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7 23:1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杨国栋


海上村连家船今昔

 

杨国栋

 

 

 

苍茫的大海上,海鸥哀鸣,鹭鸟遁迹;在寒雾笼罩下,海岸线显得昏暗迷离,风雨飘摇的连家船在闽浙交界的沙埕海域静静地飘荡。忽然,一阵激烈的枪声袭击,打破了海域的平静,连家船惊慌失措地逃离。可是追击他们的海盗驾驶的是机帆船,突突突的马达声越来越近,接着又是一声长枪朝着连家船射去,当场就将逃亡的连家船掌舵人打死,接着将连家船民千辛万苦捕获的海鱼以及被褥、食品一扫而光,扬长而去……

罗源县鉴江镇海上村连家船民翁信平老人,讲述了发生在1948年的一桩命案。老人说,那时生活在海上村的连家船民无比艰苦,像这样被海盗洗劫一空的事件时有发生,命案出现过两次,告官没用,收拾残局的依然是海上村连家船的几十户船民。

图片1.png

鉴山镇夜景(倪炎通   摄)

故而他们这里的连家船与祖地闽侯的连家船含意不同。闽侯的连家船,因为连姓,故名“连家船”。而鉴江海上村的连家船,虽有连姓,却人口不多。渔村百姓互助互爱,抱团取暖,一家有事大家帮忙,心连着心,故名“连家船”。《侯官乡土志》记载:闽江、乌龙江沿岸“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遂潮往来,江干海澨,随处栖泊”的人家,被称之为“连家船民”;而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近海内河一带的走船人家,则统称为“疍民”。疍民在岸上没有房子可住,终年吃喝拉撒睡在风雨飘摇的船上。宋代诗人胡舜陟在《渔家傲》词中写道:“我本绿蓑青箬笠,浮家泛宅烟波逸。”胡舜陟的儿子胡仔,也是宋代文人,在他的《满江红》一词中也有“泛宅浮家,何处好、苕溪清境”的描述。台湾著名作家高阳则在《清宫外史》中记载道:明朝初年,“明太祖为惩罚叛逆,不准他们在岸上落脚,因而浮家泛宅在富春江上,以打鱼为生。”福州、闽侯等闽江、乌龙江沿岸的水上走船人,包括闽东福安与连江、罗源等渔村的泛宅浮家船民,祖上也有类似的故事发生。到了清朝嘉庆年间,闽江连氏族群逐渐向闽江上下游迁移,也有不少人朝着闽东海域漂泊移动。翁信平老人的祖先,就是从闽侯迁往福安,再从福安逃难而选择了鉴江海上村落脚谋生,过着水上舟船非同寻常的艰苦生活,做出了这个族群风雨人生的无奈选择。

昔日,海上村疍民最难过的就是年关。因为他们贫穷而且地位低下,拖欠了富家人的钱粮无力偿还,就会跑到外面去躲债, 等于没年可过。但是他们与岸上居民也有一条不成文的约定,就是正月初一到初三,富家人不向穷苦的疍民讨债,害怕走船人一年没有好光景。于是贫穷的走船人在春节初一到初三才敢于回家与亲人团聚,到了初四一大早,又被迫逃离破旧的连家船外出躲债,那种尴尬、憋屈、痛苦的窘状,如针刺那般难受。渔民们为此感慨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昔日船家,居无定所,漂泊不定,天地为被,江海作床,沉浮水上,食不果腹,常遇海盗,倾家荡产。”悲凉凄苦,跃然纸上。

今日,贫苦工人农民翻身做主人。连家船进入近海、远海打渔捕鱼,再也没有海盗之患,没有性命之虞。翁信平老人介绍说:实行集体经济后,海上村疍民6条机帆船被编成3队,每队2 条船,约40名船员,合计120人左右,干的是集体经济。每一次出海捕捞,根据劳动力大小和捕获海产多少,采用一天10个工分不等记录,一年核算一次,按劳取酬。走船人拾回尊严,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旧社会海上资讯落后,没有天气预报,出现超强台风天气, 往往导致船毁人亡的重大海难事件。如今加强了天气预报和海潮潮汛资讯服务,重视人的生命安全,加上通讯联络方便,再也没有出现重大的海难事件。那些靠海吃海,以船为家的走船人,天天在海上生活,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都在船上,代代相传,掌握了看天、看海、看风向、看潮水等知识技巧。老艄公们在非常态下,看看海浪翻卷,用手试试水温,或者张开鼓鼓的风帆,就能大体上知道季风、台风、风级等情况,然后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生命财产安全。翁信平老人说,他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 未曾遇到一次海难事件,皆靠防范手段的多样和技艺的高超……

