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背上的澳角
黄河清
沿东山环岛公路向南行驶,尽头就是澳角湾,湾边有个村庄就叫澳角,据传澳角建村始于明朝中后期,由南澳、诏安、云霄、晋江等地渔民汇聚而居,至今已有500余年的沧桑历史。澳角村东临台湾海峡,是大陆距台湾的近点,至高雄仅110海里,浅浅而又窄窄的海峡,却有着60多年的遥远和相思。
澳角有座山,说它是山,海拔不到百米,更像是个小山包,它有个奇怪的名字叫大肉,不知道这个名字源自哪里。带我们上山的村干部小郑告诉我,因为山上许多岩石纹路像精肉丝,所以叫大肉山。这也许是困苦年代最富有想象力的奢望。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向山上行驶,沿途满是蕴含着云母的石岩在阳光下明灭闪烁,漫山遍野的木麻黄、黑松、相思树郁郁葱葱。海风劲吹,林间不时发出呜呜的吼声,似海涛在翻滚,高大的令人生畏的仙人掌一丛丛夹杂其间,顶着硕大的黄花,摇曳着笑靥,让人有了一丝的宽慰。
抵达山顶,发现大肉山三面环海,而联系大肉山的是一条低平的沙滩,把海拔不到百米的大肉山簇拥衬托得高大、巍峨起来。山下的澳角村,夹在乌礁湾和澳角湾之间,长条形的海滩上一幢幢整齐排列的红白相间的小楼,显示着渔村的完整与和谐,炫示着渔民的富足和丰饶。恍惚之间,我发现澳角村就像一只五彩斑斓的巨蝶,身子就是澳角村,乌礁湾和澳角湾就像它巨大的蔚蓝色的两翼伸展开来,嬉戏于大波大涌之上。据说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风向,就把南北方向的海面塑造成不同的性格。春夏来临,东南季风劲吹之时,这南边海域,惊涛拍岸,浩浩荡荡;而北边海域却温柔妩媚,静若处子。秋冬时节,东北季风盛行之际,这南边的海域,则恬静怡然,安详如眠,而北边的海域则大浪滔天,呼啸狂吼。大海总是以它变幻万千的姿态展示着慑人心魄的魅力。
回望台湾海峡,海风猎猎,波涛翻滚,苍茫浩淼的海面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粼粼金光,在这金光之中伏着象、狮、虎、龙四屿,每个相距约两海里,自东向南依次安卧。这四只巨兽中,猛虎双目眈眈凝视远方,仿佛随时一跃而起纵身猛扑,那虎首、虎身、虎背、虎尾,无一不是栩栩如生;绵长起伏的巨龙,扭动着身躯,舞动着铁爪,驾着涛涛白浪,昂首朝陆地游来;雄狮则威风凛凛,滚动着“绣球”似要上岸与你嬉戏,动感十足;至于大象,但见它把长长的鼻子插进海水里,悠闲地畅饮,双耳欲动,步履迟缓。这就是澳角村一个极为独特的景观“海上动物园”。据说,这龙虎狮象原是天庭镇守南天门的四神兽,它们为何会来到凡间?为何又化成四座岛礁?神奇的传说既让人震撼又令人悲伤。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南侵,南宋皇帝赵昺弃都南逃,几经劫难,来到澳角村,但见这里地势险要,却又山明水秀,是据险扼守的好地方,于是赵昺听从丞相陆秀夫的建议,在此建陪都东京,重整旗鼓,以图恢复。然而建都必有所陪衬,方能形成格局,以保江山稳固。正犯愁间,群臣中有一谋士建议把天上镇守南天门的四兽引来,以此形成龙盘虎踞、狮镇象守的格局,那样既可保大宋江山千秋万代,又可使陪都形象秀美,并自告奋勇,引兽下凡。只见谋士设下神坛,焚香燃烛,祭酒挥剑,念念有词,霎时,浓云密布,电闪雷鸣,谋士向空中猛抛一条红线,说时迟,那时快,红线化作一条直入南天门的大道,那龙、虎、狮、象四神兽顺着大道急驰而下,被莫名其妙地招到了凡界。正当神兽纳闷间,谋士又抛出四段黑线,眨眼间,黑线化为铁链,将四神兽牢牢锁住。然而神兽过惯了天庭自由自在的生活,哪受得了这等束缚和欺辱,因此狂吼乱跳,日夜不息。这吼叫声直贯天庭,吵得玉帝心烦意乱,寝食不安,急令太白金星去查个究竟。太白金星来到南天门,不见四神兽,大吃一惊,急急奔出天庭,循神兽吼声的方向望去,只见四神兽被捆绑在东山岛海隅。太白金星急向玉帝禀报,玉帝闻报大怒,令太白金星速将四神兽引回南天门,把赵昺的陪都沉入南海……正当太白金星领旨之际,年幼的赵昺受不了神兽的吼叫声,无名火起,抽出宝剑,朝神兽一阵猛砍,可怜四神兽被砍得鲜血淋漓,没等太白金星来到便一命呜呼了。见神兽已死,太白金星怒不可遏,举起白色拂尘,往天空一划,顿时地动山摇,海啸山呼,陪都东京一下子就沉入海底。太白金星又轻挥拂尘,四神兽便倏地向海上漂去,龙、虎在南,狮、象在北,顿时化为四座小岛……
