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4 01:1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厦门市关工委



·“新时代视域下的福文化·

“福”文化的创造性传承与青少年成长

 


厦门市关工委

 

 

 

文化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祝福、祈福、造福、谋福、享福所生成的文化现象,是我们最常见于生活中的文化符号,是我们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标志。中国的福文化已经形成一种文化景观,它源远流长,十分宏大,渗透于社会诸多领域。中国福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能让亿万家庭每年都贴在醒目之处的大字,唯有福字。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能感受到福文化无处不在,它溶于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福文化是中国人的生命全流程文化,从亿万少年儿童到青年、中年、老年,“福”就像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基因,扎根在我们民族的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价值观的培育和一生的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1]。建党百年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奋斗史,如今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就是新形势下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实践。我们创造性地传承福文化,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以福文化启迪青少年祈福向福的价值初心,以福文化激励青少年为民谋福造福的人生志向,有助于引导下一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创造性地传承中华福文化,为青少年提供宝贵的价值引领

 

(一)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福”是中国最早的汉字之一,见诸甲骨文。《诗经·大雅·文王》中记载:“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说文解字》释义,“福”字从示畐声,“示”是祈求保佑之义,“畐”乃腹满之意,“示”“畐”相合寓意古代民族先人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

千百年的历史文化演进,“福”逐步成为中华文化的特殊符号。中华民族用福来表达“吉祥如意”“国泰民安”“阖家安康”“顺遂美好”等含义,提炼出福星高照、福如东海、洪福齐天、福寿绵长、福地洞天、福禄双全等诸多成语。大到福佑中华的美好愿景,小到福寿康宁的个人期盼,福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如影随形。人们盼望着“种得门阑五福全,常珍初喜庆华筵”,“人逢盛世福呈祥,国泰民安满园春”。

中华民族自古就崇尚光前裕后,福国利民。儒家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鼓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闽人林则徐在给其妻郑夫人的家书里说:“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辛亥革命时期福建籍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选择,是我们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能够让亿万青少年浸润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逐步形成祈福向善、人间正道的价值追求,而且能激励青少年形成天下为公、福国利民、造福人类的志向。

(二)共产党造福人民的追求是中华福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浴血革命28年解放全中国,让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掌控自己的命运。通过30年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基础条件。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面发展,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全面小康。正是通过接续奋斗,我们将人民对幸福的向往一步步变为现实。

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我们都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紧密团结、艰苦奋斗,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2]

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追求和伟大实践来教育青少年,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准则,深刻认识到人民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长大后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三)推进造福人民的现代化新征程是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更加幸福的时代。我们已经实现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幸福感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共同富裕、和谐安康。历史终将见证,这个山河安稳、盛世宁平的新时代就是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的时代。

在现代化新征程中创造新的幸福,青少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未来生力军。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时强调:“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希望广大少年儿童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3]为此,我们必须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广大青少年广泛了解人民群众的幸福观,深刻理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神圣责任,引导广大青少年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

 

二、挖掘福建独特的文化资源让文化在我省青少年群体中入耳入脑入心

 

(一)历代福建人对福文化的情有独钟和独特理解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福建是中国福文化的特殊之地。福在这片土地上有特殊的符号价值。福建是唯一以福命名的省,福建、福州、福安、福鼎、福清,从来没有哪一个地方像福建人这样对福字情有独钟。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福山、福水、福人、福地,这是福建人对家园的眷顾和骄傲。

福建人对福有独特的理解。在千年文明长河中,福建人以安宁平泰为福,辖区内县区以安、宁、平、泰为名者甚多。福建人有强烈的“安即是福”的情怀,以华安、永安、诏安、福安、同安、翔安、南安、惠安、晋安、崇安、安溪等命名一方家园,祈福四方平安。同样的道理,福建的先民们分别用“周宁、建宁、泰宁、寿宁、宁德、宁化”“南平、漳平、武平、延平、平和”“永泰、长泰、泰宁”等地名,一再表明了福建人对“福”的文化解读,期盼福建成安宁平泰之地。

从福建史志和各府志、县志的记载来看,福建各地的历史传承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地名,如福唐县、建安郡、绥安县、万安县、瓯宁县、新宁县、福宁州等,尽管淹没在历史烟云之中,但福建人对安宁平泰的文化追求却铭刻历史。这种文化现象对历史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福建自古少战事,有史记载以来福建省内战争的发生率也是全国最低的,这种情况成为福建地方史的一个显著特征。

