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进行时
苏水梅
这一天,笔者在云霄县农业局方镇河副局长和高级农艺师陈天佑的带领下,来到了和平乡安吉村村民张珠金的家。几个月前,张珠金一家搬进了这座三层小楼里。知道我们要来,主人早早站在新房的门前空地上迎我们。进得屋内,看见茶几上摆着茶盘,茶壶、茶杯洗得晶莹透亮,处处收拾得井井有条。虽然只是毛坯房,却透出几分温馨。张珠金从墙角搬出一大盒枇杷,打开盒盖,但见一个个枇杷一般大小,排列整齐,金黄的果实外面裹着网状的白色果袋,像是一群酣睡的婴儿,惹人怜爱。男主人一边招呼我们吃枇杷,一边泡茶。这位面部黝黑的庄稼汉子脸上写满了笑意,若不是之前听了介绍,实在很难相信眼前这位开朗的农民,曾经因无法脱贫而肝肠寸断。
数年前,张先生因腿疾而无法继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育有两个女孩的这个家庭一夜之间变得“风雨飘摇”。如今,大的姑娘在县城上高中,小女儿在村子里的小学念书,夫妇俩靠种植枇杷和打工,已经告别了往昔捉襟见肘的日子。要知道很长一段时间来,这个四口之家住在两间老旧房子里,每逢下大雨,屋子里都要摆上几个脸盆和桶接水,一家人终日愁眉不展。可以想见这样一个家庭单靠自己的努力,短时间内要摆脱贫困是不可能的。两年前,云霄县委书记陈水树在一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老张的困难后,当即决定给张珠金提供一些帮助。几天后,陈水树书记亲自给张珠金送来了120棵枇杷苗。春天里,这对夫妻在自家的土地上种下了希望。高级农艺师陈天佑也是从那一天开始,成了张珠金的好朋友。陈工说,他时常到和平乡安吉村,指导张珠金种枇杷,还帮忙联系农机站为老张家免费提有机肥。聊天时,陈天佑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最令他感动的是张珠金的认真。别人采摘枇杷是整个枝头上一串,不管四个、五个一股脑儿全采下来,张珠金总是小心翼翼地一个一个打开枇杷上面的包装袋,确认枇杷已经成熟了,才采摘下来。这样一来,他每天要比别的农户多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在田地里。”“吃一个,你们都吃!”“吃吧,又不是什么稀罕东西!”这对夫妇的热情让人感动而不忍拒绝。我拿了一个枇杷,去了皮,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唇齿生香,不禁啧啧称赞。“张珠金家的枇杷纯天然、味道好,销路不愁。”陈工一边喝茶一边说,“为了增收,张珠金用卖枇杷的钱,在枇杷园里套种2000棵的菠萝。”我们说话时,张珠金眉清目秀的妻子一直安静地坐在一旁。我问她,什么时候准备装修房子,这个朴实的女人笑而不答。张珠金说,妻子很能吃苦,去年枇杷、青枣采摘期间,她到村里的收购站打工,挣了一万多的工钱……
走出张珠金的家,骤雨初歇,我抬头看了看天,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和张珠金夫妇告别时,夫妻俩执意让我们带些枇杷尝尝鲜。看着走出困境的农民一脸的憨厚,我的心涌起了满满的感动。几个小时之前,面对“精准扶贫”的选题时,我是那么的犹豫。走进和平乡安吉村进行一番交流后,我深深体会到农民脱贫后的喜悦。路边的黄花绚烂多姿、吐绿的樟树绿意盎然,鸟儿在树上愉悦地歌唱,枇杷果园里一片繁忙的景象,这里处处散发着春的气息,安吉村农民正以热火朝天的干劲向贫困宣战。
汽车往下河村走,方副局长告诉我:云霄县地处福建省漳州市南部沿海,位于“闽南金三角”南端。东南与东山县隔海相望,西与平和县接壤,南与诏安县交界,北与漳浦县毗邻,是原中央苏区范围县、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有4个欠发达乡镇、40个贫困村。截至2015年底,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57户,贫困人口10459人。下河村是云霄县的一个重点扶贫地,如何做好下河村这篇“精准扶贫”大文章?一路上,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下河乡党委多次到下河村召开会议,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决定大面积种植杨桃,进行产业扶贫。”下河村风景秀丽,近年依托杨桃种植突出本地特色,使许多村民摘掉“贫困”的帽子。连日的大雨,河水漫上通往“杨桃采摘点”的路,司机掉头往村里另一条路行驶,几分钟后,汽车停在“富达农民合作社”门口。这里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人们正在把进行杨桃分级和装箱。女主人随手从筐中拿了一个递给我,我找了水龙头冲洗。“秀果嘉名号五棱,珠莹玉壁掌中横。”捧果近嗅,一股清香沁入心田。轻咬杨桃棱,清甜的果汁便汩汩入喉,甜透了舌尖,滋润了喉咙。因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质水土的滋润,下河杨桃的味道也就非同一般。“你们做这样的水果生意,一年要忙上几个月的时间吧。”老板娘冲我一笑,说:“杨桃每年开花、结果不止一次。我们从开始采摘、收购,一年要忙上八九个月的时间。”“我们来的时间,没有赶上杨桃采摘的旺季。”方副局长对说,“倘若是立冬过后来,可以看见下河村杨桃采摘园游人如织,人们采完杨桃后,还可以在霞河城堡、田园风光之间游走。”走出合作社大门,门前是一片沙滩,方副局长指了指河岸对面,说:“可别小看这样一个合作社,每年招了不少工人来帮忙,其中就有我们精准扶贫工作的对象。那棵古老的杨桃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天晴的时候,沿着被水淹没的一条小路,可以走到对岸。这两年随着自驾游客人增多,杨桃不愁卖,销量和价格都稳中有升。”

云宵县云陵镇着力打造“和美乡村”建设
在云霄县“重点战役办”的办公室里,我看到了几面展板,“精准扶贫”各项数据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方副局长说:“这是一项日常工作,琐碎而繁杂,可是任重而道远。”云霄县全面做好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严把审核准入关,杜绝漏报、瞒报扶贫对象,抓好贫困户摸底排查及动态调整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机制,坚决从严从重惩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乡镇村各级领导干部结合本地实际,抓好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形成层层抓落实,事事有回音,找准扶贫项目建设发展的火力点,强化自身脱贫造血功能,全面夯实巩固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有力保障。
