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23:0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汪毅夫说两岸·

抗战题材的生活细节

 

汪毅夫


 

据我所知,在这炎热的夏季里,多个团队的青年朋友正在各地紧张地制作抗战题材的影视节目。我已年老,只能从旁协助这有益的工作。我提供了建议和资讯,今天又想起一个问题,赶紧写下以供参考:抗战题材的生活细节,是不当忽略的问题。

警如,多年前,我到贵州镇远和平村(军政部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旧址参观时,送给和平村管理机构一本《日本反战士兵与日中战争》(香港,光大出版有限有司2006年2月版),这本日人菊池一隆编写、厦门大学朱家骏教授译审的书里,有很多和平村的史料;我还就该馆的布展工作谈了意见,其中包括:作为俘虏收容所,和平村的医务室是必不可缺的,应予复原。我所见史料里就有关于和平村医务室的记载,如台湾义勇队《台湾先锋》所载林婉仲《和平村村员台湾人》记:“卫生组:内设医务室、医药丰畗的药室,村员凡有疾病每日上午由医官诊察配药”。据我所知,和平村的“医官”是由驻地在贵州贵筑(贵阳)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派驻的,1941年6月15日,中国红十字会会长蒋梦麟到访和平村时,有“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派医疗队陈队长、蒋医师以及各位队员驻在村里” 。陈队长的姓名是陈生白,蒋医师即蒋昂,驻村医疗队先后是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第182区队、第19中队。拍摄贵州镇远和平村和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影视节目,别忘了镜头聚焦和平村的医务室哦。

又如,福建永安是福建省战时省会。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众多的机关、机构及其众多的工作人员和家属齐聚于山城永安。应该划重点的问题来了,当年在永安,工作用电和生活用电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据我所知,是时任福建省政府建设厅厅长的严家淦先生从德国进口了一台水轮发电机、在永安建了一座水电站来解决的。多年前,我到过这个水电站,看到那德国进口的水轮发电机还在运转,当年为防运输途中敌机轰炸而在发电机外浇铸的水泥外壳也依然保存。在我看来,严家淦先生是个好人, 他后来到了台湾,生前做了不少好事。福建永安的抗战题材里,用电问题是个并不细小的生活细节,水轮发电机又是个相当重要的抗战文物。

又如,抗日队伍如台湾义勇队及其台湾少年团,在紧张的战斗、学习之余,也有节庆活动吗?我在写作《台湾少年团的“学习空气”》一文时,就很想看到台湾少年团的孩子们分享过生日、共享过节日快乐的记载。学术要有史料的记载,艺术却是“借助虚构而存在的”(高尔基语)。我想,台湾义勇队及其少年团的抗战题材里一定会有节庆活动的生活细节。学者想看到而没看到相关的记载是一回事,影视节目可以虚构是另外一回事。谁不允许青年影视艺术家做艺术虚构,老人也和他急!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