业。2018年他参加第3届世界象棋团体公开赛获得冠军晋升为“国际象棋大师”。同年,他在“博瑞杯”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亚军,距特级大师仅一步之遥。但他对象棋特级大师的冲刺依然充满信心:“今年我才26岁,还有很多机会去争取的。”

他认为,棋艺和学业相辅相成,学棋可以锻炼思维,提高计算能力。为了回报社会,他认真做好“传帮带”,关注培养青少年优秀棋手,支持开展象棋等智力活动。他走进家乡的中小学校园,将他棋学兼优的成长经历分享给家乡的青少年和孩子们。他还经常接受邀请,出席在市县以及家乡崇武举办的公开赛、车轮战,并为青少年指点棋艺。从而让更多青少年能分享象棋的乐趣。

在镇文化站、文化发展促进会的推动下,崇武象棋事业健康、有序、蓬勃地发展。目前,全镇象棋爱好者超千人,名棋手不下百人,镇村每年举办的象棋比赛不少12次。福建省农民象棋集训基地、五峰村象棋大师馆等设施齐全,功能显著。象棋已作为崇武各学校技能课。

“江山代有才人出”,崇武(象)棋坛,正展现盛世风健、云蒸霞蔚的可喜景象。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崇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