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3 11:5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张敏熙



绿满玉田入画来

 

张敏熙

 

 

2013年的11月份,时令已然是金秋。走向郊外,却发现春的画卷还在田野上肆意铺张,任意泼墨。家乡的山水如同一块迷人的调色板,浓淡有致的绿色相互交错融合,洒向四面八方。只有远处那一大片的果树间依稀透出的橙红橘黄表明,眼下已是硕果累累的秋季了。

好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家园啊!一股从容自在、如沐春风的愉悦沁透了我的身心。我也一下子就掉进这个绿色的海洋中了。

 

依旧青山绿树多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郁郁层峦夹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鴂两山相对鸣”。这是大理学家朱熹当年在闽江之畔所作的《水口行舟二首》。可见,别称“玉田”的千年古邑古田县,自古青山秀色可餐,绿树风姿绰约,堪称风景如画之地。

古田县地处鹫峰山脉南端,是闽东沿海与闽北山区的过渡地带,境内多山地丘陵。亚热带充足的阳光、充沛的雨量给这一方天地营造了暖湿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又为林木的繁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古田俚语中还有许多与森林植物相关的精彩表达,比如,“宁欺门前竹竿,勿欺后山笋蛋”,意思是门前的竹竿已然定势,你可以看不起它的没型没款;后山的竹笋只露出圆圆的一个笋尖,它能长到多么高大挺拔是你无法预计的,可不能小瞧它。“还不是梧桐木共段”,说的是两者之间没有多大区别,正如同一段梧桐木上锯下来的两块木头。“耳聋,听成后山柿红”,指的是耳朵不好使的人,对方说他是耳聋,他却以为人家告诉他后山的柿子红了。在古田民间“盘诗”歌谣中,更是屡屡把“后门山毛竹哔剥青”“一棵杉树直又直”“一枝松树咕噜垂”等常见景物引入,加以比兴或演绎。

古田林竹资源如此丰富,引来百鸟争鸣,百兽出没,百姓也在这里靠山吃山。这一切,形成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交响华章。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这里的人口规模已经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势之所趋,古田建县。世代古田人就在这块土地上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过着“森林人家”的生活。

时代的车轮推进到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玉田大地,吹动了林间万木,催生了古田父老致富创业的雄心壮志。“靠山吃山”的开发热情,在这一片古老的土地上史无前例地被点燃了。勤劳智慧的古田人伐木为粉,把山上野生于枯树段木间的“白木耳”进行引种培植,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批人工栽培的“银耳”。他们对于蕈菌品种研发的天赋和对于菇草培育的灵感,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生彼长,拔节而上、欣欣向荣。银耳生产越是兴盛,林木砍伐越是起劲。正是这难以计数的林木,为古田食用菌支柱产业的横空出世,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作用。当世界的目光关注到古田这个“中国食用菌之都”的惊人创造力时,世代古田人引为依靠的延绵群峰,已然成了“光头山”!

古田人被惊醒了,理智开始回归。

“水土开始流失了。我们可不能让子孙后代住在古田的黄土高坡啊。”

当我走进大桥镇采访的时候,当年的几个银耳生产“大户”回忆起那段辉煌而艰辛的岁月,对“光头山”现象后怕不已,感慨良多。

悬崖勒马犹未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县干部群众历经几年的奋起直追、攻坚克难,植树造林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玉田大地再次披上美丽的绿妆。1992年,古田县较省政府的要求提前一年完成“消灭荒山”任务,1995年与全省同步实现绿化达标。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宜林荒山造林先进单位”“造林绿化达标单位”称号。2005年,古田县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均居宁德市第一名。古田县在省内的森林指标排名逐年前移,为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连年稳居全国榜首做出了贡献。

2011年以来,古田县新一届领导班子更加重视涵养森林资源,大力提倡“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谐林业”新理念,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福建”的新目标,“四绿”工程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1年11月初,全省造林绿化工作验收在即。古田县委书记吴达金在迎检筹备会上再次加压:“各个乡镇要因地制宜,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完成好秋补秋造任务,完成扫尾工作。”古田县不负众望夺得了全省“造林绿化工作”第一名。同时,古田县林业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十一五期间全省林业计划财务工作先进集体”。

