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1 22:3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石华鹏



中国锥粟在建瓯

 

石华鹏

 

 

一、走出深闺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冯智伟还是个年轻小伙子,他在建瓯县林业汽车保修厂开货车,经常拉木材、土产等货物往返于建瓯、上海之间。

冯智伟认识一位江苏老干部,彼此交好,一次捎了几包家乡锥栗给那位老干部,老干部一口气吃了好几粒,末了,冒出一句,要是这边有卖就好了。

这句话,仿佛佛家讲的“顿悟”一样,一下子点醒了冯智伟机灵的脑瓜。这样,他利用货车司机的“天时”,在公家的货物里夹带自己的“私货”,把收购的野生锥栗卖到上海。

上海人一吃,喜欢的不得了。他们走到炒板栗的摊子前,指着色泽金黄的“栗子”说,就要这种“天津良乡”。

原来,上海人不认识这种来自闽北山区的“锥栗”,把它称作了“天津良乡”。良乡是一个集镇,是历史上名扬九州的板栗集散地,那里出来的板栗和锥栗一样,也是小粒,口感也好,统称“天津良乡”,成为当时板栗市场响当当的牌子。

冯智伟一直悄悄进行着他的“地下交易”,边开车边做点锥栗小本生意,有一些不错的收入。但冯智伟尽管积累了些固定客户,有了些资金积累,也意识到其中的巨大商机,他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舍不得放下手上这个为公家开车的铁饭碗,所以放不开手脚在建瓯锥栗上做大文章。

如今不同了,换了天地时空,站在我们面前的人到中年、还没脱掉工人司机本色的冯智伟,已经成为青然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青然公司目前是建瓯最大的锥栗经营、加工、销售企业之一,他的产品除了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和地区。

我们问他,当年一年的“走穴”收入,现在多长时间可以赚得?他笑了笑说,集中生产就几天吧。

踌躇满志的冯董事长,说到建瓯锥栗的未来发展,眼睛里放出兴奋的光来,那里边溢满一个企业家的豪情;而说到过去“夹货”到上海的灰色岁月,他的眼里满含怀念和欣慰,仿佛在说,能让山沟沟里的“建瓯锥栗”走进大上海,让更多的人知道它,是我此生的骄傲。

建瓯锥栗走出建瓯,走出福建,走出国门,从老山走向城市,从深闺走向买场,是很多像冯智伟这样的企业经营者没日没夜、年复一年努力打拼的结果。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他们身后,站立着一个更强大、更科学、更高层面的“推手”,即我们的政府和协会,他们的战略规划和大力扶持,为“建瓯锥栗”的推广功不可没。

一个锥栗即将成熟的季节,在建瓯市锥栗协会一间简单朴素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李宏英会长。从市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李副主席变成了李会长,从1999年出任第二任会长,至今11年了。李会长和副会长、秘书长成为不拿一分钱报酬的协会工作人员,她们本可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可却倾注汗水热心建瓯的锥栗事业。

她们办公室虽然有些简单朴素,三人一间也有些挤,但墙上挂了一圈的牌匾,却并不简单,成为这个房间最“富丽”的装饰。每一块牌匾都沉甸甸的,每一块牌匾都有一长串的故事,它浓缩了“建瓯锥栗”日渐彰显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这里,我们耐心地记录如下:

1996年,建瓯锥栗被国家林业部列入“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树种”500县之一;

1997年,“源香”牌和“擎龙”牌锥栗双双获得全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1999年12月,福建省地方标准《建瓯锥栗》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实施;

2000年3月,国家林业局首批公布命名建瓯为全国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

2000年5月,获省政府批准命名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建瓯锥栗成为全省首批20个名牌农产品之一;

2001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同年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2004年8月,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建瓯锥栗为“原产地域产品”;

2005年,建瓯锥栗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6年1月,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建瓯锥栗》获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实施;

2010年4月,建瓯市锥栗协会成功注册“建瓯锥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这些荣誉的牌匾,如一串串脚印,留下锥栗协会以及更多的建瓯人为推广“建瓯锥栗”品牌所艰辛跋涉的印迹;如一张张名片,带着“建瓯锥栗”的诚信与品质飘向每一个客商每一个消费者。

