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山城的丰美华章
林宝卿
看 脸
再一次站在华安城关伟岸的拦江闸坝时,思绪如堤坝下面的逝水,时间也如堤坝下面的逝水,汩汩东流。我这么说并非矫情,因为这中间隔了三十年时间。三十年间我曾几次造访过这座山区县城,但是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地来回,这坝上的风景只能在车窗外一飘而过。每飘过一次,20世纪80年代我与几个大学同学留在桥上的黑白景象,就会连同景象中那纯净美好的笑容,浮现心头喜上眉梢,回味久久也唏嘘久久。
逝水流年的感叹是我个人的感情,而这段整整三十年的时间,对于华安这座山城来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不得不感叹,这座山区县城的颜值真的养眼!眼前,一座座楼房鳞次栉比,一条条街道宽阔整洁,色彩缤纷特色鲜明的灯箱广告整齐排列,林立的商铺熙熙攘攘,江上,前有城关大桥,后有桥东大桥,俨然一座山水园林的县城!我在记忆库里迅速提取三十年那黑灰色调:低矮的土坯平房,灰蒙蒙的屋顶,“左手买烟,右手买火柴”的窄而逼仄的街面。只有那拦江闸坝伟岸地映照着我年轻的身影。一江清澈的溪流是城的主题,房屋沿溪两岸有限的空间分布,房子后面的山似乎与房子搅在一起。呜呜呼啸的火车鸣笛穿过烟尘提振着小城的精气。月光清冷的半夜,洒满昏黄夜灯的华安站火车月台,是我对这座小城的永不忘记怀念。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何况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有资料显示,三十年间,华安城关经历了从“旧城”向“新城”的变迁,从层次较低的小县城向尽显江南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迈进的历程。现在的城区,三桥横跨两岸,交通四通八达,旧城的痕迹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翻看编修于20世纪90年代的《华安县志》,1928年建置的华安县,年份虽浅而人文历史却绵长。县城华丰古时称为“茶烘”。据记载:华安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唐朝开始,仙都、华丰已产茶。到19世纪20年代制茶业达到鼎盛,华丰设有茶行,为茶叶转运的集散地,茶品销往苏杭、广州、台湾、南洋等地,并有制茶工人到台湾传授制茶技术。
华安县境之内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山不少,县城之外四围高山上茶树隐约在云雾缥缈之间。那视野中的绿意盎然,那空气中萦回的清香,想来已是潜入到茶烘人的血液中基因里。难怪我认识的华安友人大都有着淡雅灵气内蕴深秀的气质。我对这座山区县城便多了一份探寻的好奇心。
看 石
我这次住下来,两天两夜的时间虽也是匆匆而行走马观花,不过,这样的时间长度也正好让我的好奇心保持着新鲜感,由此看到的景象,总有一层阳光镀上去的金黄明亮——这正是我眼里的华安。
一车人从华安大酒店坐车出发,把我们带到华安玉雕城。华安玉俗称“九龙璧”,古称“茶烘石”,是华安的三宝之一。早在唐宋明清时期就被作为石玩。清乾隆时期,已晋级家藏珍品、朝廷贡品,倍受青睐。因此有一段时期华丰镇名曾改为“石宝镇”。华安玉雕城坐落在城关之南省道入城关的必经之处,二层的建筑大气明亮,光线充足的展厅布满由九龙璧加工制作的器物摆设或工艺品,琳琅满目,设计精美,雕工精细,大者一面几十吨重的大石桌,小者可以盈握。华美的玉之魂在这里萦绕,让一群人行走的脚步特别轻悄,吐纳呼吸之间清气盈庭。玉石无需多言,它们钟灵毓秀自成气场,自有一份不容轻慢的表达。你走在它们之中,你起码已经明白这座山区县城的资源和品味,这是一种底蕴,厚实而华彰焕彩。
走不远来到奇石博物馆,红木本色的建筑外观,传统的文化元素,默默散发出一种不凡的格调。数量众多的奇石,各种造型、各种象形、各种意趣,造化神功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石头,在华安已不仅是一种自然物质,它标示着生活期间的人们在一日三餐之后,在品茗之外,一份不俗的生活情趣。
