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 12:5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阮道明



 

阮道明


 

马祖是座美丽的海上花园。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掩映在原生态林木中,折射出宁静、古朴的气息。2007年深秋,应马港天后宫邀请,我有幸参加妈祖升天仪式暨妈祖信仰与马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到了这座既有蓝色天空,又有绿色海洋,既有故乡寻根情结,又有妈祖文化传承的神奇岛屿。

 

马祖坑道酒香相安

 

我们乘坐直航的“安骐”号轮船,从马尾港出发,穿越壶江,一路劈波斩浪,向大海奔去。前方不远处的海岛上,高高矗立的妈祖巨大石像似乎在向我们遥遥招手。日近中天,抵达马祖南竿塘岛福澳港。马祖东道主早已等候码头,一句“欢迎乡亲们到马祖来”的招呼,让人倍感亲切。

下午,导游安排我们参观“战地风光”。在马祖“卡蹓”,几乎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港口、碉堡、坑道、据点、炮座、训练场所。这些昔日的军事设施,如今却成了吸引游客的招牌景点。

我们首站参观“八八坑道”的马祖酒厂。在马祖南竿塘岛牛角岭下的山林中,隐藏着一条秘密坑道,坑道口八字撇开,走进大门,一股窑藏佳酿美酒的香味袭来。全长200多米幽深阴冷的坑道,是绝佳的酒窖。窖墙两边重叠摆满酒缸,坑道中间又分开主次通道,主道两旁延续摆放酒缸,左边转弯处,便是通道直达高档酒储藏区。导游介绍,马祖出产的高粱酒,使用优质高粱与甘美清冽的泉水酿制而成,清醇、深沉,又以马祖“八八坑道”为最,声名远播。

坑道相传原是先民躲避海盗的山洞,后来马祖军方为战备需要,便在花岗岩的山体下,开凿、取深、坚固山洞为战车坑道。坑道历十年开凿竣工,因“八八”意含“发发”,故名“八八坑道”。1992年“八八坑道”移交马祖酒厂使用,改为储酒用窖,昔日肃杀的军事氛围逐渐溶解在安详宁静的酒香风情中。

较出名的马祖坑道当推北海坑道,它一头连着地面,另一端却通往大海,以人为的意志,把坚硬的花岗石凿成纵横交错的坑道,百艘舰艇进出其间,深长的地底世界,鬼斧神工。轻轻的脚步、怪怪的灯光、幻幻的身影、幽幽的水道、粼粼的波光,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置身其中,令人沉思。“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天籁涛音,青山依旧。

 

乡土乡音乡俗乡情

 

我们住宿在马祖山岗上的海天酒店,真有宾至如归的感受。这儿林木茂盛,虽是秋天,仍然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景象。最难忘马祖东道主举办的迎送宴会。场面热烈友好,兴奋莫名。马祖的菜肴跟连江一模一样,工艺精湛,口味佳好。活蹦乱跳的九节虾、满膏的梭子蟹、深褐色的淡菜、夹红烧肉的继光饼,还有老酒土鸡线面、鲜美的鲥鱼马鲛鲳。我们喝着马祖高粱“八八坑道”或“马祖福”,齿缝留香。最让人欢喜的是早晨自助餐,有香喷喷的地瓜粥、不稠不糊的锅边配油条、地道的白菜花菜包菜萝卜干、金黄色的薄皮地瓜饺,令人食欲大开。

马祖自古隶属福建省连江县,98%以上乡亲讲的是福州话,至今保留着福州的风俗习惯。所以当马祖东道主与我们交谈时,总喜欢用连江“土话”交流。我们不仅感到亲切,更感到了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酒店里有几位员工,讲着一口流利的本地话,一位40岁上下的女职员,相貌端庄,她自我介绍道,黄岐是她的老家,据她了解,连江黄岐、苔菉、筱埕、晓澳、浦口等地的兄弟姐妹,自两岸开通以来,与马祖的婚姻应有百来“合”。

