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2 11:0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锦萍

 

黄春和的园艺世界

黄锦萍

 

黄春和11.jpg

黄春和

 

屏山公园,石头与汀步对话

屏山为福州三山之一,因其山峰形状像一座大屏风,故而名之。越王时曾在山麓建故都,所以又称越王山。明朝时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宏伟壮丽的镇海楼,是当时福州城最高的建筑物。据老福州人回忆,当年登楼眺望,可清晰地看见闽江口以及江面上的船帆。海船夜航进闽江口,都以此楼为航标。清代谢章铤在《重建镇海楼记》中说:且夫楼以镇海名,意在楼,实在海。嗟呼,海风叫啸,海水飞扬,登斯楼也,其忍负中流砥柱之心哉。宋代诗人陈轩以诗描绘: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

屏山公园曲径通幽、百折千转、绿草茵茵、奇石叠布,还有一池淡淡的荷塘月色。这样美丽的园林,让人产生好奇:是谁在原本一片平淡无奇的山坡上,造出这十八般层层叠叠的景观?是谁让成千上万大小不一的石头,恰到好处地安放在公园的每一个角落?又是谁围绕着浑然天成的一圈池塘,造出三步一景,蜿蜒步道;造出花随景动,景随人移的园林艺术?告诉你:他就是园艺师黄春和。机遇能够创造不朽,屏山公园给黄春和一次大显才能的机会。

我是在秋天的一个傍晚,随黄春和一起走进屏山公园的。早先也曾到过这里,但没有那么多的景致,那么多的乔灌木,更没有花木掩映中的亭台回廊。后来有一长段时间公园被封闭了,福州市委、市政府对屏山启动“拆墙透绿”工程,山顶上重建了镇海楼,公园西北角新增1.8万平方米绿化”。其间,不断有重型卡车载着巨大的景观石,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运抵公园。几个月之后,一个全新的,集休闲、建筑、园林为一体,充满着江南情调的公园呈现在市民面前,给周边居民和游客带来无限的惊喜。

在公园封闭的大段日子里,黄春和和他的团队都做了些什么?顺着蜿蜒步道往前走,黄春和指着路两旁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石头说,公园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是我亲手安放的,无论是错落有致的混搭,还是石头家族式的组合;无论是独立的浑圆,还是三五成群的点缀,每一块石头都经过我把脉,把它们放到最适合它们的地方。的确,看似随意的摆放,其实是精心的设计,往前看是一种造型,往回看又是一种角度,石头没有表情,但在园艺师独到的眼中,石头是可以对话的,这就是园艺师的智慧。我问黄春和,公园里你安放了多少块石头?黄春和说至少有上万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你拿眼望去,可以看见的石头全是,多得数不过来。其实,屏山公园原先只是一片土山坡,没有石头。行话叫“软山”。想象一下,倘若没有石头点缀,没有高低起伏,没有柔与刚的对比,也没有坚如磐石的稳重与气度,该是多么地单调。

黄春和22.jpg

屏山公园的亭廊和水潭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崇尚自然是中国传统的最高审美理想。黄春和设计的点睛之笔,就是汀步。汀步设置在水上,在浅水中按一定间距布设块石,微露水面,使人跨步而过。园林中常以零散的叠石点缀于窄而浅的水面上,使人易于蹑步而行。走在黄春和设计的汀步上,浅溪曲涧,步石几点,就单独景观而言,也许称不上精彩,但把它放于整个景观的组合空间里,感染力就值得回味了。汀步所表现出的淡泊与随性,完全与设计者的追求融为一体,这种唯自然的景象有着明显的对人精神世界的补偿,增添了水面上的变化,让人身临其境,沉醉其中。黄春和说,过去都是走在别人设计的汀步上,如今走在自己设计的汀步上,感觉就是“爽”。黄春和介绍说,汀步多选石块较大,外形不整而上面比较平的山石,散置于水浅处,石与石之间高低参差,疏密相间,既便于临水,又能使池岸形象富于变化,长度以短曲为美,此为形。石体大部分浸于水中,稍许部分露水面,因水故,苔痕点点,自然本色尽显,此为色。人在汀步上走,自然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进入“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的禅境,当形与色交融成趣,当人与景相互关照,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汀步排列所形成的韵律感,统一在尊重自然的法则之下,揭示出“不经意之处,要格外注意”的人生哲理,黄春和把园林设计理念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南洋杉,盆景万象大世界

盆景艺术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以自然之美、人文之雅、人格之魅为贯穿,将无限想象幻化成微观世界,任你信马由缰,纵横在浓缩的山水间。

黄春和2.jpg

黄春和家门口的榆树景观

黄春和的家中有一片小园林,数不清的山水盆景密密麻麻地摆在所有能摆放的地方,大一些的盆景有山有水有河流,有绿树掩映,有亭台楼阁,有山野人家,也有钓鱼的老翁;小一些的盆景一石一水,一树一枝,一叶知秋,一朝一夕,小巧玲珑。与别人不同的是,黄春和的盆景只有一个树种,那就是南洋杉,南洋杉是他创造盆景永恒的主题。黄春和告诉我,南洋杉和雪松、日本金松、北美红杉、金钱松被称为是世界5大公园树种,南洋杉树形高大,千姿百态,树形为尖塔形,枝叶茂盛,叶片呈三角形或卵形,很适合作园景树或纪念树,也可作为大型雕塑或风景建筑的背景树,种植在道路两旁作为行道树也是不错的选择。南洋杉是珍贵的室内盆栽装饰物,是世界著名的庭院树之一,幼苗栽培也适合放置在客厅、居室、书房,也可以用来布置会议室。