多么神奇而又富于想象力的传说!然而传说归传说,这龙、虎、狮、象四个岛屿的确是惟妙惟肖,独具匠心,大自然把它鬼斧神工般的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眺望茫茫大海上的岛礁,我顿觉在大自然面前,个人便显得那么无依,那么渺小,如晨曦时树叶上的一滴露珠,广袤大地上一株嫩嫩的小草。但是,大海、礁石、蓝天、白云,还有站在山顶上的人们,谁也不能孤立,大自然正因为有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精彩丰富起来。走进大自然,将天地万物及悠悠时空俱纳于胸,深深吸入清新的空气,将胸中的浊气吐出,养浩然正气,展拓我们的胸襟,让我们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将心理的淤结化解,使心灵净化、圣洁。
下得山来,我们来到渔民老沈家做客。他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是海柳,这是一种寿命可长达数万年的海底灌木,历代本草如《本草纲目》和《海药本草》等均有记载,具有清热止血、安神镇惊、医治眼翳等神奇疗效。老沈介绍说,海柳品种多,分为血柳、红柳、赤柳、乌柳、龟龙柳、石柳、珊瑚柳、金丝柳、花柳等近百个品种。他如数家珍地向我们展示他收藏和制作的海柳工艺品“岩洞冰桂”“玉树琼枝”“苍松古柏”“丹凤回首”等,一件件工艺品出神入化,惟妙惟肖。老沈告诉我,他制作的海柳工艺品多次参加海峡两岸花博会和全国旅游品展览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目前他加工制作的海柳烟嘴、戒指、耳环、手镯、佛像、艺术盆景等都成了高档艺术品,供不应求。海柳,千年历练,久藏深海,它们悄然地诞生,默默地生长,大海给它们注入丰富的营养,日月精华把它们锻造,出海后经过现代渔民慧心巧手的精工雕琢,尽展它们的风华。现在海柳的采集、加工、销售已成了澳角村渔民的一大收入来源。
夕阳在海面上水银般地游走,万船云集的澳角港也沾着温暖的亮光。漫步在整洁的街巷,不时有穿着时髦的村民驾驶着轿车、高档摩托车从身边穿梭而过,一排排一幢幢设计新颖、彩墙画壁的别墅被绿树环绕,这里有邮局、银行、超市、杂货店,俨然是一座浓缩版的城市。看着房前屋后悠然劳作的村民,听着前街后院母亲呼儿唤女的那种爱嗔交融的声音,我的心似被什么敲打着。袅袅的炊烟弥漫在村庄的空气中,久久不散,这轻轻一缕的炊烟曾给多少个远航归来的疲惫灵魂以温馨与依托。与都市相比,这里太朴素、太平凡;与都市相比,这里又最宁静、最纯洁。那种与世无争的心态。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在平凡中透露出诱人的光辉,令人心怡无比,真想能永远留在这里,投入这种宁静的生活。然而我知道,澳角渔民没有因过去生活的困苦劳累而淡忘奋斗的意义,没有因平凡的生活而失去奋斗的动力。他们都经历过沧桑和动荡,他们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双手不断地去争取去创造才是人生的真谛。“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等等,这都是澳角人的骄傲。
澳角,这个蝶背上的村庄,将振翅高飞,飞往新的世界和传说中的乐土。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