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8 00:0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词典

  音韵阐微 韵书。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李光地奉诏与王兰生等编撰《音韵阐微》,至雍正四年(1726)编成。有雍正六年(1728)武英殿刻本。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本及清光绪七年(1881)淮南书局刻本。该书改革了韵书体例,运用等韵学理来划分音类,全书收汉字16,000多个,这些字按其所属韵部分别归入《平水韵》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字下再说明该韵部与《广韵》《集韵》以来韵书的韵部关系。字有注音、释义。字音先注《广韵》《集韵》的反切,再注本书的反切,读音完全相同的字只注第一个字的读音。本书的反切受满文12字头拼音方法的启示而制定新的反切方法,即合声切法,但凡声母相同韵部不同而开合呼法相同者,标注反切时只换下一字而不换上一字;凡韵部相同声母不同而平仄清浊相同者标注新反切时只换上一字而不换下一字。以“公” 字为例,旧反切语用“古红切”,本书刚改用“姑翁切”;再如“巾”字,旧反切语用“居银切”,新反切语改用“基音切”等。各韵部的字,皆用“见”“溪”“群”“疑”“端”“透”“定”“泥”“帮”“旁”“並”“明”等36字声母依次区分排列,每一声母之字又用数字标明开口或合口的四等,如“见一”“溪一”“见三”“溪三”等。释义一般都引其他韵书,简单明了。此书对反切作出重要改革,为研究近代汉语语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