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23:5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马照南



朱子文化的春天

 

马照南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天。

三年前,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踏着武夷春色,健步来到朱熹园,来到朱熹生活、著书、讲学长达近五十年的地方,深入考察了解朱熹生平事迹及理学研究等情况。

微信图片_20240305230153.jpg

       朱熹园(邱汝泉 摄)

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在福建工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朱子理学十分熟悉。他深情地说:“我到山东考察时专门去看了孔府孔庙,到武夷山也专门来看一看朱熹。”习总书记特意提到“两个专门”,言简意赅,寓意深长,充分肯定了这位福建学者、旷世大儒“继绝学,绍道统”,坚定传承发展孔子思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贡献。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系统总结炎黄以来文化发展,编纂“五经”,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从东汉开始,儒学的主流地位不断受到挑战,佛学道学日益兴盛,儒学由盛转衰,并被边缘化。面对交织混乱的南宋社会意识形态,朱熹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坚持中华文明主体思想,吸纳消化佛教、道教思想,“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建构了以“天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被称为“孔朱学”“朱子理学”。朱熹一生完成2000万字各类著作,其主要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继孔子“五经”之后中华文化新经典,也作为宋代以来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康熙这样称颂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朱子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还影响到东亚,并演化为东亚社会的精神支柱,为西方文艺复兴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可以说,朱子学说奠定了南宋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治国理政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朱子理学研究宣传。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到闽北、到武夷山指导朱子文化保护研究和文化旅游工作。在他的推动下,1999年12月,朱熹园所在的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02年初,决定在武夷山设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2002年秋,他考察并推动考亭书院修复和朱子宣传研究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局高度,以其深邃思考,高瞻远瞩、意味深长地提出“两个反问句”——“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首创性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话富含哲理,涵意深刻,力重千钧。有学者说,这是“第二个结合”的“福建表达”。

领袖定方向,福建紧跟上。

三年来,福建牢记领袖嘱托,领会讲话重大意义,体悟深刻内涵,摆脱过去影响朱子文化研究、交流、宣传的种种羁绊,全力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朱子文化的生命力,写好在“两个结合”中推动朱子文化传承发展的“福建答卷”。

微信图片_20240305230208.jpg

       朱熹园(邱汝泉 摄)

博大精深的朱子思想是中华文化主脉中脉正脉,在中国乃至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省里召开“福建省朱子文化品牌建设联席会议”,健全完善朱子文化品牌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工作专班,研究制定《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福建省朱子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方案》等,推动形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区域联动、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态势,加强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按照规划,全方位高质量实施“保护、研究、教化、交流、传播”五大工程。各地还着眼于汲取朱熹思想的价值精华,注重把朱熹的民本思想、教育思想、心性修养、廉政思想、家风家教等融入新时代文化教育体系,转化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助力。

 

    深刻领悟讲话精神  高层次规划传承发展

 

博大精深的朱子思想是中华文化主脉中脉正脉,在中国乃至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省里召开“福建省朱子文化品牌建设联席会议”,健全完善朱子文化品牌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工作专班,研究制定《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福建省朱子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方案》等,推动形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区域联动、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态势,加强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按照规划,全方位高质量实施“保护、研究、教化、交流、传播”五大工程。各地还着眼于汲取朱熹思想的价值精华,注重把朱熹的民本思想、教育思想、心性修养、廉政思想、家风家教等融入新时代文化教育体系,转化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助力。

 

    打造学术品牌高地  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为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福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朱子学会等合作,连续举办两届高层次“考亭论坛”,围绕“新时代朱子学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融通朱子文化,夯实文明根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锐主题,多维阐发朱子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当代意义。陈来、孙正聿、朱杰人、张志强、杨立华、吴震、肖永明、赵金刚、许家星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聚焦朱子文化学术前沿,聚焦“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纵论新时代朱子文化传承发展。福建学者立足学术前沿,深入研究,许多课题入选全国社科规划,撰写了大量阐发“两个结合”与朱子文化具有鲜明时代价值的学术论文,近年来出版《福建理学史》《朱熹与五夫》《朱子理学与家国情怀》《考亭论坛专辑》等著作。同时把朱子研究与中华福文化的创新、海洋文化的推广、侯官文化的弘扬、“闽人智慧”的传播结合起来,推动八闽学术研究更加繁荣兴盛。

微信图片_20240305230222.jpg

朱熹园(邱汝泉 摄)

 

    活化利用语言旅融合  树立新时代文化标杆

 

构建朱子文化保护发展带,加强对朱子文物古迹的修缮与保护。南平重点保护朱子文化遗迹遗存160处,非遗项目103项。同时以考古、科研推进朱子文化基因解码,推动文旅融合活化利用,高质量建设尤溪朱子文化园、建阳考亭书院、武夷梦华录、紫阳楼、文公庙、五夫镇朱子文化园、政和朱子书院、真德秀纪念馆、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文旅新亮点。推进延平书院、寒泉精舍、建瓯五经博士府等项目复建。组织“朱子缘·武夷福”朱子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打造卡通朱子“福”文化数字IP馆、朱子文创“乡村振兴馆”、朱子阁“茶竹空间”,开发一系列“朱子文化+茶、盏、竹、水”等文创产品,助推文旅产业的转化提升。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省作协共同组织作家走近朱子,创作一大批有感情、有温度、有筋骨,体现出历史厚重感,文辞淳美、文采斐然的精美散文,编辑出版《山水襟怀》。由他们创作的《大红袍天下》衍生的实景剧《印象大红袍》持续走红市场,今年春节期间,吸引了无数热爱之人奔赴这一场夜晚的盛会。刚推出的众多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朱子文化旅游新景区,也“热辣滚烫”、迅速升温。

 

    春风化雨融入日常  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

 

举办“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研习营”等活动,多措并举活化朱子文化资源。加强线下产品供给,丰富传播手段,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探索更多宣传表达方式,借助报刊、电视、网络平台、公共场所的显示屏等,打造多元、立体化的宣传矩阵,实现社会广泛覆盖和有效覆盖;坚持大众导向,编印《朱子故事》《朱子读本》等普及读物,举办朱子书画展、读书会等文化活动,编排朱子小品和戏剧表演。其中“卡通朱子”等文化形象已成为城市一道亮丽景观,从文旅产品到动画作品、公益宣传、线上社交,“卡通朱子”正走进市民生活,让人们看到朱子、认识朱子、喜爱朱子,推动朱子文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各地重点拓展对台文化交流,持续组织两岸青年重走“朱子之路”,举办“宋韵流芳  非遗雅集”“情系福建·茗香两岸”等主题活动,推出以《朱子之歌》为代表的一批艺术精品。邀请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等组织,举办纪念朱子诞辰系列活动。积极举办“海峡论坛书院论坛”,密切学术文化交流,吸引众多台湾学者参加;武夷山·阿里山文旅融合发展交流活动密集开展,推动两岸人员往来,深化两岸习俗与文化根脉体验,强化共同文化印记认知,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各地立足朱子文化深厚底蕴,以高度的文化自信,高质量推进朱子文化研究宣传,增强朱子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使之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春之勃发”。

本文原载于《海峡通讯2024年第04、05,即2月下、3月上合刊,稍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