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 22:4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闽中新乐府 林纾早期诗集。自署“畏庐子”,l897年由魏瀚出资在福州刻版印行。林纾在闽期间以教书为业,尤为重视儿童教育,曾仿照白居易讽喻诗为儿童创作带有启蒙性质的通俗歌诀,诗集共收诗歌29题32首。贯穿其学习西方、救亡图存、改良社会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政治性与现实性。诗集第一篇题为《国仇》:“国仇国仇在何方?英俄德法偕东洋。东洋发难仁川口,舟师全覆东洋手……波兰印度皆前事,为奴为虏须臾至”,描述西方列强划分国土的险恶局势,呼唤人们奋起以救亡图存、报仇雪耻。《渴睡汉》一诗揭露中国所谓“外交者”“只争身份大”的蠢态,《郭老兵》描绘了兵力的落后守旧,《五石弓》“冀朝廷重武臣也”,《杀人不见血》写县衙胥隶对当事人敲骨吸髓,《关上虎》揭发关吏收受贿赂、贪赃枉法、包庇走私,使得普通百姓深受其害,《灯草翁》悲叹官府横征暴敛下普通百姓的悲惨生活。后者被认为“在整个近代诗歌中,像这样深切表现官府的横征暴敛和普通百姓生活苦难的诗篇还是不多见的”(张俊才《林纾评传》)。认为变法维新是拯救国家危亡的途径,要向先进西方社会学习,《破蓝衫》《知名士》中呼吁“救时良策在通变,岂抱文章长守株”“解否暹罗近渐强,一经变法生民康”。对传统教育不满,重视儿童教育改革,向往“多以歌决感人”的欧西之法,提出移风易俗,革新教育、兴办女学:“女学之兴系匪轻,兴亚之事当其成。兴女学,兴女学,群贤海上真先觉”(《兴女学》)。《闽中新乐府》的政治性、时事性、讽喻性、教育性使其意义远远超越了一般的儿童读物,以独特的方式展示近代福建(福州)的风貌与地域文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