奇石一条街、奇石馆、玉雕城,组成一处以赏石为主题的公园,我觉得这是这座滨水山城的一个精神高度。厚重的石头垫在心底,使发展的脚步不致浮躁慌张而乱了阵脚,得以从容地厚积薄发。石的灵魂沉入人们的日常,与茶香一道,陶冶性情,不沉沦不逃避。这是幸福指数里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看 城
陪同我认识这座城的是建设局的小伙子小詹,他开车直接把我带到2016年落成刚投入使用的新水厂。坐落于城西南半山腰上的水厂办公大楼可以说是全城的制高点,站在顶层,顿觉视野开阔,可以俯视全城。“一川清江水,两岸绿萝带”,当地文人曾这样自毫地描写他们的家乡,对此我十分认同。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江两岸的绿萝带之中,红屋顶蓝屋顶白墙壁黄墙壁,在郁郁青青的山色衬托下色彩明亮。上午九点多的阳光正好,眼下的一切都舒适安详地晒着太阳,真是红尘美好的色调。几座大桥雄跨于一川碧蓝的江流上,数一数,连同西北方向的高速路大桥共有六座,高速公路的出口就在城关的西北部。四围的山层峦叠翠、雾霭浮动、烟岚流溢。这样的格局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安全感,于是想起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于是我提议去走街串巷看看人间烟火中的城市内部。小詹带我从华安县体育场看起。“全民健身,你我同行,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体育场门口大大地张贴着这样的标语,似是对生活在小城里的人们一个祝福。体育场内正举行华安一中第43届运动会,宽广的操场里活力无限,满操场穿学生服的少年、塑胶跑道上英姿的身影,不由赞叹一声:年轻真好!运动真好!
一路下来,华安一中、县第二实验小学、县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物高大明亮、场地宽阔,绿树花圃公益广告宣传栏规划有序、设计有品,既有视觉美感,更有精神的引导。
来到大同路口,小詹指着眼前一片基本完成拆迁的红土裸露的地块说,这是全城最热闹的中心城区,原来是市民活动中心,以前政府一些面对市民的大型活动也都在这儿举办。现在这里,正规划建设成城区广场公园,将与江滨连成一片。我随着他的指引看向不远处的江滨,花木扶疏之下的人行步道上和休闲座椅上,一些退休人员模样的老人闲情逸致的神情让我顿时羡慕不已。而不远处的大同新街,正在建设的是新的农贸市场,看看那贴在工地墙上的规划图和效果图,可以想象建成之后,这项惠民工程将是多么气派!进出提着菜蓝子的人们将会多么舒坦!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走在大街上,几乎不见汽车随便停放。我留意到几处汽车集中停放的地方,车辆整齐停放在树荫之下,尽管树还嫩着,未长成浓荫蔽日的样子。于是特意询问小詹,他翻找了相关的材料后回复我,近几年,政府专门在城区辟出地块作为停车位,大约有500个——真是善解人意的政府啊!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政府投放200多辆公共自行车,这些车辆温顺地排列在公园里或小区附近的停靠位置上。华安县城地势平坦,安居这儿的人们,出门上班去,周末逛街去,骑个自行车环保健身方便,怎么想都是舒坦。
作为一个文史爱好者,我特别关心城镇化过程中历史文物的保存情况。华安城关虽小,历史却不浅短,看看它们的城隍庙碑就知道了,再看看李家祠堂缵德堂,燕尾脊,雕花梁柱,雕花石鼓,那些历史悠远的传统建筑元素,融合在现代化的高楼之中,市民在享受便捷的现代生活之后又能时不时来缅怀一段乡愁,探寻一段悠久的历史沉淀,真让人欣慰。
