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9 00:0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刘秀梅



·“新时代视域下的福文化·

福建“福”文化溯源研读与传承浅论

 

刘秀梅


 

  

 

“福文化”系来自于中华民族的特有传统民俗文化,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地域之内的人们在生活中所创造、累积出的知识和财富,并不断地顺延着人类的繁衍向后传递。“福文化”是人们表达自己心中的愿望、情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福建“福文化”即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福文化”的溯源

 

(一)“福”字形成与演变

“福”字的起始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在中国甲骨文中就出现,“福”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是“两手捧着一尊酒具,向神明或祖先奉献的意思。”祈求上天神灵的庇佑,希望自己能够实现美好的愿望,能够得到“福”。

东汉时期的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面说:福,佑也。是赐福,保佑的意思。福字的左边是“礻”,指古代祭祀用的祭台;右边的畐fú是“腹”的初始文字,“畐”一个横一个口是人的头部和颈部,下面的“口”是肚子,肚子的“口”,说的是腹中满满,酒肉充足有好运,这就是“福”。

到了周朝,人们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称“金文”。甲骨文的“福”字在在“金文”中左右的部首进行了调换,同时将捧酒的两只手变成“示”,酒坛子也变成“畐”,“福”字也发生了变化,成为形声字,示形畐声。而“示”与“畐”字组合起来的“福”字就是表示把装满贡品器皿供奉祖先或神灵,希望得到祖先或神灵保护。

到了秦代小篆阶段,“福”字的结构进一步简化和稳固,统一成了左“示”右“畐”。从此在小篆的基础之上,福字的模样算是固定下来了。到了东汉鼎盛时期的隶书就了有现在我们楷体字的模样。

(二)“福”文化内涵的研读

由于“福”字是人们追求和盼望美好生活,“福”的内涵也就不断丰富,不断延伸、拓展、丰富,由此逐步形成“福文化”。战国《韩非子》一书说到:“全寿富贵之谓福。”《礼记·祭统》中说:“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在福文化的传承之中,又引申出“五福”的概念,关于“五福”,《尚书·洪范》阐述道:“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②民间中有“五福”乃福、禄、寿、喜、财”的说法。历史记载,在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清代康熙帝祖母孝庄太皇太后60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决定为祖母尝试“请福”,于是提笔,饱蘸浓墨,一气呵成了一幅“福”字书法。孝庄太皇太后由此病彻底好了,因此被称为“天赐鸿福”。“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其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以及“鸿运当头,  福星高照”。

“天下第一福”被乾隆帝点化为“万民之福”,天下万民都能沾沾这中华第一福之灵气,得以请福聚福送福得福……③从此,“福”字的含义就更多更广了。

 

二、“福”文化精神特征

 

“福”字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福”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信仰。“福”文化蕴藏着许多价值恒久、历久弥新的人文精神,是我国历史文化和精神寄托的载体与有机组成,其内在隐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精神如:仁义礼智、崇德尚学、趋吉避祸、向上向善等精神,福是以道德作为根本,德福相通一致,道德是限制人们的欲望,人们追求幸福和获得幸福的同时,始终要以道德为标准,显示了福文化的最基本特征。哲学中的“福文化”理念认为福和祸是相互转化,福与祸互为因果关系,强调人们要知福、享福、惜福,知足常乐,提倡“吃亏是福”观念。“福文化”的道德智慧中的理性精神反映的是“以舍为得”的境界精神,希望人们不要过于自私,如此将会得到更多的福报,其中是警示人们对欲望要有必要的克制和约束,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福文化”里的具体应用和表现之一。

 

三、福建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

 

福建省作为全国唯一在名字中冠以“福”字的省份,拥有多样、多姿、多彩的“福”文化。福建承载着自己特有的历史与文化,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折射出独特的“福”文化,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存、与传承,是福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福文化的主要流派所在地。福建人民对福情有独钟,其一即是在取地名上有许多冠有福字,如:福州、福安、福鼎、福清等。古时福建先民们居住环境差,经常发生自然灾害,老百姓为了过上吉祥幸福的生活,先民们通过宗教和民间信仰祈求心中的福。

“福”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丰富演绎着与此相关的多姿多彩的文化,事实上也是当地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产物,它既是当地文化存在的一种物质的呈现方式,也是当地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民俗文化内涵,可谓物质与精神兼而有之。文化涉及的范围非常广,经过将千百年历史长河的冲刷、淘洗与沉积的福文化,如今在人们生活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反应了我们中国人民的生活观念及价值观。福建传统“福”文化的体现形式有:建筑文化、地名文化、美术书法、戏曲、诗歌、民间艺术,民间节日习俗以及传统篆刻楹联和家风家训文化等。

(一)“福”文化在人们日常中的体现

“福”文化反映的民间生活的特性,即把有形民俗事象与无形的民俗观念巧妙串联,其中体现在年节习俗上的最普遍,人们心中希望平安吉祥、祈盼团圆幸福、喜欢热闹开心等一些基本心理通过在节庆、喜事以及日常习俗中的文化符号体现出来。