祖籍浦口的曾先生说,连江人来马祖,去瞻仰“黄花岗之役连江县十烈士纪念碑”,大有必要。1982年10月马祖乡亲在梅石山腰建立纪念碑,碑体以白色花岗岩刻成,基座刻有刘六符、卓秋元、黄忠炳、陈清畴、胡应升、王灿登、陈发炎、魏金龙、罗乃琳、林西惠等十位烈士的英名与事迹,气势十分雄伟。每到“3·26”纪念日,马祖乡亲都会在碑前举行瞻仰革命烈士仪式,以褒扬烈士的英勇精神,感召、激励后辈创造更加闪亮的功业。

 

大埔石刻印象

 

白犬列岛,因貌似两只蹲踞的大犬,称“东犬岛”和“西犬岛”。东犬岛有百年沧桑的灯塔、海风拂面的福正聚落,还有蜿蜒幽静的鱼路古道等景观,但最有看头的应是大埔石刻了。

据林金炎先生《马祖列岛记》载,1953年马祖守军位于东犬岛大埔山坡,修工事时发现一块刻有明工部右侍郎董应举所题的石刻岩盘。石刻一共41字,每字径22厘米。楷书,竖刻。全文为“万历疆梧大荒落地腊后挟日,宣州沈君有容获生倭六十九名于东沙之山,不伤一卒。闽人董应举题此。”

一尊历尽沧桑的石刻,重见天日,迅即引起了当地民众及文史人士的高度关注。据《连江摩崖石刻》一书,引台湾学者卢嘉兴先生考证,碑刻中的“疆梧”、“大荒落”为干支“丁”、“巳”别称;“地腊”为五月五日“端阳”;“后挟日”即“后十日”,即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五月十五日。

沈有容乃一代名将,数十年来镇守福建沿海,曾率军三次进入台湾、澎湖、马祖列岛,歼倭寇,驱荷兰入侵者,于国于台,功不可没。为崇功励勇,彰显沈君,闽人董应举(连江县琯头镇塘头村人,时任工部右侍郎)于崖腹刻石以纪其事,距今已300余年。石刻简约但颇为精练的记载,遒劲有力,熠熠生辉,形成独特的景观。

大埔石刻景点在岛的南端,玄天上帝庙和老头将军庙顺后坡山势左右展开,园林、草坪、花木,错落有致。山脚下是港湾,连着大海。风吹海面,绿树与波涛遥相呼应,相谐成趣。

东沙山乃白犬列岛之主峰,孤悬海上,扼闽江吞吐之险,历来为兵家战略要地。近年修建了通往海边的木栈桥,走过漫长的烽火年代,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见证着马祖抗击倭寇的历史,在秋风送爽中,显得分外静谧。

 

芹壁民居古老曼妙

 

马祖最单纯、最简约,也最曼妙的村落,当推临海依山而筑的芹壁石屋了。

马祖芹壁村,方圆不怎么大,几十座石屋,在秋阳的濡染下,就像涂上了油彩,散发出一种质朴宁静的光辉。走进宛如石头城的芹壁,走走停停,看看摸摸,拍拍照照,眼前风景,没花个把钟头时间,是看不出所以然的。

芹壁三面临海,为了防止强烈的海风侵袭,房屋的基础和四面墙体都是由粗犷的石块抹泥建筑而成,石块以经人工修整为10多厘米见方的花岗岩为主。屋顶上普遍盖着厚重的瓦片,上面压着密实的石块,把朴素的房屋打扮得更加厚实,富有坚硬的质感。

虽然秋高气爽,马祖也久晴未雨,但那些攀援在石屋上的三角梅,却盛开着紫红色的花儿,可能是石屋下的储水,以及墙缝中保湿所释解的水气作用,依然展露那么新鲜、生机勃勃的花枝花瓣,从不同角度向游人展示自己的美。