华安火车站,是我必须去看的一个故地,如同人生中必须盘点的一段重要经历。三十年前的记忆犹在,但眼前的冷清的景象也不会让人沮丧。已停止营业的售票站和候车室岑寂无声,那是完成历史使命让贤于更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之后安稳度日的模样。小詹说,要把铁路外移,这已纳入政府城市建设的重要规划,因为这制约了城区的发展。我问,需要很多资金吧?都是你们县出的呢,还是铁路部门出的?他说,都是本县出的。小詹的回答却让我对该县决策者的高瞻远瞩和气魄投以敬意。
四围的山圈定了华安县城的格局,而决策者的目光却沿着山的高度抬升,同时一江溪流也灵动着有志者的思路。华安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具有科学发展的头脑,明白县城建设需规划先行,多方征集意见和论证之后制定了《华安县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华安县县城总体规划》,把“山水乐居”“滨江山城”“山水园林县城”作为定位和建设目标。几年来,平湖花园、龙祥嘉园、江滨花园二期、小城故事、九龙国际商贸城等居民住宅小区,华安大酒店、移动大楼、粮食中心库、老干部活动中心、后坑铁路下立交人行道等市政工程,城区防洪堤和大同西路拓宽改造,诸多项目带动的不只是华安县的经济指标,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华安县城区由原来的0.6平方公里拓展到2.8平方公里。城区主要街道,宽敞整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
还有一个城南新区!这是城区规划西延、南扩的重点项目,将打造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高端综合商住、行政办公新区。规划占地面积830亩,其中有综合商住区、行政办公区,配套建设城南小学及保障性住房等。现在,法院、市场监管等单位已经建成使用,一幢幢保障性住房也已经拔地而起,华丰中心小学也已经可闻书声琅琅。我把相机的镜头正对着那以红色调为主、设计极具现代感的学校大门时,一群胸前佩戴红领巾的孩子们鸽子一般飞出来——已经是放学时分了。
看 江
是北溪给了华安一份得天独厚的恩赐。
华安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入夜不知暑至,常年得看花开”,素有“北溪明珠”之美誉。九龙江北溪由北向南穿城而过,美化“一江两岸”,精心塑造江滨城市景观,做足“一水二山三桥”的城市自然山水文章,是华安理所当然愿意做好的事。
绿水清澄,天霁云淡,湖水倒映着青山白云,一抹蓝、一抹绿,一抹白。湖畔的高楼层次分明、错错落落。我站在城东大桥上,看向平湖,满江瑟瑟,波光鳞鳞,淡蓝的水清澈透明如溶化的玻璃。山、树、楼,倒映在水里模糊不清,远处的水面一些白一些暗。傍晚的阳光斜斜地从山外照过来,半城暗着半城明亮,明亮得可以看清山上的树如鸟的羽。山下高楼的墙,红的白的黄的湖绿的,都涂上一层络黄。有男人在湖边垂钓,有白发奶奶双双在靠背椅上闲聊,有背着婴儿的祖母在看江景,一片祥和。江边栏杆嵌着一块块方形泥雕,是华安县各个旅游景点的图案,像一个小窗口让人在行走间就看见华安各地的美丽。
太阳的光线终于暗淡下去,霓虹灯开始抢占上风。
公益广告灯、中国结造型的红彩灯、高杆路灯、办公楼外墙的射灯……华彰丰美,倒映水里,流光溢彩。平湖路沿江公园广场,乐音悠扬,慢三、慢四、恰恰……有许多市民在灯光下跳舞,这让我蠢蠢欲动,一颗心早已快乐地舞起来。江畔水面灯光带,直到拦江闸坝桥侧,赤橙黄绿青蓝紫白,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地变幻着色彩,如彩虹跌落人间。
走过拦河闸坝一直往西,灯光的色彩转淡,湖畔沙滩上,步行木栈道高低起落,幽暗中一个人行走,在清冷的灯光和树影中,恍若仙境迷离飘忽。
北溪源出于深山密林,经过艰难曲折来到华安,被装机容量六万千瓦的华安水力发电厂拦河坝引流,因此有了这么一个数万平方米宽的湖面。泛舟湖中,山光水色如梦如幻。
想象着夏夜,平湖边北溪岸,风味小吃摊点分布其间,北溪鱼油炸香喷喷,北溪虾酱油水煮鲜美清甜,老少男女享受着凉爽的江风又享受着美食夜宵。铁观音的茶香在空气中若有若无地萦绕,北溪水潺潺如诉不尽的高山流水在耳边吟唱。有月光的时候,有星光的时候,四五好友围桌高谈阔论,一瓶啤酒下去,胸中块垒全消,何其惬意开怀!
