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10:3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剪纸刻纸 中国传统工艺品种。剪纸以剪刀为工具,刻纸以特制凿刀为工具,作品效果相同。我国汉代已出现以金银箔、彩帛剪制花鸟、图案作头饰,后逐渐作为节日、喜庆的门窗装饰(俗称“窗花”“门签”)及礼品装饰、刺绣图样之用,遍布各地民间。福建剪、刻纸在唐代已在民间流行,具有代表性的有闽南的泉州、漳州等地,闽北的浦城、建瓯、建阳等地,闽东的柘荣、霞浦等地,闽西的长汀等及福州,莆田等地。明代泉州刻纸已形成专业作坊生产;清末泉州有刻纸作坊数十家,工匠200多人,并与花灯制作结合,拓展刻纸新领域,成为福建剪、刻纸的主要产地。最具代表性的艺人有李尧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泉州组成刻纸花灯社(后为泉州市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刻纸花灯厂)并收徒传艺;漳浦的黄素老艺人加入漳州工艺厂。1960年,李尧宝、黄素被评为省刻剪纸艺人,他们的不少作品在省内外展览中深得好评。闽南的剪、刻纸较为精细秀丽,闽北等地相对粗犷古朴,富有生活气息。近20来年,泉州、漳浦、浦城、柘荣等地的剪刻纸又有新的发展,李尧宝、黄素、林桃等老艺人的不少传人、徒弟都成为福建剪、刻纸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