看过这些含金量之大、级别之高的牌匾之后,李会长自豪地对我说,我们要通过努力,给建瓯锥栗戴上所有能戴上的“金桂冠”,披上所有能披上的“绿衣裳”,让建瓯锥栗光鲜亮丽地走进千家万户。

锥栗协会仿佛是建瓯锥栗的一个“家”,无论生产农户、加工企业,还是销售经营者,都是这个“家”的一员,成功、收获了,大家一起分享喜悦,遇到困难、麻烦了,大家一起想法子解决。2008年元月下旬,罕见的雪灾造成锥栗林树枝折断,市政府和市锥协会同林业局、科技局等部门科技人员,迅速赶往受灾地,指导栗农修剪以及选择优良母枝嫁接。青然食品厂起步之初,机械自动化程度不高,协会从中牵线,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

李会长把协会的功能总结为服务、技术和市场三大块,即为建瓯锥栗产业化和锥栗品牌服务;推广锥栗丰产栽培技术、引进鲜果保鲜和加工技术;提供市场信息。

种植户的锥栗发生虫害了,他们联系专家,到山间林地指导;加工企业的技术遭遇瓶颈了,他们联系科研院所,组织攻关;销售经营路窄了,他们与企业一起,奔波于全国各地用心吆喝……

这一步步,一项项,一声声,终于将建瓯锥栗带出了深闺。毫无疑问,“建瓯锥栗”已经成为建瓯的关键词之一,将被人们长久铭记和不断谈论。

 

二、昔日贡榛

 

地球上物种的分布和生长,是奇特而神秘的。在莽莽苍苍的武夷山东南麓,海拔300米到1000米的山中,生长着一种“高二三丈,叶极类栎,苞生多刺如猬毛(《本草纲目》语)”的树,这种树叫锥栗树,树上结的果被刺苞包裹,剥开刺苞,状如小锥球、金黄可爱的果,便是锥栗。又称榛子、栗子、山栗。

这片生长着大片大片锥栗树的深山林地,地属南平建瓯市,称作“建瓯锥栗”便理所当然了。因其独特的水土、气候,或许还有其他什么神秘因素,建瓯成为锥栗的发源地和最大主产区,地球上的其他地方未曾有见,就像大红袍专属武夷山、铁观音专属安溪一样,锥栗专属建瓯,此在世上独一无二。这无疑是上苍对这片土地的眷念,让世界的锥栗诞生在了这里,同时也将物种的荣光赐给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建瓯锥栗的历史可追溯到7000年前,而其人工栽培的历史已有1800多年,始于汉。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载,汉时秦燕之民,已大量种植栗子。朝廷为鼓励种栗,凡种“千树栗”者,“皆与千户侯”。汉时建瓯属会稽郡,设县称建安。在当时中央政策鼓励下,一些人也开始有意识地蓄种栗树。在自给自足之余,参与社会流通。栗子市场逐渐出现了以建瓯锥栗为主体的“南栗”。南栗在产量上不及秦燕之地的“北栗(又称板栗)”,但在质量上却有独到之处。除了外观上有别于北栗,口感上更脆甜,更适合于生吃、做汤羹及烧煮配料。

建瓯锥栗为世所知,大约在1000年的宋代,得益于当时的两位文化名人为其作了“代言”,一位是大作家苏东坡,一位是大诗人陆游。

苏东坡晚年身患腰腿痛毛病,一位山中老人告诉他一种食疗方法:每天早晨和晚上,把新鲜的栗子放在口中细细咀嚼,直到满口白浆,然后慢慢吞咽。苏东坡照此法吃了三个月栗子,果然收到很好效果。为此他特赋诗一首:“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佳方。客来此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陆游晚年齿根浮动,也常食用栗子,既可作为夜晚的充饥食物,又能治疗牙齿松动的毛病。他也因此写诗记之:“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炝燔疗夜饥。”两人诗中提到的“栗”,虽未明指建瓯锥栗,但可以推断是此物。因当时北栗基本上种植于平原田地,而南栗则栽培于丘陵山地。苏东坡晚年时被贬在越楚之地,陆游所处的南宋小朝廷则偏安东南杭州,能吃到的栗子多为南栗。而南栗主产地在建瓯,故称为“山栗”。