古宅群順着山势成梯形排列,层次感尤为明显。从海边走上坡面,我沿着石块铺就的曲径,细细徜徉了一段石屋间的小道,就有千姿百态的石块镶嵌其间,石头与石头之间,衔接自然,接缝均衡,利于排水,很有讲究,令行者免受泥泞之累,脚底步步踏实贴切,不亦乐乎。

芹壁村的石板路,散落着石栏杆、石凳子、石眺台,脚力不劲的游客,可以自在地择机休息,观海、品浪、读石头古屋,发思古之幽情。在一座石屋里,我看到一个古稀老媪,口哼着轻音乐,独自在大厅手舞足蹈,居然还那么飘逸妸娜,引人注目。老人说,这里是她的故居,上世纪50年代,她迁移台北,后来村庄人去楼空,十分悲凉。“两马”直航后,芹壁村修葺一新,对外旅游开放,她就经常回乡观光。两岸一家亲,无忧无虑,放心了,来的时间也就更长了。

芹壁很小,但一滴水可以折射一片光。光顾村口岸边,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波光粼粼,温馨浪漫。特别是村前隔着一湾海水的神秘龟屿,恋人泛舟其中,听古今神奇故事,既有远离喧嚣的舒适感,还能滋生难分难离的私密情感呢!

 

马祖妈祖不解之缘

 

马祖与妈祖,对一些人来说,经常混为一谈。其实,马祖是列岛的名称,而妈祖则是一位海峡女神的尊称。

到马祖观光,马港天后宫不能不去。它是马祖列岛祭祀妈祖的最大场所,是马祖岛标志性名胜建筑。因了这座天后宫,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英国海军海图官局,便把马港天后宫作为标志性建筑,测绘在南竿塘岛的地图上。

清末民初,马港天后宫是两层木结构的庙宇,登楼可眺望闽江入海口,颇有星垂月涌闽海之势,凡过往闽江口船只常泊于马祖湾,候潮或避风,伺机待航。1943年,马祖地方势力为安抚民心,重修了马港天后宫,并留下了《重修马祖岛天后宫记》的石碑,见证了马祖与马港天后宫的沧桑史。1992年新修的天后宫,气势恢弘,宫殿对称布局,横亘在马祖港的海岸线上,平面呈长方形,重檐歇山式顶,分上、中、下三层木构“举架”,黄色琉璃,庄严瑰丽。木隼斗拱,联结严密,经久坚固。其门神、垂花、雀替、狮座、鳌鱼、藻井等木雕组件,构图精妙,色彩艳丽。柱联、石鼓、天炉、石狮等花岗石雕品,运用圆雕、透雕、浮雕等技法,图文并茂,尤其廊前石柱,雕以双龙戏珠,上缀朵朵祥云,下托闽海波涛,龙姿腾跃,生动逼真,均表现妈祖圣迹,象征吉祥,含意深刻。

在金碧辉煌的马港天后宫内,正殿主祀妈祖娘娘,旁祀临水夫人、白马尊王、威武陈将军、五显神君、福德正神等地方性的神祇。马祖人崇尚妈祖文化,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说,马祖列岛的10个妈祖庙,都是从湄洲、连江等地妈祖庙分灵的。改革开放后,连江凤城妈祖庙与马港天后宫结下了姐妹亲。每年“春秋二祭”,都举行以传统民俗为特色的节庆活动,盛情邀约两岸乡亲聚会朝拜妈祖,来感念妈祖的护佑恩赐,并以此增进海峡两岸乡亲的情谊。在马祖升天仪式活动期间,点缀在马祖大街小巷、宾馆客栈、道旁车站、商店民居的,是目不暇接的彩旗和神化了的妈祖形象,还有颂扬她的标语美文。

是啊,多少年来,马祖穿越莽莽苍苍的历史长河,传承从大陆沿袭的最具魅力的妈祖民俗文化,真真切切走到今天,令人感慨。身历其景,似乎觉得没有什么理念寄托比崇尚妈祖更亲切了。显然,马祖与妈祖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文原载于《走进连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