 

 

桅杆林立,帆影飘荡。辽阔的江面上栖泊着一排紧连一排的连家船,船上覆盖着月形的弯拱竹篷,船舷撑起的竹竿上飘扬着晾晒的衣物;竹篾篮子挂在船头,里面装着鲜菜水果;船角落, 竹笼里关着数只鸡鸭;舱内备有淡水、大米、猪肉等,这便是泛宅浮家疍民劳作休闲的日常烟火生活。古代社会,走船人水上航行,一旦撞上暗礁岩礁就是船舱漏水,大船沉淹,无人生还。到了宋代,聪明智慧的福建人率先发明了福船船型,继而又创造了世界上领先的“水密隔舱”技术,即便船底有某个地方漏水,也不影响大船继续航行。大船靠岸停泊,才找来材料修补。故而有人将水密隔舱技术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到了翁信平父亲那一辈讨海捕鱼人,规避海上撞击岩礁的风险大大提高,又有集体组织补船固船和织补渔网的专门力量,安全系数直线上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福州、闽东等地区的连家船互助互帮形成新风, 每当罗源湾海上村在鱼季出发捕捞之前,总会联系闽侯和马尾一带的连家船民:何时出发?捕捞地点是在沈家门渔场,还是舟山渔场?抑或山东渤海湾渔场?大连渔场……确定之后,几个地方形成浩浩荡荡的庞大船队,陆续在相隔不远的渔场进行围猎或者捕捞……那样的社会主义大协作、互帮互助的浓厚情感,让当时还是青少年的翁信平,感到特别愉悦。有的时候,罗源湾的连家船还会迎风破浪一路向北,驶入朝鲜与韩国附近的海域,在捕捞海产的同时,还可以尽情地观赏异国风光。

海船鼓帆勇闯前,穿涛破浪飞天边。风雨人生孤苦凄,顽强抗击坚行远。不难看出,走船人家大海漂泊的动人歌谣,道出发人生的艰辛,也唱出了刚强的内心!

 

 

1991年3月7日,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专门带领市里有关部门负责人,登上外太坞连家船现场办公,提出了为疍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指示意见。紧接着,相关扶持疍民上岸就业与生产生活的文件出台了。翁信平和他的船友们享受到了政府给予无偿分配土地建楼房的优惠政策。2003年,在福州市人大领导的关怀下,海上村申请“造福工程”得到批准,新房建成后, 入驻60户人家,每户面积120平方米。2017年再填一栋商品房, 基本解决了昔日疍民的居住问题。如今,海上村总人口166户624 人,只剩一户渔家从事着采用海上网箱拦鱼捕鱼的营生,其他连家船后人全都由海上捕捞转向了海耕渔牧。近海养殖业蓬勃发展,海带、紫菜、龙须菜占据了一片片海域;深海网箱养殖后来居上,海参、鲍鱼、鲈鱼、黄瓜鱼……俏走市场,经济效益逐年提高,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多元。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罗源县鉴江镇党委政府也将文化旅游建设事业提上重要日程。2020年9月,镇党委和镇政府规划的鉴江镇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400万元,打造街区百米,画龙点睛的主题就是即将消逝的海上村连家船历史。

昔日想都不敢想的文明建设和文艺表演,又热热闹闹地从城市走进了海上村,先是市县的文艺演出队来到海上村演出,几年后海上村自己也能组织节目登台表演,他们把老辈连家船民从惊涛骇浪的风雨人生,走向安稳富裕生活的历史展示在世人面前……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罗源