时间来到了明代,这时的“代言人”不是别人,而是当朝皇上,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建瓯老乡杨荣。杨荣是当时建安人,为明初内阁重臣,是著名“三杨辅政”之一,辅政5朝40多年,同时又是风靡一时的“台阁体”诗派领袖。一次他将乡人带来的锥栗送给皇上品尝,皇上赞不绝口。问起出处,杨荣回答说这是祖上万木林中所产。皇上大喜,下旨将万木林封为杨家世代风水林,同时要求杨荣年年进贡栗子。建瓯锥栗也因此被称“闽贡榛”,流行于宫廷与达官贵人阶层。

这一时期,建瓯锥栗得到了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较大面积的栗树林,至今建瓯境内的龙村、水源等地,可见当时种下的成片的百年老栗树,如今一些老栗农仍将优质锥栗称为“贡榛”。这是承接历史的一份骄傲,代表着品牌与质量,它的潜台词是说,曾经进贡给皇上吃的,您能不尝尝我们的建瓯锥栗吗?

尽管建瓯锥栗在历史上名声日隆,有过名人的“广而告之”,有过皇帝的赞许与旨意,但它的产销量并不大,流通性不那么强,真正迎来建瓯锥栗的大生产、大推广、大经营的第二次高潮期,是在中国经济改革深入的20世纪90年代之后了。

建瓯锥栗与板栗有何区别呢?

“栗之大者为板栗,中心扁子为栗楔。稍小者为山栗。山栗之圆而末尖者为锥栗。”

这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对锥栗与板栗区别的描述,现在看来,李时珍的描述未免稍显简单。外形上的差异是直接而表面的,也是锥栗与板栗的命名特征,但锥栗尤其是建瓯锥栗与板栗,它们的内里,比如生长构造、营养元素等细微方面是不一样的。

建瓯市锥栗协会李宏英会长给我们作了较为详细的讲解:

一是外形似锥形。这是锥栗与板栗最明显的区别。锥栗个头比较小,侧面看是锥形,玲珑可爱,如坠落中的水珠,板栗个头比较大,其中一面是平板状。形状上的差别,要从它们的生长构造上来说,板栗和锥栗都长在一个像猬毛的尖苞里,板栗一个尖苞里有三到四粒果,它们挤在一起,而锥栗一个尖苞里只有一粒果,独自生长,就形成了各自的“外貌”。

二是地域性明显。最初发现的锥栗只生长于武夷山东南麓,即福建的闽北地区,建瓯是其最大的产区,这也是“建瓯锥栗”之所以能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原因。

再是口感及营养差异。李会长认为锥栗与板栗的最大区别是:糯、香、甜。锥栗较板栗肉质细腻、清香甜糯,栗仁所含各种营养元素高于板栗,更适应于生食,也可糖炒、煮食、烹调成多种美味菜肴,或加工制成蜜饯、栗粉、栗酱和各种罐头。

现代,人们讲究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被誉为“干果之王”的建瓯锥栗无疑成了理想果食之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范志红博士说,锥栗属于坚果类,但它不像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那样富含油脂,它的淀粉很高。干锥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77,与粮谷类的75相当;鲜锥栗也有40之多,是马铃薯的2.4倍。鲜锥栗的蛋白质含量为4~5,略高于煮熟后的米饭。但某些方面锥栗的营养更高于粮食。栗子的维生素B1、B2含量丰富,维生素B2的含量至少是大米的4倍,每100克还含有24毫克维生素C,这是粮食所不能比拟的。人们恐怕很难想到,鲜锥栗所含的维生素C比公认含维生素C丰富的西红柿还要多,更是苹果的10多倍。栗子所含的矿物质也很全面,有钾、镁、铁、锌、锰等,虽然达不到榛子、瓜子那么高的含量,但仍然比苹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钾突出,比号称富含钾的苹果还高4倍。

如此看来,锥栗不仅有滋补作用,而且作为食疗食品之一,它还有药效功能。“神医”李时珍在总结了历史上栗子的性能功效后,在《本草纲目》明确写道:“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栗能通肾,益气,厚肠胃、补肾气。生食治腰腿不遂,疗骨断筋碎,肿痛淤血。”“神医”的一笔,将锥栗带入了药典的圣堂。

慢慢的,健脾胃、益气、补肾、强心,主治反胃、吐血、便血、腰腿不遂等症的已经深入人心,它肉质细腻、清香甜糯、营养丰富、老少咸宜的品性也留在人们温暖的记忆里。

 

产业之路

 