2012年,通过新一轮的全县上下“大造林”活动,古田县森林覆盖率高出全省平均值2.3个百分点!古田县政府被授予“全省造林绿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县林业局局长邱维坚、大桥镇镇长余新标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造林绿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古田县公安局森林分局被公安部表彰为“清网行动先进集体”,县森林分局局长黄民富被公安部记个人二等功。

古田县是全省37个重点林区县之一,也是全省38个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之一,境内有风景秀丽的翠屏湖市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县林业局荣获全国绿化委员会颁发的“全国绿化奖章”。

绿色玉田,美丽家园,真不愧为闽东北地区的“肺部”。它历经千载沧桑风雨,承载万物繁衍生息,而今,依旧青山绿树多。

 

新绿嫩气笋犹香

 

“新绿苞初解,嫩气笋犹香。含露渐舒叶,抽丝梢自长。”唐代诗人韦应物《竹笋图》中描写的景象,在玉田大地很是常见。

提起古田的林业,不能不提竹和笋。相传,当年古田设立县治,就有竹笋和柿丸这两样林中珍品的功劳呢!

那是公元740年深秋,刘疆率古田族长代表进京,申请建县。到了京城,他们首先拜访宰相李林甫,拿出千挑万选的珍贵贡品。刘疆指着笋干说:“此乃白玉片,系闽江之畔玉竹所生。清爽可口,清热除烦,养颜健身,赛过人参。”又指着柿丸说:“这是金凤蛋,为原始林间凤鸟所生。其味甜爽,润肺养气,消积化食,益寿延年。”李林甫一试,果然品质独特,赞不绝口。于是引荐刘疆一行觐见唐玄宗。唐明皇品味山珍,细读奏章,龙颜大悦,钦准立县。

竹子资源,作为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然而,竹和笋真正给这片土地带来经济效益的黄金时代,当数近年。

近年来,古田县本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的,以开发山地农业为契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竹业成为崭新的经济增长点。竹类运销加工企业蓬勃发展,林竹业对财政增收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在此情况下,黄田马蹄笋、杉洋竹编等竹业品牌脱颖而出。

黄田镇和水口镇位于闽江中游,均是库区新镇。这一带所产马蹄笋肉白质嫩,清甜爽口。古田坊间流传一个故事,说是当年乾隆皇帝曾抵达闽江之畔,品得时鲜绿笋,赞不绝口。因见此笋形似马蹄,即封赐“马蹄笋”之名,并下旨要求将古田马蹄笋、笋干列为贡品。从此,寻常百姓家的绿笋如“马蹄千里踏春风”,身价倍增,一度达到唐朝李商隐诗中形容的那种天价:“嫩箨含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然而,在市场经济欠成熟的年代,在储藏和运输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竹笋也曾落得“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的境地。

为了促进新搬迁的黄田、水口两镇发展库区经济,古田县委、政府因势利导,大力提升品质,包装品牌,以优惠的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开发竹笋产品。

  2007年,“黄田马蹄笋”成功得到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黄田马蹄笋”地方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施行。2008年,获批“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1年10月,“黄田马蹄笋种植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

  经过几年的市场开发,黄田笋产品已打入浙江、江苏、上海、新疆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的市场,并远销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目前,黄田镇马蹄笋种植面积达3.5万多亩,总产量约3.7万吨,占全国马蹄笋产量的92%以上。镇内建成全国最大的马蹄笋批发交易市场。

  2012年,黄田镇开始积极申报“中国马蹄笋之乡”。

2013年11月3日,古田县县长谢再春在黄田镇调研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胸有成竹地说:“黄田马蹄笋产业是本地特有的产业,我们政府部门要主攻品牌打造,提升品牌价值,进一步激发黄田马蹄笋产业内生动力;还要做好外来嫁接,引进科研、生产、营销的人才,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要通过增效,实现增收。”马蹄笋业,正以勃发之势成长为当地新兴的支柱产业。

 

林深人鸟相呼应

 

“平生酷恨李太白,不到闽山独欠诗。”八闽历史文化名人张以宁在游古田境内的五华山时,曾心生感慨。张以宁出生于古田,他对这一片青山爱得深沉,每每嗟吁感叹。他自号“翠屏山人”,只恨不能与家乡的青山融为一体。其实,玉田青山虽未得李谪仙歌咏,却也从不乏神来之笔的关照,更不乏有识之士的关注。