采访结束后,我上网认真查找并阅读了一些资料: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5年11月,习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再次强调,要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积极发挥就地脱贫与异地搬迁脱贫等精准扶贫新机制的作用。云霄县认真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找对穷根,要把“精准扶贫”的规划图变施工图、效果图,扶贫解困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舞台。
云霄县扶贫办法多。全县千名干部把“结对帮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对帮扶”措施有:送资金、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具体的做法是:挂钩干部无偿给贫困户提供生活或生产资金支持,帮助贫困户在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条件中,解决贷款问题;对居住条件较差或恶劣的贫困户,给予优先享受造福工程危房改造指标。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雨露计划”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每一户建档立卡户至少有一人参加培训;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挂钩干部向贫困户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其他挂钩干部主动联系农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帮助所挂钩的贫困户解决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造福工程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几年来,云霄县将实施造福工程集中安置作为脱贫攻坚一项重要举措和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利用村级广播、横幅、宣传栏等载体,采取召开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省、市、县关于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的惠民政策。积极探索与旧村复垦、地质灾害点建设相结合,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全县共完成造福工程百户点集中安置区建设7个,共安置974户、4071人。农民搬进新村、住上新房,心情愉快,也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云霄县的此项工作也因此呈现出“搬得出、稳住得、能致富、共和谐”的局面。云霄县委把造福工程、集中搬迁安置的后续发展,融入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并把造福工程对象优先纳入阳光工程、核心农户就业培训,大力拓展就业创业空间。下河乡新坡百户集中安置区,通过下河工业园区相结合,形成“人在集镇住、工在近处务、地在远处耕”的良好局面。在集中安置区附近,通过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经济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安置区居民在田间就近务工,人均月工资2000左右。火田镇岳坑村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安置在基础设施较完善、公共资源丰富、就业机会多的政和社区内,融入小城镇发展,让广大搬迁户拥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转变了群众的生活观念,加快了精准脱贫步伐。
云霄县不断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县支农信贷协会把集中安置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作为扶贫重点对象,为他们提供信贷担保。为有效解决搬迁户部分建设资金困难,减轻贫困户贷款负担,下调1.5‰的贷款利率。云霄县扶贫之所以能出成效,关键是突出了一个“实”字。“扶贫精不精准,事关脱贫质量高和低、小康进程快和慢。没有严和实的干部作风,就不会带着感情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开发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谋发展、惠民生、促和谐,党员干部发扬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主动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在“精准”上下功夫,切实把政策、服务和实惠送到目的地。
在云霄采访的日子里,我看到云霄县“精准扶贫”的工作细致、深入人心,看到广大干群脱贫思路清晰、项目切合实际、老百姓参与热情高、脱贫效果明显,因此,我对云霄如期脱贫充满信心。云霄县委、县政府不畏扶贫基数大、任务重的困难,真扶贫、扶真贫,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值得点赞!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云宵》,图片来源于云宵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