1. 体现在饮食习俗上,用米面做成的糕点称“福寿糕”,月饼盖上福字称“福饼”,佛跳墙又名“福寿全”,福州鱼丸又称“福丸”等。

2.体现在节日习俗上,每逢春节,每户都要在门窗、箱柜、粮囤、猪圈、禽舍、井台等处贴上“福”字,寓意新年合家进入佳境幸福美满。民间还有一种倒贴福字的做法,人们认为是“福倒(到)了”,这些都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美好的向往。

3.体现在建筑习俗上,古民居、古建筑的木雕、石雕、竹雕等图案中,多雕有五福临门、五福拱寿、多子多福、福寿禄、福寿三多等图文。

4.体现宗教文化,据了解福建目前大约有2.5万多座寺庙,他们供上千种神像和佛像,每到节日期间人们都会举行祈福等民俗活动,例:闽西客家永定湖坑民俗活动“作大福”就是以敬神、演戏、会客为主要内容,此活动历经三天,村民们在供桌上摆上三牲、粿品,糕点,在粿盘中拼出“福禄寿全”等图案。闽西客家长汀涂坊镇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会举办“走古事”活动,两姓村民抬着十几棚的佛祖塑像和二十几盏花灯绕村子一周,还有“闹春田”、“百壶宴”等系列民俗活动,都是以祈求平安幸福、五谷丰登、百纳接福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独特的地域特色,集中反映了福建民间对福文化的向往与追崇。

5.戏曲文化中的福。福建戏曲类别特别多,传统剧目大约有一千多种,主要有闽剧、木偶戏、梨园戏、闽西汉剧、高甲戏、芗剧、南音等,大都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戏曲中的许多优秀剧目深受人民群众欢迎,最受大家喜欢的是民众祈福、家庭幸福、国泰民安、祝福喜庆等主题的节目,比如,闽剧《陈靖姑》、梨园戏《陈三五娘》等,都是从戏曲层面对积德行善、亲情爱情等在内的福文化的宣传。扮仙祈福仪式有《五福天官》等,剧中扮仙为民众祈福,向神明祈求赐福。歌仔戏扮仙的节目有《排三仙》《跳加冠》和《送子》等。《排三仙》即“福禄寿”三星,戏在开锣都必须先演这三个吉祥的节目,来为请戏者祝福,接下来才演出其他节目。

(二)“福”文化在福建书法、民间绘画、剪纸中的体现

“福”文化民间绘画的创作题材内容,有着较强的时代特点和浓郁的地域性,还具有强烈的象征性,主题多是以人们心中希望平安吉祥、祈盼团圆幸福等一些基本心理,通过绘画手段体现出来,是对“福”文化的压缩和提炼,画面普遍带有淳朴、浓郁的地方特色,表达了画家的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祝福。还有漆画、年画、农民画、剪纸,它们的创作内容许多是以“福”文化内涵的来表现,其艺术即是生产生活内容和民俗民风的“福”文化具体体现,在这里,传统的民俗转变为吉祥如意、福寿富贵等画面,画面是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诸如民风民俗、田园山水、民居古建筑、身边的人和事,民间绘画作者真实贴切地反映了他们自己的生产生活、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四、扩大福建“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途径的建议


新时代传承弘扬、创新发展福建“福”文化,有利提升福建“福”文化的传统智慧和当代价值观念,推进福建“福”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汇聚起共创幸福生活。那么我们将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福”文化?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条途径进行探索实践:

(一)在当今新媒体时代,让人倍加感受到“福”文化与新媒体密不可分。新媒体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在传播、受众等各个方面都已趋于成熟和稳定,可在网店等平台成立老字号福建“福”文化艺术产品和福建“福”文化美食等店铺,快捷方便的网店购物平台给快节奏的人们带来方便,福建“福”文化工艺、美食等文化也可以在网店上入驻,将福建“福文化”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让生活在各地的福建人,居家就能买到家乡的“福”文化,起到宣传福建“福”文化传统绘画和饮食文化的效用。

(二)利用福建“福”文化资源将其融入福建旅游之中,打造福建“福”文化品牌,进一步打造历史、红色、绿色“三位一体”的福建“福”文化旅游线路,以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游客到福建感受“福”文化的魅力。

(三)可开办“福”文化传统手工艺研学馆,运用直观的体验课程,将“福”文化传统手工艺以有趣的形式向学员们展现,让学员们参与体验,成为一种“福”文化的传播方式。还可开发“福”文化的一些文创衍生品“福”文化的文化魅力与经济价值得到最佳的融合,让文化魅力推进经济价值的提升。

 

  

 

历史赋予福建“福”文化的种种特征,是中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与有机组成,挖掘发挥其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推进、提升福建“福”文化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