就像一个厨师,只用一种食材,可做出几十道不同的家宴;就像一个雕刻家,只用一种木头,可雕出万般风情。黄春和只选择一种南洋杉,就集万千宠爱为一身,让她成为盆景不变的主旋律,想让她高贵就高贵,想让她亲和就亲和,想让她孤傲就孤傲,想让她摇曳就摇曳。盆景是活的艺术品,现实时空与艺术时空之美交相辉映,美在物理,美在创造,美在奇丑,美在意境。欣赏盆景的过程,可以“观”、可以“品”、可以“悟”,观赏者所产生的联想、想象、移情、思维,丰富了盆景的审美内涵。盆景艺术深受中国古代诗话、画论及造园艺术的影响,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盆景运用咫尺千里、缩龙成寸等以小见大的手法,把小型树木花草、山石水土等物质衬料进行艺术加工后布局在盆盎里,以优美的造型和深远的意境,再现出名山大川及诗情画意的生活图景。

黄春和带我走进他营造的盆景世界。他从专业的角度告诉我:中国盆景虽有树木和水石之分,但无论什么盆景都离不开有生命的植物,否则就会缺乏生机,失去盆景的本意。因此,盆景是一种活的艺术品,其中的植物日新月异。在初步完成立意构图后,审美价值会随着日积月累的再加工而发生变化。盆景可供创作者的空间虽然有限,但它常用象征的手段,“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在方寸盆中再现出无垠的自然和浩渺的宇宙,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审美二重性,极大地丰富了盆景美感。

黄春和的南洋杉盆景收放自如,看似随意的布局,却是精心的设计。黄春和说,将这里的每一个盆景放大,就是一座漂亮的公园,随形就势,因地制宜,格局有多大,造出的公园就有多大,品位有多高,决定着你的审美情趣。心怀一份美好,敞开匠心营造的艺术天地,装点青山绿水的景观,镶嵌恍如烟雨江南的韵味,包容着惬意和清欢,把秋韵的节奏踏入袖珍的盆内,掌上山水,假景真趣,一石一草,率直朴野、从风景到盆景,这是一种多么本真的放大与浓缩啊!

坐在黄春和家的茶室里喝茶,我听到了流水声,回头一看,原来玻璃墙外是叠石飞泉,水声就是从那里传来的,感觉不是在家中,仿佛置身在串珠公园里。我们谈得最多的还是盆景,黄春和介绍说,盆栽艺术起源于中国园林,以模仿自然山水为主。但日本艺术家相羽高徳,用盆栽创造视觉空间,创造出无数原生态的神韵,还能在小岩石和微型树木上建造小房子。仔细观赏盆景,方圆几尺之内,艺术家通过用纸、塑料、丙烯酸树脂、钢丝、再生纸包装、石粘土等材料,创造出一个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恬然优雅空间。

黄春和1.jpg

黄春和的南洋杉盆景

黄春和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盆景不比绘画或写作,有较宽的空间可任由作者驰骋,只局限于有限的盆中之物,要反映世间万象,特别是有现代意义的题材,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积淀深厚才会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超越一般的思维,避免作品雷同,揭示常人不易发现的精神内涵。

一盆好的盆景,无论是山水盆景、树桩盆景、水旱盆景,还是微型盆景,都要追求意境。由于观赏盆景的人,文化程度、性格、审美情趣等诸方面的差异,观赏时未必能准确读懂盆景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与内含,这就要靠制作者的引导,给盆景取个好名字。

梁实秋写过一篇《盆景》的散文,他这样描绘:盆景之妙崇尚自然,然其制作全赖人工,就艺术而言,艺术本为模仿自然。例如国画中之山水,尺幅而由千里之势。杜甫望岳,层云荡胸,飞鸟入目,也是穷目之极而收于笔下,盆景似亦若是,惟表现之方法不同。黄春和认同梁实秋先生的观点,并将其理念贯穿在盆景的制作中。

诗情画意凝佳境,小盆景大园艺。黄春和心中藏着万水千山,无论是屏山公园园林设计的大手笔,陈宝琛故居透着书香闲庭漫步的庭院布局,还是仪态万般的南洋杉盆景,他把40多年来对园林艺术的热爱、探索与追寻,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全都融化在他所创造的作品中。

到黄春和家拜访的人,都会在门口那一棵树龄约60年的榆树前留个影。他们中有学园林的专业人士,有文人墨客,也有黄春和每年为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农林官员培训授课,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各种肤色的外国朋友。榆树的寓意很好,谐音为“年年有余”,春天发芽时郁郁葱葱,夏天洒下一片阴凉,秋天风吹落叶满地,冬天亮出树的风骨。在这样一棵几乎与黄春和同龄的榆树面前,我感受到它作为黄春和家的镇宅之宝,与其钟爱的园林事业一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