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剪纸 福建地方民间传统工艺品种。宁德市柘荣县民间剪纸始于唐代,至清末民国初发展繁盛。剪纸艺人多为女性,得益于母亲或婆媳姑嫂等亲属传授。其主要形式有窗花、礼花、喜花、鞋帽花、衣襟花、枕花等,也有表现花草虫鱼、瓜果蔬菜、古代人物、传说故事等作品。柘荣剪纸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阴阳结合。开剪前不用粉本,只打腹稿,多用满幅铺排匀称、物象互相串联的平面构成,极富于装饰性。柘荣剪纸继承了中原文化的特色,既有古朴、浑厚、粗犷、刚健、写意的风格,又具地域人文的细腻、典雅、秀美的韵味,在造型上形象夸张变形,弥漫着浓郁的山野气息。其代表性作品有《刘海戏金蟾》《老鼠娶亲》《吉祥动物》等。年过八十的袁秀莹、当代剪纸新秀孔春霞2008年均已被选为第一批和第二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当代传承方式也已从过去亲情间私相传授,转变为社会公开培养。孔春霞还开办了个人剪纸艺术馆,开办培训班,公开授徒。2005年,经省和国家推荐,柘荣剪纸成为福建省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袁秀莹被选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