(二)福建人对爱拼才幸福的执着追求

福建人恪守爱拼才会赢、爱拼才幸福,在古代远离中原文化中心、缺田少粮的情况下,苦难前行。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环境下谋生存,在明清迁界禁海、闭关锁国的恶劣形势下谋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谋幸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里,福建人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勇毅前行,人均GDP全国各省中位居前列,逐步拼搏出一个“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新中国建立后的福建省,由于长期处在海峡对峙的海防前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始终没有摆脱经济落后的状况,但福建人民在祈福造福的道路上从不气馁。1978年福建省经济总量不足百亿,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3位,2021年生产总值达到48810亿元,快速上升到全国第8位,福建省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第22位上升到2021年的全国第4位。从1978年到2021年,福建省的经济结构得到大幅度调整,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从360∶425∶215调整为59∶468∶473。福建省已经由一个典型的落后农业省转型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经济发达省。

改革开放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实践,亲自倡导和践行了“扶贫先扶志”“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创造了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和实践成果。改革开放40多年福建的巨大变化,充分证明,福是拼来的,爱拼才会赢。只要我们秉承弘扬习近平同志当年在福建工作期间倡导的重要理念和精神作风,我们一定能让福建人民更加幸福。

(三)福建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再写幸福篇章

进入新时代以来,福建人追求幸福,创造幸福,以各种形式传承和演绎“福”文化,正在开创新的发展局面。福建省委号召全省人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殷殷嘱托,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在新征程上,福建人民坚持对幸福的执着追求,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敢为人先、爱拼会赢,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福建一定能成为全国的幸福高地。

 

三、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让福文化教育产生新的成果

 

在青少年中开展“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观教育和红色经典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16日在湖南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考察时,饱含深情地对少年儿童说:“革命事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同学们要学好革命故事,铭记在心,同时把建设现代化的知识和本领也掌握好,努力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你们现在是一棵棵小树苗,将来有一天就会长成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习近平总书记给少年儿童回信:“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4]

(一)福建独特的福文化资源是我们省开展青少年教育的优势条件

八闽山水多灵秀,江山代有人才出。用福建传统文化的精华教育福建的青少年,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在我省青少年中深度开展福建福文化教育和福建地方史教育,从福建省的历史文化传承中,了解福建独特的福文化,全面了解历代闽人智慧和闽人贡献,了解杰出闽人开创的文化现象,全方位形成爱福建、爱祖国、爱中华的思想环境,以福建之福激励青少年成为新一代的造福人。

(二)福建省丰富的“红色青少年”革命文化是我们省开展青少年教育的宝贵资源

在革命战争年代,福建省很多青少年投身革命,为工农大众的幸福和解放流血牺牲。从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团支部开始,一群革命青年组建了福建的党团组织,福建地下斗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青年革命者投身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很多革命青年为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期。毛泽东同志写道:“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福建十几万青年参加了工农红军和地方革命武装,在战场上拼死搏杀,在游击区坚持斗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用鲜血谱写了辉煌的福建篇章。

新中国建立后,福建进入了海防前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三十年的海峡对峙和炮火硝烟里,福建青少年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福建省是中国少先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发源地,在福建海防前线炮火连天中淬炼出的中国少先队队歌,是青少年教育最宝贵的红色经典,是中国红色少年的鲜明符号,是“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不朽战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厦门炮战前线的小学生们自发组织“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他们在炮火硝烟中,一次又一次扛着炮弹,奋勇前进,他们手拉手接通电话线,稚嫩的脸上写满坚毅。他们的事迹被拍成电影《英雄小八路》,主题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唱遍大江南北。“爱祖国,爱人民”,这是中国青少年永恒的追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神圣使命。1978年,这首歌被中国共青团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国少先队队歌是中国少年的红色标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的启蒙之歌,是引领亿万儿童茁壮成长的一面旗帜。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厦门市关工委始终坚持对青少年的红色教育,指导厦门中小学广泛传唱中国少先队队歌,以新的艺术形式传承红色文化,组织老干部宣讲团讲述革命历史,深受青少年欢迎。厦门关工委的工作实践证明,红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依然是中国少年的时代最强音。

(三)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伟大实践是我们省开展青少年教育的生动教材

实践是青少年教育最大的课堂。我们应该建设一批福文化的实践教育基地,把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发展成果变成青少年教育的鲜活教材,挑选出一些福建发展成就的标志性典型,如现代化城区典型、乡村振兴典型、高新技术企业典型、文化发展典型、先进人物典型等,建设好各种纪念馆、体验馆、实训基地、教育基地、夏令营基地,让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福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福文化千年传承,育新人细雨无声。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视察时强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我们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让福文化的基因和创造幸福的追求扎根在广大青少年内心深处,一定能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文化滋养,创造更好的文化氛围。

 

注释: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55页,外文出版社2022.6

[2]习近平《在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22年1月30日电

[3][4]习近平《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党建网2022年6月1日[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