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3 23:1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彦寿


·“福文化概论·

 

20.林之奇对“九畴”“五福”的解读

 

 

林之奇,字少颖,号拙斋,世称三山先生,福州人。林之奇是南宋福建名儒、著名理学家,以研究《书经》学而知名于当世,著有《尚书全解》。他曾师从浙东名儒吕本中,吕氏教之以广大为心、以践履为实。

林之奇对“九畴”的看法,与胡瑗有所不同。他认为“九畴”的重要性,应按“九畴”的先后排列次序作定夺,即所谓“各有定体”。

第90页-74.PNG

(宋)林之奇《尚书全解》,清刻本

“五福”之说,林之奇认为,如果能“使民享五福之庆,而不知有六极”,这是国家治理所应该追求的重大成果和终极目标,故于人情,故其五事敬八政,用五纪,协皇极,建三德,又稽疑明则休征至,而五福被于民”。这是他对“九畴”与“五福”之间内在联系的基本揭示。他引用北宋张晦之《洪范解》的观点说 :“民舒泰则各尽其寿,乐业则各得其富,无疾忧所以康宁,知礼逊所以攸好德,不死于征战、不陷于刑戮,所以考终命,此说是也。盖此所论五福,非谓一人之身也,统天下之人而言之也。举天下之人而皆受福之报,则国家有无穷之休矣。”林之奇将“五福”由“一人之身”享,推衍及于“天下之人”,放眼天下国家,显然是对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五福”对举的是所谓“六极”。他在《尚书全解》卷二十五中提出 :“六极者,五福之反也。若天下皆受五福,则不可不以六极为鉴戒。兢兢业业,唯恐斯民之一失其所也。”

林之奇后来成为朱熹掌门弟子黄榦的理学启蒙之师,在福建早期理学传播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方 23 岁的朱熹初入仕途,赴同安主簿任时经由福州,曾专程拜访林之奇,听他解读《书经》。据朱熹后来回忆,他在书院讲学时,曾告诉弟子们,讲解《书经》,“唯三山林少颖向某说得最好”。他认为,林氏《尚书全解》在内容方面有很多长处,对他的解说表示赞赏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