查阅史志,发现历代来古田任职的官吏或到访的雅士,无不对此地的花草树木倾情赞美。光是宋朝的县令,有的把这里比作人间仙境,如李堪:“寻源探云霞,中有金仙家……奇峰峭如削,芳树一何嘉”;有的把这里比作世外桃源,如许当:“桃溪一何清?想系武陵水。所爱春风时,灼灼花数里”。明朝才子王偁来到古田,不禁赋长诗叙述奇观异闻:“小鸟林壑众籁鸣,巾舃飞来片云冷。二三老翁住东陂,薜衣霜叶垂两眉。”

时空流转。记录山林秀美的除了诗词文赋,还有从不含糊的年轮,还有春风吹又生的根脉。古树名木,就是经由年轮见证的绿色活文物,是大自然赐予玉田大地的生态“名片”。大甲乡前桃村古罗汉松,胸径134厘米,树高15米,植于商周时期,树龄3000年,《福建树木奇观》把它列为“万木之冠”,《中国古树奇观》称之为“全国最古老的罗汉松之一”,古田人民则奉之为魂宝,拜之如神明,为之建庙焚香。城西下洋村“海拔最低的秃杉”,胸径238厘米,树龄千年,长于海拔365米处,已知为全国最大、生长海拔最低的一株;民国时期,外国传教士曾叫12名儿童拉手合抱,叹为观止。吉巷乡北墩村“红豆树王”胸围471厘米,是省内已知最大的红豆树。吉巷乡薜后村“光叶石楠王”,胸径213厘米,是省内已知最大光叶石楠古树。黄田镇“木荷王”,胸径152厘米,为省内已知木荷胸径最大者。泮洋乡上墩村“稀有古银杏”,老当益壮,年产银杏果100至200公斤。

据统计,古田县名木古树约有3000多株。除了以“老、大”闻名的“八闽瑰宝”,还有一些以“巧、特”惊人的“奇树异木”。凤都镇桃源村“城门古樟树”,植于明初洪武二年。因树基呈弧形拱门状,门宽3米、高2米,恰巧又生长在村口的路中央,便理所当然成为该村人畜及车辆出入的必经之门。黄田镇村里村出现“树包树”与“树生树”奇观。一株身高13米的皂荚树,中空根壮,基部长出一株高14米的小叶榕,包于皂荚树间,两树合围胸径达178厘米。该村另一株树龄420年的小叶榕,在主干茎4.5米处长出一株双叉的朴树,两叉直径均为35厘米。泮洋乡新华村“扭曲双干松”,是一株树龄120年的马尾松,自离树基1米处分叉为两根粗细相仿的主干,作藤本状呈8字形扭曲,相拥缠绵而上,于8米高处又合二为一,形成一条主干向上昂扬。此外,古田山林间,更有许多古树名木群,以个性和共性的张扬,向世人展示着植物族群的活力与魅力。

林中自有大世界,林中自有好文章。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首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2013年,省委书记尤权引用习总书记当年的提法,强调:“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对于古田而言,生态何尝不是最大的优势呢。

这一年,古田县争取到林业专项资金2571.3万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这一年,首笔39万元的邮储银行个人林权抵押贷款成功发放,古田县千年沉睡的山林和林地资源盘活成可以抵押融资的资产,信贷授信额度最高达200万元。

随后,投资500多万元的油茶产业发展建设项目、总投入资金209万元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古田县食用菌原料林高产培育技术推广示范”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得以立项、开工或建成。黄田镇后洋村非洲菊栽培基地、吉巷乡前洋坂村高标准现代化温室花卉生产基地等现代花卉产业在古田县悄然崛起。古田县黄田国有林场、福建省洋塔园艺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园林绿化、花卉培植、林竹贸易的龙头。据介绍,2012年全县生产花卉20多万盆,培育绿化大苗15万多株,花卉苗木产业成为古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玉田大地的花花草草,的确令人陶醉。有着“南国草原”美誉的杉洋镇白溪草场,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作户外运动,或休闲度假。

在古田县倾力打造“省会后花园”、大力实施“湖城一体”发展计划的今天,林木森森、芳草萋萋的这方热土,正是居者宜居、业者宜业、游者宜游的魅力所在。玉田大地,以其博大的情怀默默地滋润了芳菲珍木,涵养了飞禽走兽,造就了性格恬淡、安居乐业的百姓人家,也助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稳步前进。

种得梧桐树,自有金凤凰。“林深人鸟相呼应”的玉田,引凤筑巢,正当其时!

本文原载于《走进古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