浏览网页,我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帖子,帖子是一位女子发的,与建瓯锥栗有关,而且跟帖者众多。摘录如下:

“一、本人,建瓯女子,在福州安家。从小,家里就有锥栗,自己很是爱吃,早年爸爸就种那么几棵,都是自家吃,多产的年份偶尔拿到街上零卖。吃不完的时候就连壳晒干,储存起来,要吃的时候剥开,晒干的栗子便滚了出来,硬邦邦的,要泡水很久,才可以炖、煮……于是,在没有新鲜、湿润锥栗吃的季节,偶就非常想念那粉粉的栗子。”

“二、而今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好了,农民的生活也好了。由于锥栗产量不断增加,各大型锥栗加工、生产的工厂也越来越多了,让大家无论什么季节都能吃到新鲜、美味的栗子,真好!自己吃到了,也给朋友、同事们带过,大家都很是赞扬,这阶段比较闲,经常逛脚印网、胜利网,看到别人团东西,于是也萌发了把自己家乡的锥栗团给大家分享的念头!”

“三、最近工作比较忙,都没再团了,朋友要拿礼品装送客户,特意定了一箱(端午节中午会到福州),也顺带寄了散的,有定的请联系……就一箱,不多哦,有定请从速!”

我留意了跟帖与留言,要订购的人还真多,该女子订购的一箱建瓯锥栗肯定是不够分的了。

这则帖子传达出这样几个信息:建瓯锥栗的营销途径有了与时俱进的新方式;建瓯锥栗成为很多人的最爱;建瓯锥栗的产业之路基本铺就,通往的将是一个广阔的大舞台。

我们在建瓯市锥栗协会2009年工作总结的报告中,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2009年,全市现有锥栗林面积42万亩,现已盛产面积30万亩,年产量3万吨,实现产值达2.2亿元,产区栗农锥栗年人均收入达1000元以上。全市锥栗加工、冷藏企业有16家。其中:锥栗加工总量达到9170吨,加工总产值达7336万元。乡镇锥栗流通协会、村级锥栗流通协会、锥栗合作社等30多个,从事锥栗保鲜、流通户达350多户,人员达6000多人,流通数量达2万吨。

这样一组数据表明,建瓯锥栗的种植面积、产量和品种资源均为全国之首,是名副其实的“锥栗之乡”。

如今,建瓯市委、市政府将发展锥栗产业列入了全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实施“科技兴榛、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并开始着手建立“省锥栗科技生态园”和“绿色生态栗园”等高规格的产业园区。

据有关部门介绍,建瓯锥栗的产业之路,大致按照“丰产栽培”、“加工开发”、“提升品牌”、“拓宽市场”这“两横两纵”的立体构筑方式展开。

近年来,共建立锥栗丰产栽培标准化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6个,示范户310户,示范总面积达10545亩。共举办锥栗栽培技术培训班、科技赶墟、科技咨询达300多期,受训和咨询的栗农达1万多人次,无偿分发技术资料2万多份,制作《锥栗标准化栽培技术》VCD光盘,大批栗农掌握了锥栗标准化实用栽培技术,自觉从粗放经营向集约高效经营转变。

加工企业收购和加工量不断增加,加工品种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已成功引进和创办了17家锥栗加工、冷藏企业,其中有3家企业年加工锥栗达500吨以上。其开发生产的产品有:糖炒锥栗、即食锥栗、带壳即食锥栗、脱壳锥栗仁、锥栗饼干、锥栗罐头、锥栗月饼、锥栗粥、速冻保鲜锥栗。目前,锥栗加工总量达到9170吨,加工总产值达7336万元。加工业的发展,使锥栗从季节性食品变为四季休闲食品,大大提升了锥栗的附加值。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建瓯锥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我省继“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古田银耳”之后第四个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经济林产品。经申报批准以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命名的产品,是我国近年来建立的一项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和认可,受到世贸组织有关协定的保护,货物出口享受关税优惠待遇。

建瓯锥栗产业的光明前景就在眼前了。

一年一度,秋风乍起,新鲜的建瓯锥栗又将上市了,大城小镇的街边重新支起糖炒栗子的黑锅,金黄的栗子香气飘得满街都是,这香气,随风飘荡。这时节,我们想起一位林学教授曾经说过的话:世界锥栗在中国,中国锥栗在福建,福建锥栗在建瓯。

本文原载于《走进建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