看 园
清晨,冬日的暖阳清亮亮地照在对面那楼的墙面上,映照出一片华彩,阳光,不只是物质的,也是心情的,也是性格的。此时,阳光正明亮地照着华安县城的大街小巷,那些高高的大王椰子树,那些红艳艳的三角梅,那些绿草尖上似乎还有昨夜的梦痕。最爱酒店前边那个小区,湖绿色的瓷砖墙面,白色方形的窗框,阳光照着时特别清雅,树影花影中,让人想起安徒生童话里的故事。我一路走,追着微风的脚步,还有阳光的脚步。湖滨路上,紫荆花开得妖妖娆娆,大片的绿叶像一颗心分成两半。花叶把阳光的影子筛在红砖地上,还有大朵的落花,或细长的花瓣,一路缤纷。昨夜似乎下过雨,路面湿湿的,但花瓣都很干净,空气也干净。我走进湖边花树下的华安县人口文化园,真美!大小正好的五座石雕细腻地表达了“生命、优育、成长、爱情、家庭”的人生主题,它们分散在江滨公园那些开满了花的树下,开满了花的绿草地上。生命如此美好,生活如此美好。我捡起两朵落在地上的粉红的紫荆花,想起故人。
华安有我的故人。我发微信对故人说:你好!我正在华安的大街小巷转悠。不久,手机微信“滴”的一声响,故人回复:在哪?我去接你!
然后,故人说:到竹种园去散步吧,那儿空气更好。
竹种园在华安城关东北角,开车三分钟就到了。走在水泥铺设的林间小道上,只觉满眼绿意森森,耳畔风吟细细,闲花近前,鸟鸣山幽。虽近晌午却是阳光温煦空气温馨。时不时可见三两闲云野鹤般的人散步谈天。我说,华安人真有福气啊,哪一个城市有这样一个品味高雅又有文化含量的后园?简直就是林黛玉的潇湘馆嘛,怪不得华安人不俗,怪不得当年老师毕业留言时评价你“内秀”,原来都是华安竹和华安玉的养育之功!苏东坡说“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子和林黛玉,都是高洁的代名词,对我来说他们是古典文学里人品所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在这里住着,这么便捷的距离和交通,只要愿意,天天可以来此亲近竹,“独处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故人说,还有正在建设的真武山山地公园,离城区很近。于是我记起这两天来在华安大酒店门外看到的一个路标“真武山公园”,虽未亲临,心已向往,赶紧联系小詹给我有关真武山山地公园的材料:位于华安县城
区东北真武山,公园以生态修复及绿化工程建设为主,建设绿道游径及健身体验系统,完善休憩凉亭、观景平台、公厕等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在原有园路基础上,打通断头路,新建部分园路,结合区域绿道系统,增加了城市进入公园的路径与园区出入口,形成完整的游赏系统。
公园整体形成五区、三线、多点的景观结构:
五区——竹区、湖区、竹溪、花溪、山溪。
三线——综合道、竹林栈道、涉溪步道。
多点——公园主要出入口(东、西、南)及真武十景(亮节讲坛、思贤竹溪、青云游目、真武茶语、花径拾级、山外青山、桉林浴馨、清溪在山、真武观城、真武涵碧)。
公园于2016年11月开工建设,2018年4月完工。
……
名副其实的“山水融城”!华安,日新月异丰美华章的美丽山城,我会惦记你的。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